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為美歐微弱的經濟復甦,以及中國經濟再度加速成長做準備;但問題是,台灣的領導團隊準備好了嗎?
自一九二五年以來,美國歷經了十五位總統,他們任期的第三年股市平均報酬率是一九%,約是第一年八%的二‧五倍,不論共和或民主黨當家都一樣。即使共和黨對企業較為友善,但當民主黨入主白宮時期,股市表現反而較佳。此外,當美國出現弱勢總統,或總統面臨反對黨掌控的國會,股市表現都比較亮麗。
美國當前政治一團亂,直到一四年的中期選舉,甚至到一六年的總統大選,內政都將面臨空轉窘境,因而聯準會和新任主席可能更不願意緊縮貨幣政策。在這種「糟糕」的環境下,一切條件都「有利」於股市的發展。
德國歷史中,只有兩位總理選上第三個任期,第一位是阿登納(Konrad Adenauer,一九四九~一九六三),第二位是柯爾(Helmut Kohl,一九八二~一九九八),兩位都因對歐洲整合的貢獻而留名。梅克爾在她的第三個四年任期中,又將如何改變歐洲大陸的面貌?
梅克爾給的答案是:各國有各自較佳的解決方案,歐洲人民不希望歐盟干預內政。歐洲各國的政治制度、稅制乃至社會問題都大不相同,梅氏不希望大幅改變,原因很簡單──風險太大了。所以答案很清楚,各國應各自對付危機,並與他國締結合約。事實上,她所反映的觀點正快速蔓延至全歐洲:也就是不再強行整合。
我們不易精準算出歐洲因跨國整合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但由美國的經驗顯示,規模較大的市場成長較快速,也較能減少無效率的狀況。
而由中共三中全會結果來看,鄉村土地改革將提供更多的土地,可望讓房市緩步前進;新銀行的設立,可為需金孔急的私人部門挹注活水;人口增長,將為GDP帶來新的增長活力;以及有限的國企改革。這大概是我們能看到的最好結果,但其中還欠缺一項是,資本帳的完全自由化,這部分中國還沒準備好開放。
前面提及,美國的跛鴨總統傾向避免推出會妨礙下屆選舉得票率的政策,因為這類政策較難在國會通過,這卻讓股市出現典型的總統大選循環。這對股市雖然是好事,但卻不利於長遠的經濟發展。
長期而言,台灣要為美歐微弱的經濟復甦,以及中國經濟再度加速成長做準備;但問題是,台灣的領導團隊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