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少子化危機,能貼近現代生活的幼兒照護機構愈來愈重要,然而公托普遍收托時數太短,私托學費又令人望而生畏,兩相折衷,公、民合辦非營利幼兒園,走出第三條路。以台北巿一家非營利幼兒園為例,十四年來學費只漲五百元,教學品質更不輸公托。
從菜圃、攀爬網架到沙坑,吉利幼兒園是柯秋桂經營十四年的兒童樂園,她對細節極為嚴謹,凡事事必躬親。
自負盈虧 教學品質與收托時數勝公托
一九九九年,台北市社會局與成長文教基金會合作,成立吉利幼兒園的前身吉利托兒所。
推廣公私合營的非營利幼兒園一直是政府的心願,它能一次解決幼托機構長久為人詬病的兩個問題:公立收托時間太短,私托費用太貴。簡言之,非營利幼兒園就是由政府提供場所與設備,再委由民間單位經營。站在政府立場,一方面減輕人事費用,二方面租金收入能補貼財政。
由於非營利幼兒園與政府合作,官方消息靈通,較容易拿到補助款,硬體設備等修繕也能依靠官方,而且因不以營利為目的,學費落在公私立之間。與公立不同的是,它必須自負盈虧,承受市場競爭壓力,因此不論是教學品質或收托時數,都較公立更勝一籌。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副教授歐姿秀表示,在一九九○年代,部分直轄市、縣(市)鄉鎮曾經在節省經費、釋放場地資源、結合民間團體的考量下,實施公辦民營幼稚園或托兒所;但是,由於大多缺乏相關配套,辦理成效毀譽參半,並未能大量的推動。
面對這波幼托整合下的公托關閉潮,如今教育部已經頒布「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提供公益性質法人承辦或申請興辦非營利幼兒園的相關規範,各地政府可以開始投入人力與其他資源,積極鼓勵公益法人參與辦理非營利幼兒園,提供幼兒家長優質平價、弱勢優先的教保服務。
談起公、民合作的經驗,柯秋桂點滴在心頭,「過去十四年來,我只漲了一次學費,五百元。因為和政府簽契約的關係,要漲學費就要經過政府同意,那次為了通過審查,我準備無數資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只漲這五百元。」
不過,這讓業者有苦難言,「當初虧錢是由基金會貼補,如果有盈餘也不能繳回給基金會,必須當成未來的人事預算或拿來回饋社區。」柯秋桂無奈地表示,這樣的設計雖能防止不肖業者趁機圖利,卻也讓有心經營者喪氣,等於賺的錢要拿出來共享,虧錢時卻要從自己的口袋掏。
創造雙贏 與鄰居互動佳,吸引更多家長送托
儘管如此,柯秋桂還是致力於回饋社區,她說:「吉利開辦的第二年,我們就開始做社區服務,為什麼呢?因為第一年還有九十名學生,第二年卻只剩六十名,差一點經營不下去。」為此,她開辦一系列親職講座,廣邀社區家長參與,也不定時舉辦假日登山活動,讓園內孩童帶著自己的爸媽,並邀請社區居民一起參加。
成為社區的「好鄰居」之後,吉利和地方也更緊密地結合。每有廟會活動,里長伯帶舞獅團出場時,總會到吉利園前龍騰虎躍一番,園內孩童因此對舞獅產生興趣,「結果當年里長伯熱心牽線,幫我們找了老師傅來教,後來我們的小朋友就在畢業典禮表演『幼兒舞獅團』!」
久而久之,近悅遠來,現在,每年都有二、三百名家長爭取進入吉利。「學費不能輕易調漲,只能多收學生增加收入,但我就是要維持教學品質,讓每個小孩都能被老師照顧好。政府規定,我最多可以收到一百五十名,以前我只收一百三十名,今年已經收到一百四十二名,是極限了!」在滿園孩子的嬉笑聲中,柯秋桂有點沙啞的聲音,讓人格外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