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無名英雄》投身環保運動 保衛土地、海洋 他們耕耘十多年 為生態把關

無名英雄》投身環保運動 保衛土地、海洋 他們耕耘十多年 為生態把關
地球公民基金會長期追蹤、觀測後勁溪汙染狀況,日月光偷排廢水事件一爆發,迅速提出完整 資料、監測數據,讓廠商無所遁形。

何欣潔

焦點新聞

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904期

2014-04-17 13:09

二十年前,台灣曾不顧環保只求發展經濟,近年來大地反噬、汙染加劇,讓民眾反思該如何守護環境。在眾多環保團體中,守護山林水土的地球公民基金會、全心研究海洋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都是經營超過十餘載的實力派環保團體。

地球公民 揪出黑心日月光


「組織環保團體,是一個承諾。這個承諾應以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為期,才有可能累積成果、保護環境,建立一個永續的社會,也善盡台灣作為地球公民的職責。」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平靜卻帶著熱情地訴說「一個環境爭議,持續時間往往超過十年,如果不能長久經營,怎麼可能看見成果?」


堅持以小額募款運作


在台灣經濟高速發展的九○年代,當時仍身為國小老師的李根政,熱愛以畫筆記錄大自然的美景,卻痛心地發現,畫中的景致一一因為工程開發而消失,「我這是在替大地畫遺照!」漸漸走上環保運動之路。

一九九八年,李根政與數位高雄教師會的夥伴,白天在學校當老師,放學後營運教師會分支「生態教育中心」,二○○七年進而獨立創辦「地球公民協會」,並在一一年與「台灣環境行動網」合併,正式成立地球公民基金會

十餘年扎根經營,地球公民基金會始終拒絕向政府申請經費,也不接受大型企業捐助,堅持以小額募款運作。李根政認為,惟有獨立運作,才不會受政治力或財團立場所左右。

沒有巨額的捐款挹注,李根政與十餘個工作人員十年來四處演講、全台走透透,「可能做個一百人的演講,裡面有一、兩個人會成為我們的捐款人。」李根政坦承自己非常老派,不相信網路動員、媒體公關戰術,只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相信面對面說明理念的誠意。

地球公民 揪出黑心日月光如果地球公民不是堅持小額募款、獨立運作的團體,我不會進來上班。」畢業於台北大學社工系、台北辦公室主任蔡中岳,甘願放棄安穩的正職工作,來到基金會任職,「如果要像其他NGO一樣,每天不斷提案、核銷、看政府臉色,該監督汙染企業時卻綁手綁腳,真的只會消耗年輕人的熱情。」


企業漸重視汙染防治


以土法煉鋼的方式經營組織,地球公民基金會花了十餘年的時間,建立兩千多個「忠實客戶」,支撐台北、高雄、花蓮三地辦公室租金,以及十五位全職工作人員的薪水。獨立行動與科學研究精神,讓他們不畏強權,勇敢監督台塑、中油、友達等知名企業在各地造成的公害問題,促成台灣企業汙染防治技術更上一層樓;更在日月光汙染事件爆發時,立刻交出後勁溪由上游到下游的完整汙染地圖,精準出擊,讓汙染廠商無所遁形。

「未來,我們還要繼續穩健擴大組織,不但讓充滿熱情的年輕人能發揮所長,更要為台灣的環境保育與汙染現況,留下最扎實的紀錄與研究報告。」讓過往專注「拚經濟」的少年台灣,成為負責、成熟的「地球公民」,是他們終生追求燃燒的夢想。

地球公民基金會
立案時間:2010年
員工人數:15人
執行長:李根政
董事長:廖本全
規模:台北、高雄、花蓮各有辦公室

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運動大事紀
2010年揭發台塑仁武廠含氯VOC超標事件。
2011年長期追蹤台塑仁武廠排放毒化物到後勁溪,促使環保署調查出該廠地下水汙染超標30萬倍。
2012年揭發友達、華映將廢水違法排放霄裡溪,影響下游13萬居民飲用水安全。
2013年日月光汙染事件爆發,迅速公布後勁溪汙染地圖、監測數據,要求政府改善後勁溪水質。


