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創下全球最低的出生率,成為全世界少子化最嚴重的國家,當多數人還認為這只是一場不須著急的慢性病時,人口風暴卻早已襲擊各個相關產業,影響消費力、國力,甚至你我的未來。少子化的台灣,正面臨一場世紀大海嘯,你,警覺到了嗎?
今年六十歲的高醫師,在十幾二十年前,是北部頗負盛名的婦產科名醫,極盛時期,診所一個月幫七、八十名產婦接生。但隨著國人越生越少,診所生意一落千丈,一九九五年,高醫師偶然發現領有醫生執照從業人員,其實有資格擔任驗屍員,替意外或病死家中的往生者開立死亡證明,以利家屬辦理後事。因緣際會下,他開始利用閒暇之際兼職當驗屍員,沒想到隨著婦產科門診人數驟降,高醫師越來越有閒從事副業,幾年下來,副業變主業,高醫師從一位迎接新生兒的婦產科醫師,變成看驗屍體的驗屍員。
警訊1 新生兒驟減,婦產科醫師變驗屍員
從「迎接新生」到「目送往生」,對高醫師來說是何其大的轉變,現在無論多晚多遠,只要case一到,就得隨call隨到,忍著屍臭味工作。目前他的診所一天看不到三個病人,但卻曾有一個月開立三百多張死亡證明的紀錄,若以每張收費兩千五百元計算,月收入竟可高達七、八十萬元。雖然許多親友都對堂堂一位醫師淪為驗屍員無法接受,但高醫師卻不以為然地說:「時勢所逼,有什麼辦法?更何況當婦產科醫生,全天待命,開一個診所,得請九位護士,一個月固定開銷三、四十萬元,像我這樣,收入比接生好多了!」
但真正令人憂心的是,少子化引來的「人口風暴」,高醫師的故事並非特例,在台灣不同領域,卻上演著類似的劇情。
警訊2 少子化衝擊校園,教授變成行李員
對於今年三十六歲,曾經是大學講師的洪老師來說,近半年來,可說是畢生最難熬的寒冬,畢竟到現在已經好幾個月了,他仍然無法接受自己已經「失業了!」因此,他選擇封閉自己,也謝絕親友的詢問與關心,空洞的眼神掩飾不了無奈的心情:「萬萬沒想到,我居然也會有這麼一天!」
回想過去在大學任教期間,因為少子化,學校面臨招生不足的問題,而使得教職員成天處於失業的恐懼中,甚至為了巴結學生,他還曾經親自在開學之際到車站幫新生扛行李……,老師為了保住飯碗,幫學生扛行李,在一般人眼中,真是匪夷所思!這些記憶,讓人不堪回首,他不曉得失業對自己而言,到底是一種解脫還是懲罰。幾年下來,那股作育英才的熱忱全被磨光了,洪老師想起二○○五年時,數百位流浪教師上街頭抗議,他還冷眼旁觀,認為少子化只對基層的國小老師有影響,萬萬沒想到,這股浪潮來得這麼快,曾幾何時自己也變成「流浪教授」了!
○六年洪老師回國那年,正逢國內入學新生減少,而各大學卻廣開系所的尷尬年代。在當時,還發生「十八分錄取大學」事件,從這一年起,許多大專院校就展開縮編政策,這讓從小一路平順,第一次求職的他,遭逢了人生一大挫折。他發現,有許多和自己一樣頂著「博士新貴」身分的競爭者,奮力地想擠進「大學的窄門」。就拿南部的某管理學院來說,要聘請十一位專任教師,應徵者卻近百人,最後「雀屏中選」的新科老師,三分之二是喝過洋墨水的名校博士。洪老師拿著文憑一路從北應徵到南,最後勉強進入台南一家技術學院任教。
但任教第一年,洪老師就面臨幾堂課因選課人數不足而開不成的窘境,但為了護住飯碗,他只好效法其他資深老師,和校方打商量,寧可犧牲鐘點費,硬著頭皮開課,這時他才驚覺,自己離「百萬元年薪」似乎越來越遠了!且在第二個學期中時,校方就「優退」了十幾位學生缺額較多的科系教師,許多安穩任教十多年的中年教授,就這麼無預警地失業了,「校園中還曾傳出有老師因無法接受事實,失心瘋似地在課堂吼叫!」
第二年,重頭戲來了,由於教職員遇缺不補,校方開始要求菜鳥老師兼行政職,同時也鼓勵教師接國科會或企業專案,以替學校廣闢財源。更扯的是,在大學指考時,學校堂而皇之地要求老師們仿效補習班招生,到各高中「入班宣傳」,甚至在開學之際,校方高層下了一道命令:「少子化招生更不易,學生個個是寶,要設法留住他們的心才行!」要求老師們領著大二的學生分組到學校附近的台鐵、高鐵以及統聯車站,幫新生拎行李。
