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疫情拉警報,但台灣防疫系統從上到下,卻為了誰該出席會議、誰不該而吵翻天,一場充斥著利益算計的搶單攻防戰,活生生在全民面前上演。
攤開報紙,斗大標題寫的不是「基亞是不合法規業者」,就是「疫苗風波未熄」,外界霧裡看花,搞不懂兩家廠商怎會搶投產疫苗搶得這麼難看。然而,熟知詳情的人不諱言:「問題就出在一紙國家衛生研究院(以下簡稱國衛院)和基亞簽訂的三五○○萬元技轉合約。」
話說從頭,得自四月十二日由衛生署召開的「疫苗備製討論會議」說起,原本計畫邀請國光生技與基亞生技,誰知開會日還沒到,國光生技前一天下午就率先發難,拒絕出席。
「會開車但沒駕照能上路嗎?」
四月十二日,衛生署的「疫苗備製討論會議」沒開成,倒是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先高分貝開記者會,直指基亞是不合格的廠商,理由很簡單,「基亞沒有疫苗證照,也沒有CGMP認證過的疫苗廠。」
你可能會疑惑,基亞沒有證照的話,稱得上是疫苗廠嗎?關鍵就在於,二○一○年國衛院與基亞簽訂了一紙三五○○萬元的技術授權合約,將國衛院研發的H1N1新型流感與H5N1禽流感等疫苗生產技術,授權給基亞。而這部分的技術,「目前我們一期臨床已經做完,準備進入二期臨床試驗。」基亞發言人歐朝銓說的,正是基亞得以擠進這次疫苗大戰的重要關鍵。
這紙合約內容載明,除了技轉總授權金為三五○○萬元,成功取得上市藥證後,國衛院還可在銷售階段收取六%權利金。由於基亞並無疫苗廠,國衛院為此還將其中一條產線租借給基亞,甚至簽訂生產合約,替基亞生產三期臨床試驗所需要的疫苗。
最近,基亞與國衛院兩年一簽的生產合約正好要在四月三十日到期,搭上H7N9的防疫列車,「我們與國衛院討論,要將H7N9疫苗的生產列入新的合約中。」就是基亞的這項舉動,直接踩中詹啟賢的大地雷。
這麼說好了,基亞就像一個正在學開車的人,而國衛院就是教導基亞開車技術的駕訓班,以目前基亞臨床試驗僅進行至一期,駕照考試才考了三分之一。「一個還沒拿到駕照的人,你就要他開車上路,還要挑戰開大貨車,這樣能上路嗎?」業內人士直言,安全疑慮才是最大問題。
H7N9是全新形態的病毒,連擁有H1N1疫苗生產經驗的國光生技,都得靠著模擬生產(mock-up)的方式,進一步製造出H7N9的疫苗。基亞H1N1與H5N1的疫苗藥證都還沒入袋,就要小孩開大車地挑戰H7N9疫苗,自然淪為詹啟賢口中「不合格的廠商」。
疫情成商機,疫苗廠見縫插針
知情人士透露,依照國光生技的生產規模,要將線上排定時程的流感疫苗製程停掉,改投入生產H7N9疫苗,「訂單量沒有超過五百萬劑,對國光來講,根本沒有經濟效益。」
「其實,衛生署大可將這二十萬劑的需求,直接委託國衛院生產,就沒有兩家公司爭論不休的問題。」蘇益仁話說得直白。然而,一旦衛生署要再擴大採購,建立在國衛院H7N9疫苗生產經驗上,依照基亞與國衛院簽訂的授權合約,基亞是有優先技轉權的,屆時,基亞就算手邊H1N1與H5N1等疫苗臨床試驗還沒做完,也有機會爭取衛生署的招標訂單。如此一來,基亞也沒有了臨床試驗還沒做完的障礙,直接走捷徑、拿到H7N9的疫苗投產門票。這對投入多年耕耘疫苗研發的國光生技來說,當然不是一件好事。
對此,「這是一種商業謀略,但我們投入H7N9,絕對不是基於商業考量。」歐朝銓也不諱言,確實存在這條捷徑,同樣的問題,蘇益仁也證實。
疫苗大餅有多大,光看○九年H1N1疫情吃緊,國光生技緊急投入H1N1疫苗生產,當年度就翻身轉虧為盈,大賺五.八八億元,逾八成獲利都是H1N1疫苗的貢獻,自然讓投入疫苗研發多年的基亞眼紅。
H7N9疫情拉警報,但疫苗的潛在商機龐大,則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祕密。(攝影/吳東岳)
蘇益仁就評估,若以一劑二○○元計算,一次採購五○○萬劑的成本就高達十億元,「是否要現在就採購這麼多H7N9的疫苗,衛生署要好好評估。」
H7N9防疫大戰還沒開打,口水就先漫天飛,看在經歷過H1N1疫情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眼裡,除了搖頭還是搖頭。「台灣有沒有能力可以同時負擔兩家疫苗廠,這是很難、也很需要擔當的決定,但我可以說,如果台灣遇到任何事,都先利益算計,台灣政府沒有能力、沒有這個guts(擔當)來做決定。」
因為台灣疫苗市場小,政府要扶植疫苗廠,除了能配合政策,自身還要有走出海外市場的能力。看著兩家疫苗廠未戰先鬧內訌,楊志良感嘆:「疫苗投產不是用錢來算、用成本來算,是要用人命來計算。」否則,等到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就不是向國外藥廠買疫苗就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