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亞洲人才競備賽 台灣已經墊底!

亞洲人才競備賽  台灣已經墊底!
(圖為情境示意,人物非報導內容)

方德琳

職場

攝影/陳永錚

831期

2013-07-29 10:54

我們擁有最便利的生活,最溫暖的人情味,但是人才卻一波一波往外走。二○○八年後,出走不再是為了淘金,而是為了求生存。人才的國安危機顯示,台灣十多年的經濟撞牆期終於要付出具體代價了。

過去,沒有天然資源的台灣,憑藉著人才在世界經濟舞台擁有一席之地。但是,這項優勢正在迅速消失。

台灣人才出走已非一朝一夕的事,但今年以來,情況更為惡化。因為從具體來看經濟指標,台灣經濟弱化已經到了「死亡交叉點」,其中以各國平均薪資來看最明顯。台灣平均薪資水準早就跟不上大陸,今年甚至被馬來西亞與印尼追過去。

根據美商韜睿惠悅企業管理顧問公司一份《二○一二年亞太地區薪資福利》報告,若以公司策略發展方面資深經理一職來看,最高是日本,新加坡薪資幾乎是台灣的兩倍,而北京為二七○萬新台幣年薪,上海二四五萬元,而台灣只有一八五萬元左右。在亞太地區只比得過菲律賓及越南。

台灣相對高薪的科技業,韜睿惠悅也發現,一二年台灣科技業的平均薪資也正式被大陸追過。之前,有人警告說,台灣即將菲律賓化,若以薪水指標來看,所言不差。

 

亞洲

 

薪資只比菲律賓、越南高  早跟不上大陸


但是,不要以為人才出走都是為了錢,其實除薪資之外,沒有舞台、看不到未來才是更嚴重的問題。台大商研所兼任教授魏啟林就直言,台灣經濟出大問題,「台灣的現狀是一流人才,二流經濟,沒有舞台給他們。」

一位海外外商金融機構的高階經理人不諱言說,他起用一名大陸畢業生的年薪就是四萬人民幣,而這家仍在台灣有業務的外商,卻已經不再聘雇台灣畢業生。

這名高階經理人是台灣人,年約五十多歲,在台灣工作二十多年,最後當上跨國公司亞洲地區最高負責人,但「台灣下一代的金融人才,已經沒有這個機會了!」他斷言。

他認為,主要原因是台灣金融已經被管死,很多業務不能操作。「你想想看,我在香港的同事,一天要解決客戶四十個問題,他要想各種解決方案。台灣業務量本來就少,一天兩個問題,而且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人家的腦子在那裡是不斷被訓練、被刺激……,台灣沒有,幾年下來,你想他們會差距多大?」他替下一代金融人才惋惜,唯一的辦法也只能叫年輕人趕緊出去。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杜本麟,是五年級末段班的台灣人。他經常往返台灣,也有很多學術界朋友,以他的觀察,台灣研究人員素質一點都不差,但是制度與系統無法培育人。

 

台灣

 

十多年撞牆期終要付出代價


以他自己來說,他主持的聯合研究中心擁有四十多位全職研究人員,來自全球十三個國家,他們研究多媒體與虛擬實境。杜本麟說:「我最近就接待了日本NEC、Toshiba、荷蘭科技官員、星際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等,這個平台國際交流的程度很高。」他們用豐富的研究資源與一流科技、娛樂公司跨界合作,魚幫水水幫魚,同時也催生出最先進的研究成果。

「但是台灣的國際交流活動比較低。這是平台系統的問題。」同樣研究素質的人,因平台資源不同,六年後研究成果就會有差距。

在移民人口較多的美加、新加坡等國的移民政策裡,有三種人才是各國極力爭取的精英:帶有各領域最先進技術的創新研發人才、企業的國際化管理人才以及專業的高端技術人才。不幸的是,台灣流失的正是這些攸關國家競爭力的人才。

十一月五日,在國立大學理工學院任教的陳教授,剛送兩位來訪的大陸友人上飛機。他們原本都在美國教書,其中一位已經被大陸挖角回去。臨行前,他們聊了許多美、中、台的學術近況,越聊陳教授語氣越沉重:「我實在感觸很多。」靜默一會後,他說:「如果不是因為家人,我也想去中國。」

陳教授感慨,自己研究能力不差,但朋友在其他國家得到的研究資源,是他遠遠比不上的;看自己好友越走越前面,內心的焦慮讓他興起離開念頭。而他認識同領域的台灣教授,已有三位到香港,一位到新加坡。