洪老師實在不懂,記得自己念大學時,教授不都是高高在上嗎?怎麼自己狼狽到變成「行李員」?但更慘的在後面,隔年八月,大學聯考放榜,洪老師的學校招生嚴重不足,校方竟然在兩周後,宣布裁撤幾個系所,要求數十位老師走路,他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好面子的洪老師與高醫師一樣,不肯承認自己是「失落的族群」,但認識他們的人,每每一聽到如此際遇,都深感震撼。按理說,他們學歷好、工作努力,應可以工作生活無虞,卻因為少子化,來不及應變,生涯拉出警報。這絕非杞人憂天,一場「人口風暴」,正悄悄地逼近。
台灣人口風暴 遠比想像中來得快又急
《今周刊》自○三年起就陸續關注少子化、人口老化危機等議題,事隔幾年,這場世紀災難居然比我們想像中的還可怕。拿○八年經建會委託學者擬定的「人口政策白皮書」來說,當時預估○九年的出生人口是二十.二萬人,總生育率是一.一一,孰料人口下滑的幅度卻超乎預期,去年出生人口不但跌破二十萬人大關,總生育率一,遠低於全球平均值二.六,更成了世界之末。
事實上,錯估情勢的不只是經建會,連一般人也多半不曉得事態嚴重。令人擔憂的是,當世界各國力勉狂瀾拯救少子化問題時,只有台灣還原地踏步,數字足以證明一切。西方國家幾乎在二○○○年以前就已經透過政策鼓勵,讓總生育率回升,新加坡、日本也都分別在前兩、三年前止跌回升,連和台灣一樣嚴重的南韓,跌幅也都已趨緩。
成大醫學院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楊靜利分析,當下最大的問題就是國內的現實環境太差,加上國人的自覺能力太弱,誤以為這是日本、歐美國家的問題,「急速下滑的生育率病毒,漠視是基因,流行病加上不良的體質,就容易病入膏肓!」
根據《今周刊》針對一千位民眾所做的調查,發現因為沒結婚以及礙於經濟負擔考量,是台灣人不生小孩的最大主因,分別占了七成三及四成一,亦即,很多人到了適婚年齡還沒結婚,自然就不會生小孩。還有,近幾年來台灣經濟情況不佳,也導致許多人怕養不起而不敢生小孩。亞洲大學社會工作系主任李美玲則以生理、職場、經濟三大因素分析國人低生育率的原因。
李美玲分析,在生理因素方面,不婚、晚婚、晚產、少胎並列台灣少子化的四大主因,以目前的職場環境而言,對於育兒婦女來說十分不友善,特別是工作權往往在生養孩子後「人事全非」,而且日益嚴重。在一九七九年,台灣婦女因生育而離職,只需四十個月就能重返職場,但到了去年,時間卻已經拉長到了七十五個月,等於婦女因生產而離職,得超過六年才能再投入職場。
但真正令人擔心的是,一般人對「人口風暴」認知不足,甚至根本不認為這是一個危機。研究人口問題多年的台灣人口學會祕書長暨政大社會系主任林佳瑩就作了一個巧喻:「人口風暴就像一場來得又急又猛的海嘯,人們一開始舒適躺在岸邊,聽到嗡嗡聲響時,以為災禍還離自己很遠,但往往還來不及起身,就已大難臨頭!」或許你會自我安慰,「少子化問題早已是老生常談,但似乎還好,日子還不是照樣過!」但林佳瑩說,「很抱歉!這場風暴沒有倖免者!」
▲點擊圖片放大
女權抬頭加上職場不友善,許多職業婦女寧願不婚不生⋯⋯
風暴1 教育體系重創,學校面臨倒閉潮
事實勝於雄辯,在台灣,其實已經不乏因為少子化問題而傳出的災情,首當其衝就是教育體系。「你知道嗎,秀朗國小早就不是全球人數最多的小學,更不是萬人大校了。」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劉欽旭表示,由於少子化,以前台灣創紀錄的萬人國小,現在只剩下四千多人,而人口稠密、外來人口最多的台北縣永和市,今年進小一的人數只有一五四一人,只剩十年前的四成,就連首善之區的台北市,國小學生數平均每年減少六千人,從九十五學年度到九十八學年度,四年來總共少了兩萬四千名新生,迫使市政府裁減五百二十三班,連帶使得原先計畫設立的十一所新小學,已有六所停辦。
而近幾年,國人都把焦點放在大學招生缺額問題時,劉欽旭提醒:「大學最糟的狀況還沒來呢!」他用數據解釋,一九九八年,台灣出生人口一下子較上年度少了五萬四千多人,這群珍貴的新生兒在六年後,○四年進入小學時,已造成當時國小的大減班潮,而這個缺口效應,今年剛好會延燒到國中,以此推估二○一六年,才是大學招生缺額的大災難期!
