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波特創辦的顧問公司因經營不善破產,他「仰之彌高、望之彌堅」的神聖地位,如今已遭到嚴重挑戰。不只如此,受衝擊的恐怕還包括了過去三十年來的各路企管大師,以及企管學的崇高地位。
十一月二十二日,來自美國德拉瓦州法院的一紙破產公告,幾乎徹底摧毀了哈佛大學終身榮譽教授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的一世英名。波特在一九八二年創立專門提供企業與政府「策略性競爭建議」的監測顧問公司(Monitor Group),因為經營不善,拖欠員工薪水,無法償還客戶借款,在十一月七日聲請破產了。
波特是全球企管策略的泰斗,享有無可挑戰的地位。今年六十五歲的他,在三十二歲就已發表著名的《競爭策略》,他在書中提出「五力分析」,成為企業管理學課堂與所有企業經理人必讀的聖經。
三十三年來,波特與時俱進,力圖站在潮流的浪尖,至今完成十八本重要著作,外加無以數計的論文,他長期高居論文被引用次數最多的排行冠軍。不論哪一個國家的哪一個機構,評選「世界最具影響力十大管理大師」、「全球最重要二十五本管理學理論」、「人類史上一百大管理學泰斗」,波特必然名列金榜。
大師雲集 彷彿哈佛禁衛軍
在台灣,波特的競爭理論也被政府、學院與企業家們奉為圭臬。一九九七年,從連戰手中接下行政院長印信的蕭萬長,曾經邀請波特來台演講,引發一陣「競爭力旋風」。而且波特對台灣的建議層面極廣,從科技業殺價競爭到健保制度,他都能談。
此外,波特承接了台灣政府的策略顧問合約,他提出的顧問報告從「價值鏈」出發,建議台灣企業發展出「差異化」服務。
然而,這位企管大師「仰之彌高、望之彌堅」的神聖地位,如今顯然已遭到嚴重挑戰。不只如此,受衝擊的恐怕還包括了過去三十年來的各路企管大師,以及企管學的崇高地位。
破產的監測顧問公司是波特與哈佛大學的六位同事共同創立,公司就設在哈佛所在的麻州劍橋市。這家顧問公司不只有波特一位大師,還聘用了十六位哈佛最著名的商學教授,包括公司估價理論泰斗科普蘭、彼得.杜拉克的嫡傳弟子賈沃斯基等,可以說是哈佛商學院的禁衛軍。
為什麼大師雲集的監測顧問公司會破產?除了○八年金融海嘯後顧問生意大幅流失,○六至○八年,公司幫利比亞獨裁者格達費「提升國際形象」,每年收取三百萬美元的顧問費,不僅違反美國法律,事件爆發後,更給自身帶來災難性的打擊。
○九年,波特的公司已周轉不靈,只好要求合夥人放棄兩千萬美元的年終獎金;一○年,經理團隊向私募基金借款五千一百萬美元,但是只勉強撐到今年九月,而且連利息都付不出來。
監測顧問公司沒有解釋經營不善的原因,只說在全球景氣低迷的環境下,業務單純的顧問公司,面臨越來越大的財務壓力,必須聲請破產,並將業務與客戶併入德勤(Deloitte)會計師事務所的顧問部門。「在評估所有策略選項之後,我們認為與德勤結合,是最佳的策略性結合。」連破產倒債一億五千萬美元,都用「最佳策略選擇」來解釋。
過去三十年,企業管理學成為風靡全球的顯學,造就了一群管理學大師,打先鋒的是發明「目標管理」的彼得.杜拉克、被日本製造業奉為神祇的品管大師戴明、率先提出企業經理人角色的明茲伯格,隨後有波特、行銷策略大師柯特勒、高唱「未來學」的托夫勒、趨勢大師奈斯比,以及提出「學習型組織」風靡網路時代的彼得.聖吉,當然,還有日本的大前研一。
這些管理學大師,都是美國長春藤名校的紅牌教授,他們口才便給,不只能說複雜的企管理論,更懂得全面行銷自己。
波特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永遠穿著合宜的正式西裝,金邊眼鏡後方是一雙溫柔的眼神,在課堂或是論壇,抑揚頓挫的語氣配合手勢吸引著觀眾;他鼓勵聽眾隨時提出尖銳的問題,不只有問必答,而且總是字字珠璣。
管理大師幾十年下來,累積了無數的精采語錄,波特的經典包括「策略就是做選擇,就是要做出那些能讓公司與眾不同的選擇。」充滿激勵的語句,總是讓聽眾血脈賁張,不能自已。
於是我們看到,企業管理從硬邦邦的教科書,活化為銷售排行榜上的熱門暢銷書。波特、彼得.聖吉、大前研一這些明星,搭乘頭等艙或者私人飛機全球到處演講,一場出席費都從十萬美元起跳。
而各大企業花費巨資進行教育訓練或組織重整,更以管理學大師的理論為典範。從教室到會議室,從清晨的朝會到奢華的晚宴,從一對一的訪談到千人群聚的論壇,人人言必稱「五力分析」、「第五項修練」、「競爭力與差異化」。
管理學大師教出來的學生開枝散葉,回到各自的國家,都能成為當地大學的思想領袖。管理學老師成為美國跨國公司CEO競相請益的大和尚,學生則回到母國為當地企業解惑,管理學大師就此發展成為一個橫跨全球的產業。
以鄰近的韓國為例,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趙東成(Cho Dong-Sung),在二○○○年發表長篇著作《從亞當.史密斯到麥可.波特──競爭理論的演進》,將波特的地位尊崇為無人可比的商學理論泰斗。
波特(左)以企管大師的美名享譽全球,他的學生趙東成(右)也在韓國享有崇高地位。(圖片來源/DONGSUNGCHO.COM)
服務虛幻 未創造附加價值
趙東成正是「韓版麥可.波特」,他在一九七六年進入哈佛成為波特的學生,取得博士學位後,在波士頓顧問公司任職,客座教授遍及杜克大學、東京大學、北京大學、赫爾辛基大學。他還是韓國工商管理學會總裁、總統府國家競爭力委員會委員,外加韓國職業足球聯盟理事、國家大劇院董事。趙東成「促銷」波特,自身水漲船高,成為韓國地位崇高的大師級人物。
在趙東成的努力下,波特與他的競爭力理論,在韓國獲得崇高的地位,與難以估計的商業利益。韓國政府與財閥企業爭相高價聘請波特當顧問,監測顧問公司業務鼎盛時,也曾在首爾設立分公司。
可惜的是,管理學大師們最終還是必須面對殘酷的現實,他們所提供的服務,到底有多少附加價值?
《富比世》雜誌在十一月二十日,刊出標題為「誰殺死了麥可.波特的監測顧問公司?」文章尖銳地認為,波特提出的「五力分析」,想要替企業架構出競爭進入障礙,只是在企業全球化的浪潮中,「國界消失了、知識淪為大宗商品」,沒人能建立壟斷性的障礙,最終勝出的企業,像蘋果、亞馬遜等,都必須仰賴不斷創新來創造價值。
《富比世》認為,波特並沒有替他服務的企業與政府提供足夠附加價值,監測顧問公司早該破產了。真正令人想不透的是:「為什麼這家提供虛幻產品的公司,可以維持這麼久?」
麥可.波特
出生:1947年
現職:作家、管理者、顧問
學歷:哈佛大學企業經濟學博士、哈佛大學商學院MBA
主要著作:《競爭策略》、《競爭優勢》、《國家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