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一看到爭議就急著選邊站,舉凡多元婚姻、服貿都有這現象,其實,先聽完別人的意見,理解思考之後再表態也不遲。
近年總覺得「江湖跑老、膽子跑小」,在這行久了,早忘當年初衷,能看到這麼多參賽者在鏡頭前享受表演帶來的興奮、樂趣與熱情,對幕前幕後跑老的我們都有幫助。
艾倫狄波頓在《我愛身分地位》當中說到,每種身分地位都焦慮,很多人選擇繼續往上爬,以為這樣能帶來更多的快樂,可是有時候降低目標與提高目標一樣有用。因為員外有員外的壓力,管家有管家的苦惱,以往階級分明,眾人像印度的種姓制度相安無事,祈禱來生進階;現在豪宅隔壁的平民近距離看得到有錢人吃香喝辣,總會妒忌、不爽、帶來鬥爭。
艾倫在書裡以印地安人為例,長期偶爾殺美國野牛,等西班牙人來了,用高價收購牛皮,大量殺牛讓一個部落富了起來,另一個部落不平衡,兩邊都焦慮,開始攻擊彼此。原本印地安人生活就是工作,節奏貼著大自然;後來卻為了生活而工作,忘了自己是誰。
認清自己很重要,像上周看到屏東的將軍村希望轉型為文創園區,我對眷村有使命感,興沖沖拉朋友聽說明會,卻發現十一月底才公布,十二月底就要審案,短短一個月就能成案?頂多又是另一個讓觀光客吃吃喝喝聽聽音樂的「文創」。
政府施政往往講求時效,忘了要先認清自己。每個眷村個性不同,最後卻都成「吃喝案」,久了,大家還真以為所謂「台灣文創」就是吃吃喝喝聽音樂,更不可能像韓劇、迪士尼卡通形成產業外銷國外。
如果台灣注定要以內銷市場的吃吃喝喝聽音樂作為定位,也行,得做得紮實、順天愛人,也是一條好路。最怕就是受點刺激又面臨定位焦慮,一看到爭議就急著選邊站,舉凡多元婚姻、服貿都有這現象。到底支持者支持什麼?反對者反對什麼?很多時候遊行的人也搞不清楚,把遊行弄得像參加路跑。很多事情最好別太快反應,能聽完別人的意見,理解思考之後再表態也不遲。
好比看個《怒海劫》,湯姆漢克船長遭到海盜勒贖,美國政府派出兩艘驅逐艦、一艘航空母艦外加海豹部隊高規格救援,女兒看完之後幽幽一句「當美國人真好⋯我們有海軍嗎?」我建議台灣不需要海軍,諸位不必急著開罵,聽我講完好不好?換個角度,請美國海軍與中國海軍都來台灣吃吃喝喝聽音樂,不也達到護衛的效果⋯哎呦!有人丟鞋!
(稿費捐贈聯合勸募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