以去年度來說,大學缺額就再創歷年新高,達六八○二人,是三年前的二百三十四倍,少子化造成學生大缺額,讓各大學哀鴻遍野,其中宜蘭佛光大學為了「攬客」,居然祭出比照公立大學的收費標準,等於是學費打五折,這讓同為遭逢招生之苦的基隆崇右技術學院校長梁榮輝倍感憂心。他指出,私校受政府補助少,全憑學費苦撐,一但學費打折,恐怕會讓學校財務入不敷出面臨倒閉,「到時,連繳水電費都不夠!」果不其然,位於屏東的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就傳出自去年十月起因財務吃緊,曾一度連續五個月沒有發薪水;而老字號的永達技術學院,也因為招生減半,校方被迫採取對教職員減薪。
風暴2 消費力消失,兒童產業搖搖欲墜
繼教育界後,產業界將是第二批受災戶。由於隨著人口大縮水,連帶導致消費市場消費規模萎縮,尤其兒童相關產業最先受到空襲。以私立幼稚園為例,據教育部統計,○三年時曾達到一九四八家的高峰,但隨後急速萎縮,到了去年只剩下一六○一家,六年內足足倒了三四七家。
接著衝擊的是醫療產業,以婦產科為例,根據衛生署統計,全台原有一八○○家,五年內已關閉六百家,或轉型為其他類別之醫院。
至於其他兒童相關產業,災情也逐步擴大。以國內紙尿布大廠康那香為例,○二年時,該公司嬰兒類紙尿布營業額為三.二億元,到了去年就只剩下一.二億元。而從事兒童教具製造的童心園實業,早年進口國外教具在台銷售,極盛時期,一年曾有兩億多元的營業額,但到了二○○○年時卻只剩下六千多萬元,使得該公司被迫轉型打自有品牌,並轉而外銷全球。
根據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等人針對少子化對台灣民間消費影響的研究,未來還包括農林漁牧業、礦業、製造業、營造業、能源產業、運輸業、倉儲業、通信業、零售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公共行政業以及其他服務業等人力密集或內需型的產業,都將呈現衰退,總計,少子化將讓十九大產業遭殃。
風暴3 教職受災嚴重,老師紛紛改行
然而面對擠破頭的求職路,考得上教師未必是福。吳忠泰舉例,由於各中小學不斷地減班,因此就算當上了老師,也面臨隨時被調職的命運,「我就曾目睹一位老師,一年內被調三次學校,從林口到瑞芳再到烏來!你能想像嗎,光空間距離調動,就夠折磨人了。」至於沒被甄選上的準老師,目前有近八萬名老師領到教師證,能幸運當上老師的約四萬名,其餘三萬多名則預備轉職,當了八年流浪教師的陳雅妮就是經典個案。
陳雅妮自台南師院畢業後,前後只勉強當了三年的代課老師,從未嘗過正職老師的滋味,後來捱不住經濟壓力,曾轉往速食店打工、民間企業當櫃台小姐,甚至還曾在台北市迪化街擺過攤,在無計可施下,去年狠心報考四等行政警察,上榜後目前已是準女警。面對即將到來的特訓,現在的她得強迫自己清晨起來練體能、三千公尺跑步,只為了衝高結訓成績,好分發到理想的單位。
由一位女老師搖身一變成為舞刀弄槍的女警,問起陳雅妮心裡的感受,害不害怕?她說:「沒有工作,就沒有害怕的權利!」像陳雅妮轉文為武的個案並非特例,「我現在的特訓班就全都是老師轉職的!」
而除了教師,兒科和婦產科醫師是另一群職場苦主。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祕書長暨馬偕醫院小兒胃腸科主任楊俊仁就指出,近十年來十九歲以下未成年人口減少近一六.二五%,但新進的準兒科醫師卻消失得更快,從○一年的一九四人變成九十四人,減少了五一.五五%。
風暴4 百業蕭條,國力恐元氣大傷
