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二日,日本前首相菅直人來台展開四天訪問。菅直人並未大舉拜會政商名流,反而要求參觀核一廠、出席公民團體活動,一路上談的話題,除了核電,還是核電。
九月十二日,日本前首相菅直人來台展開四天訪問。菅直人並未大舉拜會政商名流,反而要求參觀核一廠、出席公民團體活動,一路上談的話題,除了核電,還是核電。
二○一一年八月,因處理東日本震災與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時問題不斷,招致日本民眾強烈不滿的菅直人,在內外交迫之下宣布辭去民主黨黨魁,結束一年三個月的首相任期。儘管施政滿意度長期在低檔徘徊,菅直人下台前仍積極運作參議院通過《再生能源特別措施法案》,為他「終結核電」信念,盡了最大努力。
▲福島核災期間,日本政府應變措施飽受批評。菅直人事後認為,若非「神明保佑」,災情還可能進一步惡化。(圖片來源/Getty)
全世界沒有一座核電廠安全
全世界沒有一座核電廠安全
菅直人訪台期間,每次公開發言必定提到,他過去也曾相信核電是安全的、核災不會輕易發生。但從福島核災事件,「專家口中的核電安全,是不可能實現的神話,全世界也沒有任何一個核電廠是安全的。」
若依照菅直人的邏輯:「全世界所有核電廠都不安全」,台灣核電廠的危險性,又比其他國家的核電廠都還要高上許多。理由非常簡單:若包含興建中的核四在內,整個大台北都會區、六百萬人口,都涵蓋在三座核電廠直線距離三十公里的範圍內;反觀三一一後發生核災的福島第一電廠,三十公里內人口只有十七萬多人。台灣若不幸發生核災,疏散遠比日本困難,傷害也將難以估計。
菅直人也說,福島電廠距離東京有兩百五十公里,當年核災時卻仍難完全不受波及;地狹人稠的台灣一旦發生核災,恐將有三分之二土地被外洩的輻射攻陷。因此他認為,台灣是否續建核四、甚至維持核能發電,不是少數技術專家所
核能不是最便宜的發電方式
核能不是最便宜的發電方式
但菅直人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時直言,電力公司計算核能發電成本時,總是排除處理核廢料的成本,而這些成本並非金錢所能計算,「處理核廢料是全體國民的成本,一旦發生核災,成本更高;對人民來說,核電絕對是貴的。」
菅直人相信,決定廢核可以促使政府積極發展替代的再生能源。以日本為例,他在首相任內推動的固定收購能源政策已開始實施,包括太陽能、風力發電等,都是政府收購項目,只要持續發展,絕對有機會以永續能源取代核電。他也認為台灣的工業技術,將會是發展再生能源的一大利器。
然而,根據能源局統計,今年台灣再生能源仍占總能源消耗量的二%以下,比起十年前幾乎毫無長進,對此政府總以「成本過高」、「供應不穩定」為由,強調再生能源不足以替代傳統發電形態。但目前歐盟二十七個會員國的再生能源,已占總能源消耗量的一三%,並期望在二○二○年將比重提升至二○%。可見事在人為,若台灣能複製歐盟經驗,以再生能源逐步取代核電,絕非天方夜譚。
沒有任何技術能確保核安
沒有任何技術能確保核安
菅直人強調,福島核災之前的日本政府過於天真,誤以為自己的技術非常先進,已經做好完全準備,確保核能安全,殊不知世界上沒有技術可以完全避免核災,在這樣的前提下,遏止核災最好的方式就是零核電。
日本境內五十四個核子反應爐在福島核災後陸續停止運作,日本也未面臨缺電問題,顯見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並非不能兼顧;法國與德國也已訂出具體的廢核時程。
「我相信核能發電是一個過渡性的存在,也是一個暫時性的能源,它不會、也不應該在下一個世紀繼續存在。」這是今年三月間,菅直人在一場回顧福島核災經驗的演說中,從宏觀歷史角度對核電做出注解,至於「過渡」時間長短,則完全取決於全體社會廢核的決心。
嚮往非核家園的台灣人,你做好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