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觀念興起,植物工廠正夯,吸引鴻海、金仁寶、台達電、欣興等電子大廠紛紛搶進。然而,成立剛滿三年的野菜工房卻異軍突起,不必看天吃飯,靠著「搶快」,種出連平民百姓都吃得起的有機蔬菜!
一推開門,在高達七公尺的層層夾板中,滿是翠綠的萵苣、小白菜,每片夾板上都裝有上千顆LED燈泡,給這些蔬菜嬌客打上明亮的蘋果光。
「千萬不要用水清洗喔!自來水可是比菜還髒!」野菜工房董事長林銘村指著一株株翠綠的萵苣,笑著向《今周刊》記者介紹他的心血結晶。
這座斥資新台幣一億四千萬元興建的楊梅廠,占地約一千八百平方公尺,利用全封閉式環控多層式LED栽培法,每年最多能產出九百噸的有機蔬菜。同時,這也是全台唯一免用空調的新式植物工廠;並採用全自動化的機械手臂栽種,可以省下巨額空調電費及人力成本。
不敵景氣 科技人改行務農
近年來,養生觀念抬頭,在屋內採取水耕培育的植物工廠蔚為風潮,不僅沒有蟲害問題,也不須噴灑農藥,更不用擔心重金屬汙染;包括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台達電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億光董事長葉寅夫、欣興電子董事長曾子章都先後搶進。
然而,沒有大集團背景撐腰的林銘村,卻誓言種出讓平民都吃得起的有機蔬菜。
學電機出身的林銘村從來也沒想過,竟然有一天會搖身成為植物大王。原本在新竹開設半導體耗材公司的他,長年鑽研半導體製程所需耗材,包括陶瓷、石英和矽玕鍋等;二○○八年金融海嘯重擊台灣科技業,林銘村公司的營業額一下子縮水到十分之一,逼得他開始思考轉行的可能性。
飽受科技產業景氣波動之苦的林銘村,當下第一個念頭就是:「我不要再碰工業了!」轉而把眼光放到食衣住行等民生消費品上,「景氣差的時候,做吃的最好!」就和許多創業者產生的第一個念頭一樣:就算景氣差,每個人每天都要吃東西。
一開始,林銘村想過開設農場、經營餐廳,直到他在網路上接觸到日本建置的高科技植物工廠,他心想:「這東西太新奇了!」於是,從○九年開始,林銘村白天結束半導體的工作後,晚上立刻回家苦讀網站資訊與書籍,按圖索驥在自家建起小型的「開心農場」。
回想那段從科技人轉作農業的日子,林銘村笑說:「剛開始只會用藍紅兩波段LED燈來種,每到晚上,家裡窗戶都透出紅光,鄰居以為我轉做特種行業了!」
過去從未接觸過農業的林銘村,要照顧嬌貴的蔬菜並不容易,只要光源照射一有差錯,便容易遇到葉子燒焦的情況。
而植物需要的養液更讓他差點投降。一開始,林銘村先從市面上買進養液,慢慢分析其中的成分、比例,他苦笑說:「只要(養液)比例稍微出錯,隔天去看,萵苣一定是躺平的!」就這樣,林銘村以神農嘗百草的精神,足足花了一年半才摸出頭緒,確定了養液的成分、比例,並研發出三波段、五波段LED光源栽種法。
聽起來很神奇,竟然能無師自通搞懂植物工廠。對此,林銘村說:「其實也沒什麼祕訣,就是不斷try and error(嘗試和犯錯)!」
直到一○年,林銘村毅然辭去半導體工作,成立野菜工房,當起了全職的科技農夫。
回想當年從科技業轉行種菜,林銘村身旁充斥不少唱衰聲:「這不可能成功啦!」就連年邁的父親也質疑他:「我小時候就在種菜了,你現在還要再種?」讓林銘村肩上多了一股不成功便成仁的沉重壓力。
規模經濟 價格少一半
儘管外界雜音不斷,但在野菜工房成立的第一年,林銘村藉著他過去積極拉攏LED、養液、芽苗培養、設備生產等合作廠商的整合功夫,靠著幫別人「建」植物工廠,成功獲利數百萬元,並在業界打下知名度。
然而,林銘村心想:「我不想再幫別人作嫁!」到了野菜工房成立第二年,林銘村便停止所有植物工廠建廠接單,專心走量產型植物工廠的路。
