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觀念裡是沒有蟲害觀念的,我認為所有生物都有其生命的意義,才會被創造出來,但最初造物者並非創造這些生物來吃我們的作物,因為近代作物應是比這些生物晚出現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之久。
果蠅會叮咬柚子的皮,而被叮咬的過的柚子不僅表皮會有許多黑點,果肉也會變味與腐爛,而為何一隻小小的果蠅會有如此能耐,其實我並未去查詢原因,但依我猜測,應該是如葉片上的蟲癭。果蠅媽媽在柚子皮產下卵,也注射了某種物質讓柚子如同蟲癭一般產生細胞變化,並且具有傳染性,以利果蠅小孩食用,才有可能穿透力這麼強,不僅造成外表賣相變差,還讓整粒水果報銷,果農更是對果蠅總是恨之入骨。
我採用森林農法,所以並未使用這種費洛蒙誘殺裝置,可是每年被果蠅叮到的柚子數量反而是微乎其微,這對長年使用且相信這種裝置的農民而言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每年都會想來找答案。在我觀察下,我發現我的叮咬數低,應該要感謝隔壁的柚農朋友,因為大家都使用了誘蠅裝置,而誘蠅費洛蒙則比柚子更強烈的吸引著果蠅前往交配,果蠅反而避開了我的柚園。二來我對誘蠅裝置吊掛的位置也是有疑問,柚農將誘蠅裝置吊掛在果園中心四周,若果蠅在還沒到裝置前就碰上愛人配對成功,這樣被叮的機會是不是就增加了?所以多花這個錢到底是將果蠅吸引進果園還是在消滅果蠅,我都搞不清楚了?
我的觀念裡是沒有蟲害觀念的,我認為所有生物都有其生命的意義,才會被創造出來,但最初造物者並非創造這些生物來吃我們的作物,因為近代作物應是比這些生物晚出現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之久。
蟲害大量發生,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因戰後糧食短缺,為了增加產量縮短種植時間,科學家發明了肥料,加了肥料的作物果然如預期的長得快又大,這時候卻開始有大量的蟲來吃作物,這些作物辛苦被種出來,人類當然不能眼睜睜看著蟲把它給先吃完,所以科學家找出最快速的方法──農藥──來對抗害蟲,農民驚見如此快速有效的成果,更認為這樣才是正確的耕作方式,所以開始進入慣性農法的世代,又因資本主義盛行,量產獲利也成為農民追求的目標。
在肥料的發明後,「害蟲」這個名詞跟著產生。
若我們從自然界去觀察,在河邊或小池塘邊有許多鷺鷥科的鳥類在捕魚吃,而鷺鷥科這種鳥類,體型龐大,食量也大,但野外的魚並沒有因鷺鷥大量捕食而減少、消失(反而有因人類濫捕而消失的物種)。
倘若仔細觀察,會發現會被鷺鷥獵食到的魚類多是體弱或受傷的,健康、元氣飽滿的魚都依然在水中悠游著,這代表鷺鷥是幫忙魚類挑選優良基因的工作者,若缺乏了鷺鷥,可能魚類的弱基因就會一直被保留下來。
而在菜園中的菜蟲,也是蔬菜的不良基因清道夫啊!就因為我們強制在土壤中加入人為的肥料,蔬菜、水果等作物吸收了肥料,造成葉片雜質太多而體質欠佳,此時人類所謂的「菜蟲」就出現了,因為他們發現了體質不良,且不應在自然界出現的化學菜葉大量產生,這會危害植物的進化,殘留下來的菜葉也會汙染環境,所以菜蟲們開始盡他們的天職,拼命幫我們消滅有害人體的化學作物,而人類不但不究其因去感謝菜蟲,反而利用農藥來殘殺恩蟲。
追根究柢,是否能從不加肥料做起,有可能是最佳的除蟲良方也說不定。從人與經濟的角度來看大自然,只能看到利益與慾望,但自然界中更多看不到的一切,也在給我們警告,多多觀察自然,經常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