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引起學界一片譁然,引發兩項主要爭議:第一,將費率交由民間決定是否恰當?第二免費里程的設計是否公平?
此事引起學界一片譁然,引發兩項主要爭議:第一,將費率交由民間決定是否恰當?第二免費里程的設計是否公平?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運輸物流系主任王義川認為,在需要高度專業資訊的交通領域,將民意當作政策執行的根據,有利用民粹執政的嫌疑。
據高公局的政策說明,國道改採計程收費,最基本的目標就是公平、使用者付費。但免費里程的設計不僅沒有理論及實務上的先例,整體而言也讓長程使用者貼補短程,並不公平。面對疑慮,交通部的解釋是免費里程能降低民意反彈、減少對民眾用路習慣的衝擊、減輕地方道路負擔;對此,王義川一一舉證反駁。
關於減少民眾用路習慣的衝擊,王義川則表示:「難以想像。」
短程使用者以都會區最眾,以台北市而言,衝擊最大,影響人數最多的是圓山至建國高架橋這一段,如採用無免費里程的「方案一」計算,民眾最多支付七到八元,「難以想像上下班尖峰時段的民眾,會因為七、八塊錢冒著塞車的風險捨國道就平面道路。」
交通部的另一個理由是為了減輕地方道路負擔。王義川說,回顧歷年連續假期高速公路的壅塞情形,交通部唯一的解決法寶就是高乘載管制,將國道車流引導至地方道路;換言之,「交通部從沒考慮過地方道路的負載能力如何。」如今卻一反常態地「擔心國道車流會轉換到地方道路」,顯見交通部如果不是對於道路用途的規畫毫無原則,就是為了讓免費里程方案上路而臨時捏造理由。
從頭到尾對於免費里程的堅持,都彷彿是交通部自導自演的一齣民粹鬧劇,它所列舉的每個理由,都與現實情況相距甚遠,禁不起檢驗;然而,交通部卻為此輕易放棄了國道計程收費的基本原則:公平、使用者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