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企業擴張版圖、走向世界,《今周刊》與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舉辦第一屆併購金鑫獎,位居外資前進中國前哨站的台灣,若懂得善用自身優勢,將是此波併購潮中最大獲利者,而台灣業者準備好了嗎?
「如果沒有意外,產業的併購熱浪,將會在未來兩年席捲兩岸,進而擴張到全球。」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大膽預言。
來自外資、陸資、私募股權基金的三路資金,利用策略聯盟、參股、合資、收購等多種方式,和台資企業緊密結合,為的就是中國十三億人口的龐大商機。
黃齊元指出,外資將台灣視為前進中國的前哨站,同文同種、較中國民主化的台灣,必須要懂得善用優勢,和外資合作形成「nike曲線」,才會是此波併購潮中最大受益者。
為讓台灣朝向兩岸布局及開拓國際市場,進而帶動產業自我轉型,《今周刊》與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共同舉辦第一屆併購金鑫獎,這也是國內首次舉辦併購評選活動,挑選從去年六月至今年六月間,經由參股、合資、策略聯盟、併購等管道擴張企業版圖,金額在新台幣十億元以上,且對產業有正面意義的台灣企業作為評選標的。
第一輪的評選,是經過具有財務、會計、法律等各方專業人士所組成的選拔委員會,就架構、影響力及所創造的附加價值等各項作為評選指標,從二三○件中挑出二十四個入圍案件,再由社會賢達及產官學界人士組成評選委員會,進行第二輪評選,選出五項年度最具代表併購案及六項特別獎得主。
因台灣社會對企業併購議題保守,符合此次評審條件的企業中,僅有台橡及神基主動報名,其他企業皆由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會員及其他企業推薦,我們也從這些得獎案例及產業變化中,勾勒出產業未來三大趨勢,當然也是投資人的另一淘金契機。
本次十家得獎企業中,僅有神基併豐達、元大併寶來、大聯大併友尚屬於國內產業整合,其餘皆是跨國、兩岸併購布局,不論在金融或科技,都有令人眼睛一亮的代表案。
趨勢一:兩岸、跨國併購會越來越多
在金融界部分,就屬去年底中國人壽參股中國建信人壽(建設銀行持有五一%,中壽持有一九.九%)為指標,也讓中壽股價從去年十二月二十多元最高漲到四十二元,翻了一倍;科技界則是冠捷併購飛利浦電視部門,也買下飛利浦電視品牌,這兩者皆拿下金鑫獎年度最具代表性併購案。
二○○五年,中壽登陸後,原打算採合資方式加快進軍中國市場,但遍尋不著好對象,直到一○年八月透過野村證券牽線,中壽、建行雙方高層接觸後,才開啟合作契機。
看好建行在中國擁有一萬三千多個據點,世界級壽險業者搶著和建行合作,一開始中壽根本不被看好,「就算是陪榜,也要盡力爭取。」中國人壽總經理郭瑜玲形容當初的心情。
中壽集結各部門協理級以上主管,成立超過十五人小組,簽下保密協定,由董事長王銘陽親自督軍,每份給建行的資料,王銘陽逐字校正,除用簡體字外,資料措詞都採中國用語。
例如在台灣銷售保險人員稱為保險業務員,中國則叫作營銷員,而保險通路中國的習慣用語是渠道,這些小細節中壽都十分注意。「簡報主管也由董事長調教,練了N次。」郭瑜玲說,近三個月時間不眠不休,中壽團隊獲得建行青睞,取得參股資格。
勝出關鍵在哪?「建行需要任何資料,中壽永遠第一個送達,也是競爭對手中最完整,這是讓對方信任關鍵之一。」郭瑜玲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中壽,也已在今年第二季和建行完成交割,未來表現令人期待。
今年國內科技產業最受矚目的併購案,除了金融業的中壽,就是冠捷併購飛利浦電視部門及品牌,冠捷取得飛利浦在歐洲及南美洲的電視經營權,雖然飛利浦仍保留三成股權,但六年後飛利浦可以把股份賣回給冠捷。此案不僅影響全球面板與電視代工產業鏈,更衝擊眾多電視品牌如三星、索尼以及眾多中國品牌如TCL、創惟等,同時也牽動台廠競合態勢。
根據國內供應鏈指出,冠捷與飛利浦合作後,未來飛利浦在台的電視機代工廠仁寶及鴻海,勢必受到影響。此外,由於冠捷與鴻海在監視器上的競爭關係,過去與冠捷合作較密切的面板廠奇美電子也一樣受衝擊,而且,由於冠捷之前的大股東京東方,目前八.五代的面板廠也開始量產出貨,未來在友達下單的比重也會降低,台灣的電視機產業上下游都將受到這個合併案影響。
