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農委會證實台灣出現首例「H5N2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隨著禽流感議題發燒,農委會也被質疑隱匿疫情達七十天。但根據近日曝光的三份會議紀錄顯示,前年元月彰化養雞場就已爆出符合H5N2高病原的個案,到底真相為何?
上周六,當新內閣還深陷「瘦肉精」美牛風暴,無法脫身時,農委會突然在美牛瘦肉精第三次專家會議前,拋出一顆「高病原性禽流感」震撼彈!這幾天,各大媒體抨擊政府隱匿疫情七十天,其實,從《今周刊》掌握的資料顯示,政府隱匿的不是七十天,而是七三七天!
三月三日,農委會搶在美牛會議之前,就在上午緊急召開記者會驚爆「禽流感H5N2病毒」重出江湖,且首度證實從「低病原性」演變成更危險的「高病原性」!
其實早從二○○四年起,H5N2禽流感病毒就已入住台灣,只是病毒消聲匿跡多年,近日不但以高病原之姿現身,而且遭H5N2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襲擊的養雞場,也在記者會後接二連三的爆發出來。
導演兼公民記者李惠仁在去年七月發表的紀錄片《不能戳的祕密》中,就已經預警台灣早就出現H5N2高病原性病毒,而這次是李惠仁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寄了三隻病死雞給農委會官員當「耶誕禮物」,整個H5N2高病原疫情才在事隔七十天後的三月三日被公諸於世。
隨著防檢局長許天來請辭下台、李惠仁上遍各大媒體爆料、各界學者跳出來爭論,就連農委會前主委陳武雄也不得不出面回應,這齣正在上演的抗「禽」大戲,劇情進展得愈來愈荒腔走板、盡顯荒謬。
其中,「隱匿疫情」,正是這次禽流感事件中最大的荒謬。
低病原性與高病原性的區別在哪裡?
病原性即致病性之意,而致病性的鑑別,是以檢測雞隻靜脈內接種致病性指數(IVPI)為準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病毒複製量較高,傳染力高,可散布至全身,而導致死亡;而低致病性禽流感只局限在呼吸道及消化道繁殖,不會擴及全身。至於低致病性轉為高致病性的條件,則有待相關研究釐清。
什麼是H5N2禽流感?
流傳於禽鳥身上的流感病毒,表面有H抗原及N抗原,分別又有許多亞型,H有16種,N有9種,H5N1及H5N2就是其中兩種排列組合的類型。雞隻若遭感染,嚴重會有發燒甚至死亡的症狀。近年造成流行的禽傳人禽流感病毒為H5N1,已造成348人死亡,目前台灣並非H5N1的疫區,發病個案都是在境外感染,而此次爆發的H5N2,則已變種為台灣本土型病毒。
被點名究責,農委會前主委陳武雄(左)只好出面回應,但依舊無法抹除民眾對食品安全的疑慮。(攝影/吳東岳)
荒謬一:隱匿疫情長達七三七天
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規定,會員國只要有疫情就有義務通報,但在今年三月三日防檢局向OIE通報首例H5N2高病原性禽流感個案之前,國內都沒有判定過H5N2高病原疫情?以近日曝光的三份農委會會議紀錄顯示,事情恐怕不是如此,台灣不只隱匿疫情七十天,而是隱匿七三七天!
根據《今周刊》掌握的三份農委會會議紀錄顯示,早在一○年二月二十五日到三月八日的短短十二天之間,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就曾經邀集防檢局、防疫所及學者教授一連召開三次「家禽流行性感冒診斷監測技術小組會議」,商討「彰化地區H5N2亞型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病例檢驗結果」,會議紀錄明確記載「兩次IVPI(雞隻靜脈內接種致病性指數)檢驗值均大於一.二,已符合OIE對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之定義」。
依據OIE對「高病原性禽流感」的定義,主要是看兩個指標。一為IVPI值大於一.二;其次是分析HA切割位胺基酸序列,這兩個指標,只要符合其中一個即可。
再看農委會○三年十月七日頒布的「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檢驗方法」指出,「病原性的鑑定係以檢測雞隻靜脈內接種致病性指數IVPI為其黃金準則,IVPI在一.二以上為高病原性禽流感」,顯然農委會本身訂定關於高病原性禽流感認定上,也是僅須參考IVPI值,與雞隻死亡率高低並沒有關係,這一點與OIE的認定並沒有不同。
