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台灣曾不顧環保只求發展經濟,近年來大地反噬、汙染加劇,讓民眾反思該如何守護環境。在眾多環保團體中,守護山林水土的地球公民基金會、全心研究海洋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都是經營超過十餘載的實力派環保團體。
地球公民 揪出黑心日月光
「組織環保團體,是一個承諾。這個承諾應以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為期,才有可能累積成果、保護環境,建立一個永續的社會,也善盡台灣作為地球公民的職責。」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平靜卻帶著熱情地訴說「一個環境爭議,持續時間往往超過十年,如果不能長久經營,怎麼可能看見成果?」
堅持以小額募款運作
堅持以小額募款運作
在台灣經濟高速發展的九○年代,當時仍身為國小老師的李根政,熱愛以畫筆記錄大自然的美景,卻痛心地發現,畫中的景致一一因為工程開發而消失,「我這是在替大地畫遺照!」漸漸走上環保運動之路。
一九九八年,李根政與數位高雄教師會的夥伴,白天在學校當老師,放學後營運教師會分支「生態教育中心」,二○○七年進而獨立創辦「地球公民協會」,並在一一年與「台灣環境行動網」合併,正式成立地球公民基金會。
十餘年扎根經營,地球公民基金會始終拒絕向政府申請經費,也不接受大型企業捐助,堅持以小額募款運作。李根政認為,惟有獨立運作,才不會受政治力或財團立場所左右。
沒有巨額的捐款挹注,李根政與十餘個工作人員十年來四處演講、全台走透透,「可能做個一百人的演講,裡面有一、兩個人會成為我們的捐款人。」李根政坦承自己非常老派,不相信網路動員、媒體公關戰術,只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相信面對面說明理念的誠意。
地球公民 揪出黑心日月光如果地球公民不是堅持小額募款、獨立運作的團體,我不會進來上班。」畢業於台北大學社工系、台北辦公室主任蔡中岳,甘願放棄安穩的正職工作,來到基金會任職,「如果要像其他NGO一樣,每天不斷提案、核銷、看政府臉色,該監督汙染企業時卻綁手綁腳,真的只會消耗年輕人的熱情。」
企業漸重視汙染防治
企業漸重視汙染防治
以土法煉鋼的方式經營組織,地球公民基金會花了十餘年的時間,建立兩千多個「忠實客戶」,支撐台北、高雄、花蓮三地辦公室租金,以及十五位全職工作人員的薪水。獨立行動與科學研究精神,讓他們不畏強權,勇敢監督台塑、中油、友達等知名企業在各地造成的公害問題,促成台灣企業汙染防治技術更上一層樓;更在日月光汙染事件爆發時,立刻交出後勁溪由上游到下游的完整汙染地圖,精準出擊,讓汙染廠商無所遁形。
「未來,我們還要繼續穩健擴大組織,不但讓充滿熱情的年輕人能發揮所長,更要為台灣的環境保育與汙染現況,留下最扎實的紀錄與研究報告。」讓過往專注「拚經濟」的少年台灣,成為負責、成熟的「地球公民」,是他們終生追求燃燒的夢想。
地球公民基金會
立案時間:2010年
員工人數:15人
執行長:李根政
董事長:廖本全
規模:台北、高雄、花蓮各有辦公室
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運動大事紀
2010年揭發台塑仁武廠含氯VOC超標事件。
2011年長期追蹤台塑仁武廠排放毒化物到後勁溪,促使環保署調查出該廠地下水汙染超標30萬倍。
2012年揭發友達、華映將廢水違法排放霄裡溪,影響下游13萬居民飲用水安全。
2013年日月光汙染事件爆發,迅速公布後勁溪汙染地圖、監測數據,要求政府改善後勁溪水質。
黑潮海洋 幫鯨豚做身分證
黑潮海洋 幫鯨豚做身分證
台灣四面環海,一般人對海洋卻所知甚少,往往被人嘲笑:「只有海產文化、沒有海洋文化!」 而在花蓮的海畔,有一群愛海人,長期為建構優質海洋文化而努力──由知名海洋作家廖鴻基所創辦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成立至今十六年,是台灣少數以「守護海洋」為宗旨的環保團體。
完整記錄沿海生態
完整記錄沿海生態
現任執行長張卉君表示,海洋是海島連通世界的中介,台灣卻始終在全球版圖中缺席,「就以鯨豚個體辨識、海廢研究為例,台灣原先幾乎是一片空白,亟需我們一起去填滿它。」
黑潮所帶領的鯨豚辨識,帶領民眾出海、望遠鏡觀測,乍看之下與一般的觀光賞鯨團並無不同。但黑潮鎖定拍照、建檔的「花紋海豚」,身上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出現許多獨特的白色條紋與疤痕,背鰭亦會出現缺刻,非常適合鯨豚個體辨識工作。
張卉君表示,經年累月的持續觀測,黑潮截至目前為止已處理超過一萬六千張鯨豚照片,建立鯨豚身分證(photo ID)為台灣沿海生態留下更完整的紀錄。
「不做 將永遠空白」
「不做 將永遠空白」
除了鯨豚保育,黑潮關注另一塊鮮為人知的重要議題,就是海洋廢棄物的記錄與處理。這不僅是「淨灘」,張卉君強調,要對付的是全球性的「海洋垃圾大軍」!
張卉君解釋,目前世界各大洋上,都有四處漂流的大型垃圾浮島,面積最大的甚至超過五百萬平方公尺,對海洋造成沉重負擔。「最近常見的海洋垃圾中,數量最多的是塑膠類,或者台灣人愛喝的保力達B空瓶,我們會分析蒐集來的廢棄物種類,進一步對政府提出建言。」
陳昭倫表示,台灣是塑膠王國,是海洋垃圾主要製造者,又位於洋流交會帶,更容易承受海廢之害,國內卻鮮少有人關注海廢議題,黑潮願意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讓終生研究海洋問題的他,也感到由衷欽佩,「在財力、人力都有限的狀況下,黑潮為海島台灣做出非常重要的生態貢獻。」
知名的網路海洋寫手林于凱,則強調自己的生命被黑潮改變,從對海洋全然陌生、轉而成為一名海洋愛好者,甚至以「魚凱」為寫作筆名,「黑潮帶領我關心海洋問題,也開始撰寫教大家如何吃海鮮、挑海產的文章。」
「把基本的小事做好,才能進一步談更大的願景。」黑潮所做的基礎調查工作雖然枯燥、無聊,張卉君說:「但若我們不做,這一塊將永遠是空白。」儘管說來像現代版的「愚公移山」故事,但黑潮的所有工作人員仍然樂觀相信,只要付出一份心力,終有一天會讓自己深愛的海洋重現清澈。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不只出海賞鯨,更細心為每隻花紋海豚建立身分證,為台灣生態研究建立基礎資料庫。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成立:1998年
員工人數:10人
執行長:張卉君
董事長:許世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