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提出「故宮救經濟」的建言,根據其藍圖,「政府可以創造商機卻不花一毛錢。」戴勝益這帖藥能否成真,得先說服故宮專家們承擔更多責任。
戴勝益建議,由國營的台糖出一百甲土地,再透過企業認購興建二十棟特色展館,每一棟都打上認養企業的名稱,例如故宮台積電名畫館等,從國內到國際企業都可公開競標。相信以故宮館藏的龐大號召力,企業絕對有心贊助。
「故宮擁有數量最龐大的中華文化資產,館藏六十五萬件藝術品,卻僅展出三千件,為什麼不把它拿出來,吸引海外觀光人潮,國內的內需自然蓬勃,而旅行社、餐館、伴手禮都會以最快速度成長,政府創造商機卻可不花一毛錢。」戴勝益一口氣就拋出完整構想。
確實,當前台灣最具全球第一競爭優勢的,除了晶圓代工,大概就是故宮的館藏。尤其在大故宮計畫依然處於紙上談兵,故宮南院可能十年都無法完工的情況下,戴勝益利用民間力量的想法,確實可給財政困窘的政府一個新思惟。
如果延伸戴勝益的想法,因台糖土地大多在郊區,那麼,台北巿仁愛路二萬坪的空軍總部土地,是否可成為新展館的落腳處之一?如果土地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後續人力、軟體維護。
企業出錢蓋展館,若缺乏後續經費與專家維護國寶、策畫展覽,反而壞了原來的美意。這些經費從哪裡來?政府有經費嗎?企業願意每年持續認養嗎?如何說服故宮專家,承擔更多並非他們須擔負的責任?許多細節還要再反覆推敲。
但是,每一個創新想法雖有很多問題要克服,卻能帶來令人意想不到的生命力。
如果戴勝益的計畫成形,可預見的是,數年內故宮現有編制人員將歷經一場傳承的革命重任。我們需要訓練更多的專業博物館人員,開枝散葉去維護國寶與策展研究,對文物有熱忱的學子將有機會成為獨當一面的研究學者。故宮,也將成為全球從館藏到研究人員擁有最深厚底蘊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