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拍攝黑面琵鷺活動的照片,近來返鄉總會選擇天未亮就趕往鰲鼓溼地,享受那到處是鳥鳴聲的鰲鼓早晨。
為了拍攝黑面琵鷺活動的照片,近來返鄉總會選擇天未亮就趕往鰲鼓溼地,享受那到處是鳥鳴聲的鰲鼓早晨。
趁著回鄉掃墓,把正事辦完後,昨天傍晚已經偕同姪兒到鰲鼓繞了一圈。天氣欠佳,此地常見的鳥兒(青足鷸、小PT、大白、小白、夜鷺、蒼鷺、紅冠、白冠、東方、高蹺、反嘴鴴、裏海燕鷗、尖尾鴨、尖尾鷸、琵嘴鴨…)雖都在,數量卻不多,且只見到三隻黑琵捲著脖子還在休息,心想多數的黑面琵鷺大概都已北返了吧?
夜裡還下著雨,躺在床上思量著,這種天氣還去嗎?繼而想反正白天也是閑著,不一定非看到什麼拍到什麼?去繞繞晃晃,聽聽早晨各式鳥兒的鳴唱聲、喧鬧聲,也是一種享受。拿出筆記本記錄此刻心情的當下,車窗外靠近堤防的黃槿樹欉裡,有隻台灣畫眉鳥正唱著青脆悅耳的春光曲,舉目四望,未見蹤跡,但我仍願停駐在這,用耳朵和牠交朋友。
稍早,依例從北堤進入,這樣靠著車窗就可以近距離拍照。前段水域鳥況其差,到了覓食區,不見黑琵,可優雅的高蹺鴴卻沒讓我失望,覓食時仍不忘追逐嬉戲,不知為何?看到高蹺鴴踩著細長鮮紅的雙腳,搭配白色腹部和黑色背羽,每一次的展翅、跳躍、飛翔,都會讓我想起圓舞曲。
空中有兩隻鸕鶿飛過,是沒有跟上北返隊伍?還是留連此地?春節時數以百計的鸕鶿都已飛離,只留下糞便染白的木麻黃,大池佇立的木頭上,一隻也沒看到呢!
拍累了高蹺鴴,突然眼角餘光掃到空中一群飛鳥,仔細一看,是黑琵耶!大約有十幾隻,成人字型往南堤方向飛去。拍了二、三十張飛行版的黑琵,並沒有即刻追去,向來就不是追鳥的個性,如果牠們在南堤,待會兒就遇得到!
繼續往南堤走時,看到三、四隻黑琵亞成鳥混在一大群大白、小白和蒼鷺群中覓食,會是昨兒看到的那幾隻嗎?這一大群鷺科鳥兒在水中覓食,淺灘區則是為數眾多的鷸鴴科的天下,這幅景象正是鰲鼓最鮮明的寫照。
正當我拍著拍著,觀景窗內竟有十幾隻穿著漂亮鵝黃色結婚禮服的黑琵飛入,喜出望外,快門劈哩啪啦拍下他們降落的英姿。隨後牠們悠哉自在地覓食著,我坐在車內也悠閒地留下他們美麗的影像。特別留意到這群黑琵和原先就在的亞成鳥少有互動,極可能是剛剛飛躍頭頂從他處北遷的族群。他們覓食了好一會兒,剛好有位鳥友帶著相機來拍鳥,他走下出來用簡易的三腳架拍照,關車門聲,讓這群黑琵往遠處移動。
我發現黑琵短距離移動都用走的,不是用飛的,這以前在七股就常看到這景象。後來可能吃飽了,走到淺灘,全都面向南方休息理毛,一般鳥兒休息時都會朝向迎風面(此時鰲鼓吹的是南風),即使後來他們慢慢往北走,停下來時,又都向後轉向南面。比較奇特的是不時有一隻會展翅起飛,繞一圈再回到群體中,直到第四次,一隻起飛後,其餘也陸續起飛,朝向北邊飛去。在灰黑的烏雲背景中,這群遠颺的黑琵在觀景窗中,益顯白亮。
那隻單獨起飛的黑琵是在測定風向適合北返嗎?這兩天鋒面和東北季風壓向台灣,他們北飛勢必遭到風的阻攔,也許得在中部或北部濕地過境,等待風向轉變吧!?會在大城溼地?還是更遠的關渡或挖子尾?我把訊息傳給川夏大哥,請他這兩天多留意一下。
台灣畫眉依舊在樹叢間鳴唱,大池那兒高蹺、反嘴、白冠、赤足鷸、琵嘴鴨…喧鬧未歇,這個鰲鼓早晨,最聒噪的肯定是高蹺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