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系出身的蔡芳文,二十年前投入老人照護產業,從零開始,他沒有停止過學習、研發和創新的心志,「有錯、就改」,一步步帶領雙連安養中心成為全台的標竿。
「做自己喜歡的事,就不會累!」投入老人照護產業二十年的蔡芳文,滿頭花髮,說起話來卻充滿活力,談起他一手催生的新北三芝雙連安養中心,臉上堆滿了笑意。採訪中,看到每一位經過身邊的長者,毫不遲疑地就叫出姓名,依據每個人的狀況,都能閒聊幾句,有如自己的家人。
▲每一位安養中心的老人,看到蔡芳文(中)都充滿了笑容,顯見他的好人緣。
把每位長者當家人
把每位長者當家人
二○○○年成立至今,連三屆獲主管機關評鑑優良的雙連安養中心,是全台養護機構的標竿。蔡芳文五專念的是電機系,卻能一路從雙連安養中心的主任當到執行長,靠的是一股服務人的熱忱和學習動能。
從小在教會長大的蔡芳文,從年輕時就跟隨教會的社區工作,到處去照顧老人、關懷盲胞等弱勢族群;在教會中,加入負責關懷新朋友的組織,服務人的性格自幼養成。
當完兵退伍後,曾短暫在家中的貿易公司幫忙,隨著台灣經濟起飛、新台幣升值,做出口貿易的事業日漸萎縮,在思考轉換跑道、欲進入神學院念書時,雙連教會的牧師邀請他,擔任教會全職的行政工作。
一九九三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比重超過七%,台灣正式進入老年社會,雙連教會順應趨勢,決定籌建雙連安養中心,由蔡芳文擔任籌畫處主任。當時全台老人照護產業才剛起步,在缺乏專業人才的狀況中,蔡芳文從零開始,研究了五十一項相關法規,一步步申請內政部獎助款、找到節稅方法,也一邊募款、找土地。
五年後,雙連安養中心選定在新北三芝動土,九九年十一月獲得營業執照,隔年三月正式啟用。當時,一八二個床位迅速爆滿,蔡芳文一手打理中心大小事務,常常以養護中心為家,除了人員管理、引進軟硬體設備,同時也要站在第一線,面對家屬的抱怨;但他仍樂在其中,自豪地說,不只是第一批一八二位入住的長者,後來平均每個月有五、六位新的長者入住,他也全部都認識。
曾經,有一位失智的林阿嬤,把蔡芳文當作她的兒子,時常找他聊天、堅持唱日本童謠給他聽。後來才知道,林阿嬤的兒子常穿白襯衫,所以就把同樣裝扮的蔡芳文,視作她的孩子。「這樣的感覺,很溫馨。」蔡芳文說。
從擔任安養中心主任開始,蔡芳文學習的腳步從未停下,不但早早取得照顧服務員的證照,也在○五年,進入台大醫療機構管理所深造;近來,也在明新科技大學、聖約翰科技大學的老人照顧相關科系,擔任講師。
研發輔具成功外銷日本
研發輔具成功外銷日本
奶奶曾入住雙連安養中心四年的陳淑華說,印象最深刻的,是工作人員良好的態度,從社工護理人員、警衛、到交通車司機,都親切和藹、充滿耐心;至於蔡芳文,每次看到長者,都會主動打招呼、寒暄,無一例外。另外,每逢舉辦活動,都會有專人來個別邀請奶奶參加,相當貼心。
隨著雙連安養中心的園區擴大,床位增加至四三二床,蔡芳文對中心的品質要求,也不斷提升。當第一批長者入住半年後,他發了滿意度問卷,結果總共得到五十一項改進建議,讓他發現,縱然安養中心的設計,事前有建築師和相關專家的共同研創,但每個人都未到實際使用者的年齡,許多細節上,仍有考慮不周之處。於是蔡芳文從善如流,「五十一項缺失出來,我們就改進了四十九項。」
三年前,他深感台灣老人照護產業與國際化接軌不足,另外成立了研發團隊,針對長者所需的輔具,進行研發、設計,如今甚至外銷日本。
「雙連安養中心最大的特色,就是樂於分享經驗、沒有藏私。」蔡芳文說,每年平均有兩百多個單位來參觀,他也常飛往日本、德國、北歐等國家,參訪相關機構,不斷思考如何提升既有品質。
現年六十一歲的蔡芳文,再過四年即將退休,問他屆時會入住雙連安養中心嗎?蔡芳文說還不一定;但首要之務,就是回來當志工,特別是缺人手的清潔服務,他願意從最小處著手,繼續服務這個他傾畢生之力投注的熱情所在。
蔡芳文
出生:1952年
現職:雙連安養中心執行長
經歷:雙連安養中心主任、內政部老人福利促進委員會委員、馬偕護專及聖約翰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學歷:台大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