中國當局推反腐敗,不僅影響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似乎也因而停滯。雖然改革關乎中國的未來,但如何穩住經濟,也同樣重要。
腐敗房沒有標籤,甚至難以定義,但是此次房市調整重災區在豪宅,多套房同時放售,低調交易、劈價成交,多少可以窺出端倪。降價求售受到媒體的渲染,帶動更多的賣盤入場,對本來就開始出現購買力耗竭的房市構成新的衝擊。開發商降價套現,更令投資者觀望。
北京的市況發展,與上海如出一轍。不少省府的房市也面臨同樣的情況。房地產市場走到這一步,有自身供求上的失衡、庫存上的憂慮,房價虛高導致基本面的惡化。
不過也不容否認,反腐敗帶來市面上供應的增加,成為近期房價走低的一個催化劑。恐怕這是執政當局推出反腐敗時,始料未及的。
不僅房地產受影響,固定資產投資似乎也因反腐敗而停滯。領先指標PMI(採購經理人指數)最近有趨穩的跡象,《人民日報》甚至以此推斷中國經濟開始企穩。
事實上,中國的PMI每年二至四月都呈上升態勢。農曆新年後工廠開始下訂單,建築也進入開工高峰期。自從二○○五年PMI問世以來,平均二至四月分PMI上升三.五個百分點,而今年僅微升○.二百分點,所以情況並不妙。
這個的背後,是地方政府「不作為」。近來官場文化出現了不少變化,GDP增長這個升官考核指標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反貪腐的浪潮卻一浪高過一浪。
任何新項目上馬,都可能被查中間有無利益瓜葛,於是地方官們多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翹起雙腳不再做事了。今年春季,已開工工程有些在趕工,但是新開工基建項目很少。反腐敗、未必是唯一拖累投資的因素,但一定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農曆新年前,年貨滯銷,大賣場生意尤差。一般市民的消費行為未見大的變化,但是國有企業和機關部門利用公款買年貨為員工發福利,基本上銷聲匿跡了。有估算認為政府與國企開支,占中國零售額的兩成,這些灰色地帶的公開支銷聲匿跡,連累第一季度零售增長速度降至十年來最低水平。
反腐敗,乃中國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乃經濟再起飛的必要條件,關乎中國的未來,筆者舉雙手贊成。但是改革必有成本,上述現象便是改革的副產品。惟有改革,才能將中國經濟拉回到正常的、可持續的增長軌道。不過如何穩住經濟,不令其為改革添亂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