比起其他企業大老,林銘村自信地說:「野菜工房成功的祕訣就在於『價格』。」以野菜工房第一座成立的新豐廠為例,在不影響作物生長條件的前提下,降低種植設備的規格,成功把建廠成本壓低至新台幣八百萬元。
延續新豐廠的成功案例,今年剛啟用的楊梅廠,更是把成本控管發揮到極致。扣除一億四千萬元的建置成本,廠內四面外牆都採用布滿縫隙的風牆,並在室外裝置強力馬達抽風,使植物工廠內部空氣形成對流,帶走LED燈照射所發出的熱能,讓空調的電費省下七成。
其次,由於一棵菜要完全長成,其間必須移動四次,從孔洞密集的板子逐步「換殼」到孔洞間隔大的板子;楊梅廠全面以機械取代人力,讓換板作業完全自動化。如此一來,林銘村估計,至少也能將人力成本支出壓低至四成。
同時,半導體業出身的林銘村很清楚知道,若要在產業中卡位,「速度」絕對不能輸。野菜工房成立三年來,國內外不少財團找過林銘村洽談購併;然而,林銘村深怕野菜工房一旦進入大集團,會失去快速決策、靈活擴張的致勝因素,至今堅持獨自營運。
林銘村豪氣地說:「和其他大老闆不一樣的是,我們要的是普及化、大眾化,唯一的銷售重心就是蔬菜,便宜又安全的蔬菜。」七月落成啟用的楊梅廠,超越日本最大的蔬菜栽培工廠Fairy Angel福岡廠規模,年產量至少高出四倍,創下全球最大植物工廠的紀錄。
利用規模經濟有效壓低成本,目前野菜工房零售一包小白菜為三十九元,比起同業價格少了一半;未來,林銘村的終極目標,是把每包蔬菜的成本價壓到十元以下,如此就能與土耕蔬菜競爭。
攻入客廳 還要進軍中國
想像一下,回到家之後,把手伸進客廳沙發旁的小櫥窗,摘下一片萵苣生吃。這不是科幻電影場景,家庭式植物工廠讓每個人都能有真實版的開心農場。
除了建置全球最大的植物工廠,今年林銘村另一個重心放在家庭式設備銷售。據林銘村估計,今年光是台灣就有兩萬台的銷售量,一般消費者花不到三萬元,就能購買一個植物工廠小櫥窗,讓吃有機蔬菜不再是富豪的專利。
然而,有學者擔憂,植物工廠屬高耗能產業,牽涉國家能源分配問題,將來「科技農夫」可能會擠壓到傳統農夫原有的資源,形成科技與農民的競爭。
行政院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廠廠長黃昌也提醒,植物工廠是好是壞,見仁見智,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用LED作為光源栽種法,很可能造成能源耗費;其次,由於植物工廠多屬水耕,種植出來的蔬菜很難像自然土耕法那樣健壯。
面對質疑,林銘村淡定地說:「我不敢說植物工廠的菜有多好,但至少無農藥這點,就已經贏過一般栽種的菜類太多了!」「我們不強調『無菌』,但一定是『潔淨』生產,產品完全合乎生菌數的檢驗。」林銘村說。
訪談最後,看著自己精心打造的蔬菜王國,林銘村表情堅定地說:「種菜一點都不丟臉,反而是個潛力無窮的產業,前進大陸將是下一步計畫!」或許改天,你不妨親自走進超市,買一包免水洗的有機蔬菜嘗嘗。
利用規模經濟有效壓低成本,野菜工房靠著價格優勢異軍突起。
植物工廠
指在設施內,透過控制植物的生長環境(光、環境、溼度、二氧化碳濃度、養分、水分等條件)進行栽培,並對植物生長環境及生育狀況加以觀察;配合高度環境控制及生育預測,讓蔬菜等植物可進行全年性、計畫性生產。植物工廠可以分為「完全人工光源型」、「太陽光利用型」兩大類,也有兩者並用的形態。
野菜工房
成立:2010年
負責人:林銘村
資本額:2000萬元
主要業務:LED燈封閉式植物工廠
主要客戶:楓康超市、良食集企業、各大餐廳
近三年營收:2011年6300萬元、2012年4700萬元、2013年1.2億元(預估)
林銘村
出生:1969年
現職:野菜工房董事長
學歷:健行工專(已改制為健行科技大學)電機科
經歷:台灣精材(前身為啟成實業)董事長兼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