去年,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發表「人才宣言」提到,這幾年台灣每年平均輸出二萬至三萬名白領人才到國外工作。翁啟惠之所以疾呼人才危機,就是因為中研院深切感受人才流失的威脅。過去五年,單單在人文科學領域,就有十七人被挖角到鄰近國家,其中以大陸為大宗。

至於技術人才,以大陸華星光電挖走台灣二百位面板人才最典型。魏啟林說:「華星光電就是台灣人培養起來的,很可惜。」尖端技術隨著人才被帶出去,又沒有新技術跟上,產業沒有競爭力,薪水就漲不上來。

更令人擔憂的是,再崩壞下去,將來台灣可能看病也成問題。這一波人才流失最指標性的危機,就是醫師居然也在出走中。

按理,醫師是最難跨國流動的職業,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證照與訓練制度,彼此間很少接軌,但台灣已經有人不在乎了。

台大雲林分院的急診主治醫師李皎豪,犧牲台灣主治醫師資歷,跑到新加坡從最基層醫師做起。這一換,他起碼要重新當四年住院醫師,跟著年輕人一起輪班過夜。

 

醫師

(攝影/陳俊銘)

 

以前出去是二軍  現在一軍也得出走求存

 

新光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張志華說,想出走的醫師很多,但大家都還想帶著台灣資歷走。現在醫師都在觀察馬來西亞,因為他們已經開始承認馬來西亞籍的台灣醫師資歷。「我認識在台灣當醫師的馬來西亞僑生,就有超過十位已經回去。如果他們進一步承認台籍醫師資歷,到時候就完全擋不住!」張志華說。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一份世界各國移動人口調查報告顯示,台灣外流人口的高教育者比率最高,在調查的二百多個國家中,遙遙領先第二名的印度。台灣向鄰近國家大量輸出高端人才,速度沒有停歇,而且人力越趨向金字塔頂端。

 

台灣怎麼了?為什麼一個自由多元、人情濃厚的溫暖島嶼,留不住一波波出走的優秀人才。從○八年開始,台灣人才外移就發生本質的改變,近兩年又更加嚴重。一○四獵才派遣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觀察,民間企業很早就有人到大陸工作,但是,早期去大陸多數是「二軍」。那時候,台灣生活環境好,經濟也不差,在公司擁有資源的「一軍」,誰會想去大陸?

 

「但是這五年,出去的都是一軍。」一軍本來就是國際化人才,台灣企業要靠他們走上國際,「現在這群人都走了!」企業已經沒有下一波競爭力的人才。像奇美電子液晶電視處前總處長陳立宜,被挖角到大陸華星光電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以前台商到海外打天下多半是要淘金,現在出走則是為了求生存。然而,十多年來,台灣經濟就已逐漸弱化,但為何是近五年,特別是這兩年情況急遽增強?晉麗明認為,有三項因素讓上班族突然變得很有危機感。

第一,裁員。


○八年全球危機、一一年歐債危機,都衝擊台灣。「不賺錢就裁員,賺錢的照樣趁機偷偷裁。」台灣上班族已無安全感。

第二,台灣經驗貶值。


當企業沒有競爭優勢時,台灣人才相對鄰國也就貶值。過去,台灣人才是靠三十年摸索一步一腳印培養出來的,但是大陸花十年就學走。現在,大陸要脫離製造代工朝國際化品牌企業走,「台灣有這方面附加價值的人才嗎?越來越少。」所謂的台灣經驗失去光彩,有危機感者只能自顧自趕快找生路。

 

晉麗明說:「很現實的是,現在去大陸,即使你的經驗在一級城市待不下去了,你還可以去二級城市,再沒辦法就去三級。大陸有一級到六級夠你換,讓你撐到退休。」但在台灣,工作能不能做到退休?是上班族內心很大的隱憂。

 

第三,企業不培育人才,看不到未來。


這十多年,台灣經濟沒有進入全球贏者圈。二十年前靠代工壓低成本的競爭模式,二十年後依然是如此。產業know-how被學走,但企業仍然不打算培養人才去研發創新。

 

人才

 

台籍企業老闆只想找人力  不是找人才

 

