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房價所得比站上世界第一,不僅輿論撻伐台灣高房價引發的世代不正義問題,也凸顯馬政府無力解決房產稅沉痾窘境。
一時之間,財經部會首長紛紛重申打擊炒房的決心,而甫接手這項調查工作的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則儼然對台灣房改開了第一槍。
花敬群表示,研究房價負擔能力指標統計模型已四年之久,但此次以實價登錄數據為計算基礎更具客觀性,未來將每季在營建署公布一次,政府也應積極透過金融、稅改政策壓抑高房價。
除了房價所得比過高,事實上,花敬群也依實價登錄資訊調查出去年第三季台北「房價負擔與泡沫比率」,只是數字並未正式對外公布。據其資料,若以房貸利率三%計算,泡沫化比率站上五二.七二%,意義在於,目前房價與民眾所能負擔的能力相比,高估了五二%以上,換言之,一旦價格無法支撐,修正五成以上才算回到合理房價。
事實上,台北高房價問題由來已久,但政府一直拿不出具體辦法,就連行政院長江宜樺也坦言他的兒子買不起房子,《今周刊》早已多次製作房價相關議題的封面故事,探討高房價對年輕人的傷害及影響。過去,政府總以台灣自有住宅率高達八成以上反駁,認為買不起房子只是一小群人的問題,卻不知台灣自有住宅率的計算方式嚴重失真。(編按:台灣自有住宅率以家戶為計算單位,只要家戶房子登記為自有,就算自有住宅率。因此跟父母同住,但想買房子的年輕人無法被計算到)。
本刊去年底《搶救年輕人的購屋夢》封面故事問卷調查結果,五六%台北年輕人會因為買房子而考慮晚婚,更有高達六五%受訪者會因買房子而考慮少生小孩或不生,顯示高房價不僅嚴重影響年輕人的未來,也對台灣長期經濟發展有明顯傷害。
「台灣房市霸權橫行太久了!」花敬群指出,目前政府擬提高非自用住宅稅率,是「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重點在於土地公告現值、房屋評定現值與市價落差太大,是稅基太低,而非稅率太少,如果只是調高非自用住宅稅率,效果將不如實價課稅。
《今周刊》去年底已揭露台灣高房價造成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