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一坪換一坪」老公寓都更專案首例通過,是替目前陷入一灘死水的都更市場解套?還是只有拉高住戶不當期待?
一坪換一坪都更專案全名為「台北市老舊中低層建築社區辦理都市更新擴大協助專案計畫」,主要是解決四、五層樓老舊公寓重建後分回面積縮水,造成都更不易的問題。若依此方案,社區最高可以得到兩倍容積獎勵,更新後住戶可能分回原室內坪數及一個車位,其目的,是替整合陷入僵局的都更案解套。
政策立意良善,但申請案件數量和審查進度顯然不如原先預期。建商表示,原因在於「條件嚴苛,加上人民期待比原先更高」。
依據此專案,想符合一坪換一坪條件,光是基地面積就必須達二千平方公尺(約六○五坪),以台北市土地面積普遍偏小、整合難度又高,「等喬好地主,恐怕這為期五年的專案計畫早就結束了。」一位建商無奈表示。此外,更新前的建築物要超過三分之一是四或五樓公寓,還有住戶同意比率要逾二分之一的條件,讓原本就不易談成的都更案,更窒礙難行。
另方面,在郝龍斌喊出「一坪換一坪」口號後,反加深不少台北市民一個根深柢固觀念:「只要建商來談都更,我絕對、也一定可以分回原來室內面積。」但並非每塊基地都有這樣的條件,結果,原本想要用此政策減少都更阻力,反倒讓原住戶的期待落空,而反對都更。
建商認為,目前台北市都更面臨最大的阻礙是,內政部為了避免重演文林苑事件,日前才將「都更條例修正草案」裡建商發動都更的住戶同意比率調高到二分之一,並刪除「強制徵收條款」,未來公權力不能強制拆除釘子戶。
宏大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執行長郭國任說,一坪換一坪的立意是為了提高住戶參與都更同意的誘因,不見得可解決「意見戶」的問題。從這項政策執行了兩年,才通過第一件案子就可看出,台北市老舊公寓想都市更新,恐怕還有漫漫長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