晉麗明身為獵人頭公司主管,感受很深。他說,幫企業找人才時,一開始老闆都很有氣魄地說,薪資福利無上限,找到對的人最重要。等到找到人選時,老闆就拜託他:「跟他說,請他共體時艱,薪水能不能降一點?」「人家都還不認識你,也不是你栽培多年的老員工,怎麼叫人家共體時艱?」晉麗明苦笑不已,而且這還是絕大多數台籍企業老闆的共同思惟。「他們只是想找人力,不是找人才。」

 

去年底,馬英九把這「人才赤字」視為國安問題,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與政務委員管中閔也警告,照這樣下去,台灣將淪為三流國家,死狀甚慘。人才流失到底會對台灣產生什麼影響?美國人力資源公司萬寶華,針對企業徵才困難度進行調查,目前亞洲地區台灣企業徵才困難度僅次於日本。但未來幾年,台灣的情況還會不斷惡化;預估十年後,台灣人才斷層將是全球最嚴重的國家。

 

沒有人才,企業無法提升競爭力,更無力吸引人才,形成惡性循環。而台灣是依恃人才創造經濟奇蹟,一旦喪失人才,台灣也將難以翻身。人才出走是過去十年台灣經濟走下坡,溫水煮青蛙後最後呈現的總樣貌。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恐怕台灣整體經濟思惟要再重新大翻轉。「從工研院、中研院研究人員出走,醫師外移,到民間企業的金融人才逃跑,這些領域的共通點都是被過度管制。」台大經濟系教授、曾在國安會議發表人才流失報告的陳添枝說。

 

人才

▲點選圖片放大

 

政府不鬆綁法令  台灣永遠是一攤死水

 

以大學教授薪資來看,齊頭式的平等,造成研究做得好與做不好的人都領一樣錢,優秀人才沒有做好的誘因。「管制下去,這個領域少了競爭,就失去成長的動能。」很不幸的,台灣這幾年經濟表現不好,經濟不好時就越退縮,管制保護就更多,「管來管去,現在已經是一攤死水。」陳添枝說。

 

台灣經濟體質需要中長期的調整,要重新找回人才還需要一點時間。「現階段可做的就是鬆綁限制,把台灣環境弄得更開放多元,才能重新攪動這攤死水。」陳添枝說。

 

黃韻如是台灣第一位在新加坡執業的醫師,她曾是台大婦產科主治醫師。她的例子正說明,優秀人才多需要彈性多元的空間。

 

○七年,黃韻如因緣際會到新加坡念博士後研究,兩年後面臨是否要回台灣的選擇。當時,她仔細比較兩邊的差異,最後選擇定居新加坡。

 

黃韻如分析,以新加坡十年以上資歷的主治醫師,在公家醫院的年薪約三十萬星元,折合約七百萬新台幣。台灣相同資歷醫師月薪約二十萬元,如果看病數增加可以再高一點,換算成年薪恐怕也只約三百萬元;且同樣工作十二小時,新加坡主治醫師的看診數約為台灣的二分之一。

 

青壯年被迫遠走他鄉  危機已然浮現

 

新加坡醫療的勞動環境明顯優於台灣,但最終讓黃韻如選擇留在新加坡的關鍵因素,則是制度的彈性。原來,黃韻如想做卵巢癌研究,新加坡為了她特別提供「研究型醫師」的條件,讓她可以在相同薪資下將看診數降到二成,把時間挪出來做研究。

 

在台灣,醫師收入主要來自看診,看診量低薪水就少。新加坡則可以根據黃韻如的需求提供符合她的條件,這種待遇在台灣就很困難。「台灣應該想想,凡事都要齊頭式平等到底會得到什麼結果?」陳添枝問。如果台灣經濟走不出現在的困境,十年後還有誰留在台灣?

 

從生活條件看,台灣很適合居住過生活,我們有密度最高的超商,最便捷的生活機能,還有濃濃的人情味;但現在,很多青壯年都被迫遠走他鄉享受不到,他們多數人心裡都渴望再回到台灣。讓他們再回到這裡工作,讓他們有一條回家的路,這是這一代人應該認真面對的責任。

延伸閱讀

工程師與極品鰻魚
工程師與極品鰻魚

2024-01-24

又愛又怕的高麗菜
又愛又怕的高麗菜

2023-10-11

阿公田裡思念的氣味
阿公田裡思念的氣味

2023-11-08

愛玩的頭目與他的橄欖
愛玩的頭目與他的橄欖

2023-12-27

黑手師傅與快樂茶農
黑手師傅與快樂茶農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