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災屆滿一周年,在這一年中,各國紛紛針對核能產業重新檢討;這股力量也滲透到台灣社會,甚至連原先擁核的政治人物也意識到核能的風險,勇於跳出反對過去的自己。
時間拉回到去年二月,丁守中參加經濟部次長黃重球率領的德國綠能產業參訪團,「當時德國政府還認為核能安全,甚至決定讓核電廠延役;但到了三月,日本發生核災後,我再追蹤德國的動態,發現他們舉國不分黨派,馬上達成廢核共識。」
丁守中又舉另一個例子:「我曾到重慶參加省委舉辦的招商大會,他們為了招商引資,搬出很多中國科學院的數據資料,強調四川是個從未發生颱風和地震天災的地方。結果一個月後,汶川大地震就發生了。」
兩件國際案例讓丁守中重新思考,人類對大自然的科學統計有限,即使是核能產業遠遠領先台灣的日本、德國,不是被自然的力量反撲,就是放下政治立場,快速達成反核共識。他也因此深入了解台灣發展替代能源的可能性,反核,只是第一步!
「政府只給台電『穩定供電』這麼簡單的營運目標,放任台電不思長進。」丁守中提出,核電雖然提供廉價穩定的電力,但卻造成耗能產業長期的依賴。他在院會內質詢行政院長陳?,經濟部將在全台十六個縣市推行的LED路燈示範計畫,預計省下一.三億度電,帶動四十四億餘元的產值,「若是全面實施,豈不可少建一座核電廠?」他強調,核四停工又復工,已造成預算無止境地追加浪費,唯有當機立斷停建一途,才能遏止核四變成更大的「錢坑」。
儘管意見和黨內既有立場相左,丁守中不以為意。他表示,其實不少黨內同志都是有條件地反對。「比如說:『如果核四不安全,就不應該商轉。』但現在,我們都知道核四工程問題頻傳,台灣自然環境條件也不利,那就該更積極地對核電說不。」
「我不覺得孤軍奮戰!這一年來,我認識更多民間反核人士,他們等待社會各界達成共識的時間比我更久。」這位曾經對核四預算案投下通過票的民意代表,將用更積極的行動,推動替代能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