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擺滿祝賀花籃,但四維創新董事長楊慧玲和四維精密董事長楊蔚萌的心境卻百感交集,因為這本新書的作者,是他們已逝世兩年的父親楊斌彥(享壽八十六歲),書的內容則是講述他花了四十二年、為專利訴訟拚鬥半生的始末。
一九七一年,地球工業公司將免刀膠帶(用手就能撕開的黃褐色封箱膠帶)技術申請專利,並且控告同業。四維創辦人楊斌彥認為,免刀膠帶技術早已存在,而且申請人從開始申請專利到核准期間內,專利說明書屢屢修改,範圍不斷變動,專利核發程序顯然有問題。從此雙方纏訟四十二年,過程中,四維給付的賠償金額超過三億元,爭議直到楊斌彥去世才落幕。
「四十二年,耗費的司法和行政成本太高,不過,楊斌彥的堅持其實造福了很多人。」新書發表會現場,政大法律系特聘教授馮震宇這麼說。
他強調,楊斌彥曾經兩次聲請大法官會議解釋,而且直接影響了九四年的《專利法》重要修法,讓權益受侵害者在專利權期滿後,仍能舉發專利無效,回復自身的法律權益。
爭議雖已落幕,但一場官司長達四十二年,其中必定也存在許多制度缺失,台大法律學院教授兼院長謝銘洋解讀,這場跨世紀官司,凸顯了台灣許多智慧財產權問題,而這些問題至今仍不見改善。
首先是專利審查品質不佳,「目前在智慧財產法院的專利侵權訴訟中,平均一百件就有六十幾件被法官認定專利無效,這代表核准專利的當下,審查工作就不夠嚴謹。」謝銘洋表示,台灣受限於經費,審查的專業人才網羅不易,平均年齡比其他國家輕,經驗難免不足,進而影響到品質。
此外,行政救濟制度也是一大問題。以目前作法,對專利有異議者除了可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舉發撤銷,若不服判決,還可多次提出訴願,對象包括經濟部、智慧財產法院、最高行政法院等不同層級的行政單位和法院,每一審都耗費許多成本。謝銘洋建議仿效國外作法,「有異議的人為原告,專利權所有人為被告,兩造直接在智慧財產法院打訴訟,而不該是和『智慧財產局』打官司,還能一路向上訴願。」
謝銘洋感嘆,這一、兩年來,國內外重要企業在台灣申請專利數愈來愈少,原因除了台灣市場不大之外,審查品質不佳、專利訴訟耗時也是重要原因。「以科技發展著稱的台灣,專利制度卻不夠健全,一定會影響經濟和產業的長遠發展。」如何改進專利相關制度,讓投入研發創新者受到應有的保護,也讓一般企業不致受到專利權濫用的傷害,是政府的挑戰,也是楊斌彥奮鬥四十二年的心願。
▲引爆一場跨世紀專利戰爭的免刀膠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