因此,在上述會議紀錄中既已確認符合定義,就應該通報OIE,但與會成員非但沒有通報,卻再做出「再次採集現場雞隻送畜衛所剖檢」、「對六隻二十周齡雞隻做感染試驗」等決議。最後,這個大費周章開了三次的會議,還是沒有採認高病原性定義,竟以台灣只出現低病原性病毒向OIE通報。對此,李惠仁曾經逐一訪談與會的學者和官員,卻收到諸如「(我)非家禽類專家」、「印象已經模糊」等閃躲回應,活生生上演一場荒謬的「官場現形記」。本刊試圖聯絡與會成員,但截稿前未獲回應。
這個會議中討論的彰化高病原性個案,爆發在一○年一月,且在二月二十五日的會議中有明確紀錄,如果真要說隱匿疫情,推算起來足足隱匿了七三七天!雖然,防疫局長許天來已經下台負責,但當時的農委會主委陳武雄也難辭其咎。
另外,就從此次爆發疫情推算,也疑點重重。從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農委會收到來自彰化的病死雞開始,一直到三月三日召開記者會公布疫情,農委會被質疑隱匿疫情七十天,而且光是判定禽流感病型的兩次專家會議,其間就間隔長達一個月。
「為什麼去年送檢的雞,要今年三月才公布結果,真的是隱匿疫情,不應該!」台大獸醫系名譽教授賴秀穗指出,根據OIE定義高病原性病毒需要兩個主要檢驗,一個是IVPI,檢驗時間約需一周,另一個是分析HA切割位胺基酸序列,只約三天即可。
所以,官員們在等什麼?是靜待選舉期過,還是為了新內閣交接?這或許是見仁見智的政治視角,但一上任就被美牛議題纏身的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卻被不少人視為是這次疫情得以公開的關鍵。「這次疫情發生在前朝,所以陳保基上任後立即公布,也算安全拆解了一顆未爆彈!」一位不願具名的農畜學者表示。
對於H5N2高病原,OIE是這樣定義的⋯⋯
根據OIE的定義,高病原性禽流感是以「IVPI」及「HA切割位胺基酸序列分析」這兩種方法所決定。當IVPI大於1.2,或者雞隻靜脈接種死亡率超過75%,表示為高病原性禽流感。而未達上述兩者情況之H5或H7病毒,則要分析病毒的HA切割位胺基酸序列。
農委會三份文件隱匿疫情737天!
2010年度2月25日的第1次禽流感會議,即判斷該年度彰化H5N2個案符合OIE對「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的定義,但卻以「現場死亡率」不高為由,最後以H5N2低病原性禽流感向OIE通報。
民國99年2月25日
民國99年3月5日
民國99年3月8日
2010年3月8日,農委會針對彰化地區H5N2亞型禽流感個案,開會討論病毒試驗結果及後續研究。
荒謬二:專家會議缺乏流行病學者
第二個荒謬,則是台灣政府似乎以為禽流感只會讓雞感冒,而不會傳染給人,因此在高病原性禽流感的官方討論中,流行病學專家的角色長期缺席,甚至打壓相關研究。
「雖然那是禽鳥類的疾病,但要判別有沒有傳染給人的疑慮,就該由研究人類傳染病的學者去說話。」台大流行病學教授金傳春舉例,一○年農委會所召開的三次會議紀錄,與會專家學者清一色是獸醫系教授,但面對已幾度變型且致病性由低轉高的H5N2病毒,政府卻依然把疫情視為「動物傳染病」。
但事實上,H5N2已經在人身上發現抗體,表示已經傳染給人。金傳春曾在○六年對全國三○八位禽畜業者進行抽血調查,赫然發現其中有二成的人,對H5N2禽流感血清抗體呈現陽性反應,這表示台灣已有人感染。
但在這次媒體握著這項研究去問金傳春「人畜傳染」的問題時,她一臉無奈,「這些都是舊的數據,那時候用的還是血球凝集抑制法,還沒有用綜合抗體證實;台灣本來可以貢獻國際學術的研究,但○七年時,當時的疾管局局長就不准我繼續做,把我的整份計畫取消掉,所以現在每個人都問:『到底會不會傳人?』我也沒有足夠的科學數據能夠回答。」
金傳春也抨擊,她現在甚至買不到分離病毒專用的無菌蛋,來做禽流感自主性監測,「從去年底到現在,所有的學者都買不到這種專用雞蛋!太不可思議了!」
荒謬三:玩「低死亡率」文字遊戲
而第三個荒謬,則是官員大玩「低死亡率」的文字遊戲。
從上述三次會議中的前兩次紀錄得知,在場與會官員及學者都已得到共識,就是此彰化養雞場的案例,確定是符合H5N2高病原性禽流感定義;但當時防檢局長許天來卻一再對外宣稱,因為彰化林姓飼主雞隻死亡率不高,不符合高病原性的定義,而持續對外宣稱這起案例是屬於「低病原性」的禽流感。