黑潮海洋 幫鯨豚做身分證


台灣四面環海,一般人對海洋卻所知甚少,往往被人嘲笑:「只有海產文化、沒有海洋文化!」 而在花蓮的海畔,有一群愛海人,長期為建構優質海洋文化而努力──由知名海洋作家廖鴻基所創辦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成立至今十六年,是台灣少數以「守護海洋」為宗旨的環保團體。


完整記錄沿海生態


現任執行長張卉君表示,海洋是海島連通世界的中介,台灣卻始終在全球版圖中缺席,「就以鯨豚個體辨識、海廢研究為例,台灣原先幾乎是一片空白,亟需我們一起去填滿它。」

黑潮所帶領的鯨豚辨識,帶領民眾出海、望遠鏡觀測,乍看之下與一般的觀光賞鯨團並無不同。但黑潮鎖定拍照、建檔的「花紋海豚」,身上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出現許多獨特的白色條紋與疤痕,背鰭亦會出現缺刻,非常適合鯨豚個體辨識工作。

張卉君表示,經年累月的持續觀測,黑潮截至目前為止已處理超過一萬六千張鯨豚照片,建立鯨豚身分證(photo ID)為台灣沿海生態留下更完整的紀錄。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也肯定鯨豚身分證的建立,他解釋,台灣鯨豚數量少、生性敏感,兼以海上作業風險,並不適合以晶片植入等方式記錄,黑潮所採取的photo-ID記錄法,是同時兼顧鯨豚保育與生態研究需求的工作方式。


「不做 將永遠空白」


除了鯨豚保育,黑潮關注另一塊鮮為人知的重要議題,就是海洋廢棄物的記錄與處理。這不僅是「淨灘」,張卉君強調,要對付的是全球性的「海洋垃圾大軍」!

張卉君解釋,目前世界各大洋上,都有四處漂流的大型垃圾浮島,面積最大的甚至超過五百萬平方公尺,對海洋造成沉重負擔。「最近常見的海洋垃圾中,數量最多的是塑膠類,或者台灣人愛喝的保力達B空瓶,我們會分析蒐集來的廢棄物種類,進一步對政府提出建言。」

陳昭倫表示,台灣是塑膠王國,是海洋垃圾主要製造者,又位於洋流交會帶,更容易承受海廢之害,國內卻鮮少有人關注海廢議題,黑潮願意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讓終生研究海洋問題的他,也感到由衷欽佩,「在財力、人力都有限的狀況下,黑潮為海島台灣做出非常重要的生態貢獻。」

知名的網路海洋寫手林于凱,則強調自己的生命被黑潮改變,從對海洋全然陌生、轉而成為一名海洋愛好者,甚至以「魚凱」為寫作筆名,「黑潮帶領我關心海洋問題,也開始撰寫教大家如何吃海鮮、挑海產的文章。」

「把基本的小事做好,才能進一步談更大的願景。」黑潮所做的基礎調查工作雖然枯燥、無聊,張卉君說:「但若我們不做,這一塊將永遠是空白。」儘管說來像現代版的「愚公移山」故事,但黑潮的所有工作人員仍然樂觀相信,只要付出一份心力,終有一天會讓自己深愛的海洋重現清澈。

 

海洋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不只出海賞鯨,更細心為每隻花紋海豚建立身分證,為台灣生態研究建立基礎資料庫。

(圖/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成立:1998年
員工人數:10人
執行長:張卉君
董事長:許世璋

延伸閱讀
研究造福水產業、致力海洋保育  張清風獲頒海洋貢獻獎  沒看過海的農家小孩  成為海洋生物權威
研究造福水產業、致力海洋保育 張清風獲頒海洋貢獻獎 沒看過海的農家小孩 成為海洋生物權威

2024-03-20

觀塘生態保育有成  台灣中油與觀塘生態保育執委會發表成果
觀塘生態保育有成 台灣中油與觀塘生態保育執委會發表成果

2022-11-24

把生態保育視為無上樂趣踏查幽幽山林36年 國家公園「老蓋仙」 在晨嵐裡親炙太魯閣的靈魂
把生態保育視為無上樂趣踏查幽幽山林36年 國家公園「老蓋仙」 在晨嵐裡親炙太魯閣的靈魂

2022-06-22

世界海洋日,喚起海洋保育的關注
世界海洋日,喚起海洋保育的關注

2020-06-16

東沙保育有成效 5種臺灣新紀錄種
東沙保育有成效 5種臺灣新紀錄種

202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