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每年耗資二億元公帑處理流浪狗問題,但流浪狗問題還是日益嚴重,狗咬傷人的新聞更從未間斷,捕狗隊業績甚至「年年創新高」,流浪狗收容所天天「爆量」,政府的政策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台灣流浪動物問題存在已久,不僅影響市容觀瞻,造成環境衛生與交通問題,流浪狗傷人事件更是層出不窮。根據監察院調查報告,二○○八至一○年,短短三年,因犬隻導致的車禍案件達八二三件,犬隻咬傷民眾則有七七五件,而國道清理的狗屍就將近五千隻。
然而,這些數據僅是冰山一角,未知黑數更是龐大的社會成本,○九年底成功大學傳出七十歲的法籍講師尚娥弟,下課後騎單車經過校園,遭成群野狗追逐摔倒昏迷不醒,成為植物人;政治大學光去年十月至今,就累積十起流浪狗傷人事件。
每年花二億處理流浪狗問題
監察院調查報告指出,每年政府為管理流浪狗須耗費二億元公帑,為清除狗便就得出動五.六萬次人力掃除,龐大的開支甚至讓部分地方政府吃不消。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就曾為此拜訪新竹縣政府,表示將每年出資數百萬元,定期餵養新竹縣市約五千六百隻流浪犬。
《動物保護法》立法完成至今已十四年,公部門投入大量資源在捕捉與撲殺的末端減量上,從○一年的五.八萬隻到○八年的十三萬隻,捕抓量「年年創新高」;台灣各地動保組織及個人也投入無數資源,加入流浪狗的救援、收容行列,為什麼至今仍無法有效解決問題?
「政府花大把人力、經費捕捉流浪狗進收容所,也努力推行認養,卻忘了這只是末端減量,問題全出在源頭!」費昌勇說,民眾到收容所認養狗半年內再棄養的比率近三成六,等於是拿破水桶舀水,完全跟不上民眾棄養速度。
博聯動物醫院獸醫師楊姮稜說,政府雖立法要求飼主替狗植入晶片,卻沒有強制規定及後續稽查,導致犬隻的實際數與登記數有明顯落差。「常常有棄養的狗雖植入晶片,但晶片上的飼主資料卻已過時了!」楊姮稜認為,犬隻在街頭流浪平均存活僅一.五年,照理說流浪犬數量應該沒有這麼多,由此可見飼主棄養的比率極高!
據農委會統計,歷年犬隻晶片植入比率僅六○%至六五%,依據○九年全國家犬數量一二七萬隻推估,當年就有近五十萬隻家犬因此可能變成「無法找回失主之流浪犬」,使得流浪犬數量持續成長,加重管理困難。
表面上來看,寵物登記是政府大力推動「流浪狗減量源頭管理」的政策之一,卻因執行不彰,導致立法成效大打折扣。
德國想養狗須到收容所收養
立法委員田秋堇甚至明言,繁殖業者是製造流浪犬的主要來源,許多業者多以近親交配育出「純種狗」,但卻易因此育出病犬。「像是熱門的黃金獵犬,近親交配易有遺傳性髖關節疾病,甚至需手術醫治,大多因此慘遭棄養。」
「全面絕育是目前最迫切的需要,因為流浪貓狗繁殖速度很快,政府更應從家犬絕育推動做起,結紮不僅減少流浪貓狗數量,更能解決貓狗發情、打架的問題。」台灣動物協會祕書長潘樹渝說,許多民間動保團體已開始替遭棄養的流浪狗結紮,以減少流浪犬數。
鴻海集團永齡基金會更耗資上億元,委託台灣大學獸醫學院從○八年開始,在兩年半內為全台二萬六千餘隻流浪貓狗進行大規模的絕育手術。然而,這個數字與台灣一二七萬隻家犬相比,仍是杯水車薪。
「台灣養狗太自由了!」台北市動物保護處處長嚴一峰舉例,「德國店面不准販賣犬隻,想要擁有狗的人,通常得到收容所去收養,還要通過動機考核,甚至動保義工也會追蹤後續狀況。」
田秋堇認為問題還是出在飼主本身,「政府推動生命教育做得太少,應多教育民眾要有正確飼養寵物的觀念,而非一味著重末端減量。」田秋堇呼籲,政府應成立專責動物保護司,才能真正落實動物保護,解決流浪動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