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多數大學生享受夏日暑假時光時,有一群大學生早在四、五月就開始尋找暑假到大陸實習的機會。希望善用這兩個月的時間,深入全球矚目的十三億人市場小試身手,搶得先機,為未來職涯鋪路。
由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主辦的「台灣大學生赴大陸台商企業研習」反應熱烈,光是上海團就有46位同學參加。(圖片來源/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提供)
比照社會新鮮人研習規格
一○四資訊科技集團二○一一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校期間有實習經驗的畢業生,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求職期間,比沒有實習經驗的人快三周,起薪也高四分之一。此外,九五%的企業會因為新鮮人有實習經驗而增加聘雇意願,最主要的原因是實習可以彌補工作經驗的不足,而且也證明他們有較高的企圖心。
另一方面,根據統計,三十歲以下年輕人超過八成有意願到中國就業,於是乎到大陸實習,成為台灣大學生就業的新跳板。
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舉辦台灣學生赴大陸台商企業研習的活動已經六年,院長陳明璋說:「我們不但要找台商企業提供研習機會給學生,也要招募台灣的學生,同時要對企業主、學生、甚至學生家長負責。」
因此,這個行前研習活動特別安排了兩天的講習,請政府官員、台商企業代表、學者、曾經參與過活動的學長姊等人來分享經驗,並且注重紀律,對服裝儀容也有要求,完全是比照社會新鮮人的高標準來進行。
主辦單位規畫完善,行前舉辦講習,並要求團員穿著正式服裝全程參與。
帶給陸企新刺激、新想法
主辦單位要注意學生的安全性,並考量費用不能超出學生負荷,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有收穫。這項工作充滿挑戰,但陳明璋堅持要做。如光晟玩具、艾美特電器、上海大潤發等七十四家台商企業,也抱著回饋鄉里、提攜後進的心,希望多給台灣年輕人機會。
中華知識經濟協會祕書長陳祥順指出,今年參與這個活動的總人數達到一六八人,依上海、福州等實習地不同而分梯出發。和往年最大的差異在於,由於台商產業必須升級,理工科系的人才需求升高。另外大陸工資上漲,台灣員工的忠誠度又比較高,使得台商企業雇用台灣人才的意願愈來愈強烈。
除了到台商企業之外,大陸企業也提供一些實習機會。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暨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主辦的台灣大學生至大陸暑期實習活動(玉山計畫),提供北京資訊科技、金融、媒體等各行各業的實習機會,為期六周至八周。
二○○七年即開始協助推動這項計畫的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汪明生說:「兩岸交流非常重要,中國科協提供實習的單位都是數一數二的企業,例如方正科技、中央電視台、中國銀行等,對年輕人來說,是難得的機會。」
社團法人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傑青會)去年開始,也提供大陸浙江暑期實習,為期三十天,實習單位包括娃哈哈、加西貝拉壓縮機等杭州、寧波、嘉興、紹興、義烏和舟山六個城市二十八家企業,共一○一人。
傑青會理事長馮國華說:「我們和浙江省人力交流中心合作,他們相當重視這個計畫,而且台灣同學在實習的過程中,尤其在文創和幼教領域,可帶給大陸企業一些新的刺激。台灣同學更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體驗對岸民情的不同。」
學生西進實習,為的是往後入職場預做準備,但除了職場上的專業技能,汪明生強調:「台灣學生工作方面的專業技能,相較於當地人並不遜色。我反而認為,重要的是下班以後的生活。在台灣,下班後可以回家;在大陸,則要想辦法融入當地,適應在地化的風土民情。比起職場上的專業,能自力更生,忍受離鄉背井這種心理層面的苦,是更重要的能力。」
健全企業實習制刻不容緩
知名國際貨櫃航運公司人力資源課專員陳則斌也認為,「有企業實習經驗的新鮮人來會有加分的印象,主因是具備基本的職場禮儀和基本應對。」至於工作上的專業能力,並非企業的首要考量。
大學生捨棄暑假遊玩時間和打工賺錢的機會,選擇去企業實習,表示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有期許。一○四資訊科技集團行銷處協理陳力孑指出,其實台灣一些精英分子對生涯早有規畫。「一般人覺得台灣同學缺乏企圖心,事實上一些學生、尤其是頂尖大學的學生很有想法,他們根本不透過社團或學校找實習機會,而是依據自己的興趣和專才,很早就透過網路搜尋實習機會,鎖定目標,直接向各企業投履歷應徵,甚至多次自費飛到國外參加面試。」
對學生來說,赴大陸實習為他們的職場生涯預開一扇窗;但是對國家來說,大陸等國外的實習機會,可能讓好的人才外流,甚至畢業典禮也不參加,就急忙趕赴國外就業。
陳力孑呼籲台灣政府和企業也能有一套實習政策,「美國、新加坡等地的大學生九月進大學後,就開始找隔年的暑假企業實習機會,經過面試等多道關卡,六月學期一結束就開始實習。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