但若以OIE與農委會的定義,顯然「低死亡率」並非絕對的觀察指標。其實包括上述一○年的彰化、○八年的高雄路竹禽流感案例,即使符合高病原定義,都因為被判定是「低死亡率」,而沒讓台灣提早升級為高病原性禽流感的防疫規格。
「追究低死亡率其實沒有意義,因為受到感染的雞場,雞隻不是打過非法疫苗,就是受到感染已經產生抗體,當然不容易死亡!」賴秀穗一語戳破迷思。
荒謬四:忽視病毒變異危險
第四個荒謬在於,隱匿疫情的代價不只是擴大雞隻傳染,還在於病毒變異,但防疫單位卻無力監測。
隱匿H5N2疫情的風險當然是擴大禽類感染,「一克雞糞所含的病毒數,足以造成一百萬隻雞的感染!」賴秀穗警示,其實隱匿疫情的代價,還在於放任病毒變異。
○八年,李惠仁從採集到的病死雞檢體中,發現其中H5N2的八段病毒基因序列中,居然有六段來自本土的H6N1,證實○四年闖入台灣的H5N2病毒株已經變種、完全在地化。他也發現,○六年開始,數個學術單位的研究,陸續顯示台灣的H5N2病毒已從低病原性演變為高病原性。
「病毒會高度變異,特別是碰到豬這種可以接收人流感、禽流感的受體,有可能將病毒重組,進一步突變成人流感病毒!」台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蔡向榮也透過媒體提醒,防疫機制必須全面啟動。
此外,我們的防疫體系居然靠單槍匹馬的「英雄」來拯救,這難道不是一大荒謬?如同當初塑化劑事件,龐大的食品衛生體系由楊明玉技正「意外」抓出塑化劑,這次李惠仁也以一位公民記者之姿,踢爆整個防疫體系的漏洞。但是,如果這次沒有李惠仁,我們是否至今仍被蒙在鼓裡,任由病毒悄悄流竄?
荒謬五:先撇清責任,危機處理慢半拍
其實不僅是禽流感病毒的防檢工作漏洞百出,就連亡羊補牢也顯得荒腔走板。這次爆發高病原性禽流感已進入第四天(三月六日),到現在都沒看見整個行政系統有人「一肩挑起」,針對「高病原性禽流感」啟動緊急應變措施,反而是農委會現任、卸任官員陸續召開記者會撇清責任。
○六年全球爆發嚴重的禽流感疫情,當時農委會就曾經針對高病原性禽流感訂定《防範家禽流行性感冒(H5、H7亞型)緊急應變措施手冊》,根據緊急應變措施規定,國內一旦爆發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必須由農委會主委主導,成立「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防疫跨部會處理中心」。
而這個跨部會處理中心,除了由現任農委會主委擔任指揮官,防檢局局長擔任副指揮官外,旗下設有疫情控制處理組及行政後勤兩個支援系統,同時由農委會、環保署、衛生署、經濟部、財政部、主計處、新聞局等十一個相關部會負責協調處理。
但是,或許官員們忙著澄清「沒有隱匿疫情」、「沒有延遲通報」而分身乏術,一直到記者截稿前,僅有衛生署宣布與農委會防檢局成立H5N2工作小組,卻沒有看到相關部會出面宣布將成立「防疫跨部會處理中心」,先前因為延遲通報已錯失防疫的最佳時機,之後危機處理又慢半拍。
五大荒謬橫在眼前,「官僚系統僵化」在這次事件中一覽無遺!
回頭看看全球禽流感發源地——香港,在九七年香港發現首宗H5N1個案,造成六人死亡,當年港府一聲令下全面撲殺一三○萬隻活雞。○三年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之後,更集中各單位資源,成立衛生防護中心,統籌所有關於傳染病的訊息和發布,也同步成立基金,促請大學醫學院著手傳染病研究計畫。
香港除了加強宣導防疫觀念之外,平時嚴格把關出、入境,並預留病床和疫苗,且定期公布監測報告。
香港最近一次大規模防疫行動發生在一一年年底,漁農自然護理署人員在九龍灣一處家禽批發市場發現一隻雞屍樣本,經查發現含有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為防止病原擴散,港府隨即下令撲殺市場內一萬七千餘隻家禽,並且關閉市場三周,每撲殺一隻雞給予業者三十元港幣作為賠償。
香港政府在面對疫情一概採取「寧殺錯,不放過」的態度,教育業者和民眾站在同一陣線抗疫的精神,讓香港被國際讚譽為「密不透風、世上最強而有力的防疫重鎮」,反觀台灣政府此次處理「H5N2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真是令人搖頭。李惠仁接受本刊專訪,就語重心長地說:「揭發真相後,不要以為撲殺一兩座養雞場就沒事,後續要怎麼處理問題,才更重要。」
香港政府在面對疫情一律採取「寧錯殺,不放過」的態度,才能有效控制疫情與防疫。
(圖片來源/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