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二九遊行」是香港回歸以來,港人首次因憂慮下一代思想遭侵蝕舉行的大集會。當天在酷熱炎陽下,上百部載著幼兒的嬰兒車與家長帶頭,喊出捍衛香港價值的口號,這個社會運動的背後,代表了香港的人心出現了什麼樣的變化?
儘管特首梁振英政府已不斷滅火,重申各校可以自行決定教材的原則,社會主流言論依然猛烈批評港府推動國教科是「政治任務」,旨在貫轍北京企圖,讓下一代的思想「染紅」。香港正面臨一場「你死我活的價值保衛戰」,必須全力抗拒「中華人民共和國式的國民教育」。
今年是香港回歸十五周年,參與「六四」燭光晚會和「七一」遊行的人數激增,「七二九」反國教遊行人數又達到九萬人,且繼續延燒,其實正是港人近年在中港融合過程中,拒共情結與焦慮感發酵的一次總爆發;也代表香港主體意識逐漸抬頭,考驗著中國官方對「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承諾。
抗中情結在香港社會蔓延
香港自去年底大陸居民湧入香港以高價買房、大陸孕婦衝關搶占醫院病床產子,甚至出現搶購奶粉等資源爭奪戰,已讓中港矛盾持續升溫。至今年初尖沙嘴廣東道名店D&G只歡迎大陸旅客,以至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公開辱罵「港人是狗」的事件,更使港人的圍城意識全面爆發,辱罵大陸人為蝗蟲的「蝗蟲論」大行其道;有港媒更指出,「香港焦慮症候群」正在蔓延。
至三月特首選舉正酣,北京駐港中聯辦高調介入選舉之際,坊間又突然爆出言論,直指現任特首梁振英與中共關係深厚,答應上任後會重提《基本法》二十三條(即叛亂罪、顛覆國家罪入法)、推動國民教育、整頓香港電台,以及限制民主制度發展等四大「政治任務」。使原本挾著「求變」政綱的梁振英,聲望從過半的高位驟跌,社會議題的主軸,也由「反對地產霸權」轉變成「抗拒赤化」、「香港優先」等充滿香港主體意識的口號。
回溯香港百年,社會脈動一直與中國近代歷史息息相關,半世紀以來更成為不滿中共政權的政治難民以及商人的安全區(Comfort Zone)。至香港回歸,中共延續對港「長期打算」的戰略,在港落實一國兩制,尊重香港原有社會形態,力守「河水不犯井水」的原則,原本移民海外的港人也紛紛回流。
然而在一九九八年金融風暴下,香港經濟經歷前所未有的疲弱,社會民心浮躁。中共○三年終於出招,自由行和《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等政策應運而生。接著井水河水的隔絕政策開始鬆動,加上中共近年面對著全球化急速腳步,在多方面「充分利用」香港,看在港人眼中,GDP上揚背後,卻代表著中共黨政集團的手將越伸越長。
年輕一代出現身分認同危機
今年香港社會彌漫著一片焦慮情緒,年輕的一代包括八○後和九○後,由於近年充斥著大量中國維權訊息,拒共意識更趨濃烈,出現嚴重身分認同危機。
今年七一遊行,三十餘萬人參與,直逼歷史紀錄;但最讓人驚訝的景象,反倒是遊行隊伍中港英殖民旗幟飄揚的盛況。這種緬懷英國殖民時代的景象,儼如中國去年在台灣百周年之際泛起的「民國範兒」,緬懷一九二七至三七年的「黃金歲月」,是一種對現狀強烈不滿的投射。
才中學三年級的十五歲學生李俊浩遊行時被問及身分認同問題時,不假思索便回答:「香港人!」他說,自己身上雖然流著中國人的血,但是面對中共政權,他「不可能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被香港輿論稱為「良心教師」的中學通識教師吳美蘭當天帶著十幾位同學參與遊行,她說:「香港脫離殖民是高興的事,但這幅景象(港英旗海)實在可悲。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一國大,兩制小,一國發生的,以後是不是也會在香港發生?」
愛國不一定等於愛黨,然而「反國民教育大遊行」的核心精神,卻視中共舉國體制下,黨國不可能分開,國民教育等同於愛黨教育。近日在香港政壇鋒芒畢露的「學民思潮」發言人黃之鋒便說,港人愛國,但中共與中國是密不可分的。家長關注組發言人陳惜姿也批評,家長並不反對國民教育,但教育局提出的課程指引將愛國和愛黨混為一談,概念偏頗,讓家長困擾。
國家主席胡錦濤七月一日在港參與回歸慶典時,發表談話「堅持一國原則,尊重兩制差異」,正是異於「井水不犯河水」的新調,反映北京已了解到中港融合過程衍生出的嚴重政治問題。然而這是遲來的定調,港府過去數年一直以經濟考量,只求北望的政策,已引爆了抗共、甚至拒中的香港意識。
立法會選舉民主派候選人紛紛喊出「拒絕香港赤化」等口號,連建制派也高舉「說不」的旗幟;而近日發表題為「香港人放棄中國人名號」文章的陳雲,他所倡議的「城邦自治論」更響轍雲霄。特首梁振英面對著彌漫全城的焦慮空氣,若無法迅速化解,朝野進行對話,未來的發展令人憂慮。
(作者為《亞洲週刊》資深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