「你相信嗎,連北醫和萬芳醫院都沒有兒科住院醫師?」針對兒科醫師急減的狀況,楊俊仁無奈地說,前不久高雄的旗山醫院因為拒絕H1N1的兒童患者入院就醫,被視為人球事件翻版而遭到撻伐,事實上是旗山醫院根本就沒有兒科了。
「一旦企業、職場一片哀鴻遍野,很難不動搖國本!」台大社會工作系教授林萬億點出人口風暴的另一個影響。據學者研究分析,少子化造成消費力減少,據推估,若其他外在因素不變,二十年後,台灣平均GDP(國內生產毛額)年成長率只有三.二七%,到了二○五一年只剩下一.五二%。
最值得擔憂的是,一九六○年代出生的戰後嬰兒潮目前正值壯年時期,也就是說,目前台灣還處於人口紅利階段(十五至六十四歲的勞動人口大於非勞動人口)。而今年台灣的扶養比是三七%,兩年後將達到三五%,亦即二.八個勞動人口扶養一個非勞動人口,此後,勞動人口要養越來養多的非勞動人口,直至二○二七年,台灣扶養比就超過五成,意味著每個勞動人口要養超過一個非勞動人口,人口負債年代就來臨了。
更可怕的是,一九六○年代出生的戰後嬰兒潮世代,估計將在二○二九年左右達到退休高峰,「你能想像,那年有三、四十萬人集體退休,不工作而開始領年金嗎?這才是夢魘的開始!」長庚醫療大學教授陳寬政對於台灣的未來十分憂慮。他指出,未來的社會不但是老人居多,政策也會迎合老人心態,導向「不變」、「守舊」的情況,將使得國家的創新力停滯!
風暴5 個人生涯被迫改變,無人倖免
林佳瑩認為,就世代而言,其中衝擊最大的將是五、六年級的夾心世代。她表示,這個世代上有高堂下有子女,然而隨著未來人類平均壽命延長,扶養老人的年限也將超乎想像,加上缺乏足夠新勞動人口分擔,日子只會一天比一天更難過。同時少子化的風潮下,讓每個孩子都成為父母的心肝寶貝,而普遍犯了公主病和王子病。
林佳瑩就舉了一個「七個白雪公主和一個小矮人」的經典案例,她指出,曾有一個幼稚園的畢業典禮話劇發表,原先要演出白雪公主的故事,但所有的家長和小孩都搶當公主而不願當小矮人,後來無奈之下,只好改變劇情,讓七個小朋友都當白雪公主,由老師充當小矮人。父母溺愛的結果,造成五、六年級生得面臨子女啃老的風險。
至於七、八年級生的日子也不好過。林佳瑩分析,少子化造成社會經濟蕭條,企業出走、工作機會減少,這個世代未來進入職場後,在全球化的競爭下,企業可能被迫雇用成本較低的外勞,新新人類得面臨全球上班族的競爭,不比現在輕鬆。
「別以為無子者就可以占到便宜!」陳寬政指出,未來隨著國家負擔沉重,獎勵生育勢必成為既定政策,相形之下,無子一族就無法享受相關稅負減免,甚至被課以「單身稅」或「無子稅」。另外,根據統計,老人醫療支出最多的花費是人力費用,無子老人一旦生病,恐怕得比其他人付出更高額的醫療照護費用。
急速少子化的台灣,正以你想像不到的速度沉淪,我們不能再忽略此危機,正視它、改善它,你我才得以安全駛向未來。
無人奉養的高齡台灣,老人也正面臨長壽風險⋯⋯(攝影/劉咸昌)
影響台灣命運的關鍵大事
關鍵年代左右台灣人口結構:按經建會的低推計
1963年 42.72萬人(出生人口數) 戰後嬰兒潮最高峰
1968年 39.4萬人 政府實施台灣地區家庭計畫,獎勵節育
1976年 42.3萬人 第二波生育高峰,此後,台灣出生人口開始下降
1984年 37萬人 生育率跌破2.1,台灣陷入少子化危機
1993年 32.5萬人 老人超過7%,成為高齡化社會
2009年 19.1萬人 生育率跌到1,成為全球最低
2021年 17.9萬人 出生和死亡人數相當,出現死亡交叉,3年後總人口數開始下滑,台灣人將快速消失
2025年 16.9萬人 老人比率超過20%,成為超高齡社會,屆時滿街都是老人
2029年 16萬人 戰後嬰兒潮大退休,計有3、40萬人一起退休,年輕人擔子瞬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