至於電視機品牌部分,雖然飛利浦這幾年表現不佳,在歐美等國都遠遠落後三星、LG等韓系品牌,在中國市占率也掉到第十三名,市占率不到五%。不過,由於冠捷是目前全球最大監視器製造廠,還領先鴻海,而且冠捷轉投資的監視器AOC(艾德蒙)品牌也已躋身亞太區第二名,冠捷如今取得飛利浦品牌,未來勢必會對電視機產業造成衝擊。
中壽和建行的參股、冠捷併購飛利浦電視部門並買下電視品牌,都只是一個開端,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薛明玲表示,未來將會有更多跨國購併發生,同時也將導致現有產業競爭版圖產生大變化。
趨勢二:科技業將會出現另一波併購潮
可預見的第二大趨勢,則是科技業恐掀起一波併購潮。
這次十一個獎項,光是科技大廠就拿走六大獎,黃齊元指出,過去短短兩個月世界發生四件大事,包含Google收購Moto手機部門、HP傳出售PC業務、蘋果執行長賈伯斯去世、日本三大中小尺寸面板廠整合成世界第一大中小尺寸面板廠,將對台灣科技產業造成重大影響。尤其是雙D產業,包含DRAM、TFT-LCD,或是最近股價大跌的LED及太陽能,都是未來整併指標。
除了跨國際併購外,台灣科技界併購案也相當熱絡,這次拿到最佳企業責任獎的神基科技,就成功整合豐達科技,將一家破產公司救活,不僅穩住台灣在全球航太扣件世界級地位,入主三年多,沒有裁掉任何一個員工,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高達二.九八元,還在今年十月發給豐達科技員工半個月的季獎金。
○四年神基入主豐達,由於豐達前董事長蘇名宇掏空二十億元,當年每股虧損十七.八元,銀行借款十四億元,帳上現金剩不到七千萬元,負債比高達二九○○%,每股淨值僅剩○.三二元,幾乎與破產公司沒兩樣。神基董事長蔡豐賜說,「當時參與第一筆私募,匯入九千九百萬元,結果很快就發現錢是拿去墊底。」
為了替公司止血,當時蔡豐賜與豐達的幹部,以神基入主名義,請銀行團不要抽銀根,並到美國拜訪航太發動機客戶,將客戶及訂單穩定。另外,原本庫存高達三個多月,降到剩約半個月,改善內部流程,例如原本一億多元委外業務,改由自己接手。
雖然公司成功改造,但豐達如今還要面對先前董事長掏空案的官司,總計投保中心受委託高達五.七億元的求償案,如今仍在訴訟中,經常出庭的蔡豐賜也不由得要抱怨,過去公司的問題,不應由現在的經營團隊及股東概括承受,投保中心的態度,造成豐達目前最大的經營風險,由於國發基金目前也持有豐達一四%股權,希望政府對這個案子要更加重視才行。
除了科技和金融,還有哪些產業可能成為明日之星?黃齊元表示,中國市場的零售民生消費企業一定是主軸,因為十三億人口、十二五規畫的無限商機,深深吸引世界知名大廠。
趨勢三:中國民生消費企業會受青睞
例如中國最大方便麵廠康師傅,就有七家日商與其合作打進中國市場,也有外資藉著旺旺集團平台,成立合資公司進入中國,更有許多經營中國有成的台商,被外資企業看中而被併,站上世界的舞台。
就像徐福記,原本只能在中國發光發熱,但在被雀巢買下六成股權後,有機會揚名歐美,這恐怕是業者永遠想像不到的契機。
除了科技及金融,傳產也有亮眼表現,如台橡打敗歐美競爭對手,拿下美國Dexco Polymers全部股權,取得品牌及技術,產能亦從原先世界排名第八前進至第五,評審團一致認同此併購案,增設特別獎給台橡,希望能鼓勵台灣傳產走向世界。
併購最忌諱三件事:小併大、以夷制夷、工會強大
成功拯救豐達科技,是神基董事長蔡豐賜最驕傲的事。(攝影/陳俊銘)
面對國際併購大趨勢熱浪來襲,薛明玲提醒企業主,有效併購必須要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對方企業最好是有穩定股權結構、過去與他人合作紀錄優良等才來考慮,併購最忌諱的三件事:小併大、以夷治夷、工會力量強大的企業,最好碰都別碰。
且併購也該掌握景氣循環,景氣好時籌資,景氣從谷底上升時併購,不能抱著非買不可或非賣不可心態,做決策時不斷思考優缺點,才能藉由併購擴張自己版圖,錯誤的併購案將是拖垮企業的大石。
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黃日燦則對政府態度相當憂心,他表示,台灣對外資來台沒有一定的審查標準,完全是個別案例來看,就算是類似案例,前面兩件過關了,第三件也不見得放行,時間一久讓外資卻步,只是將機會往外推。
黃日燦指出,尤其是碰到比較敏感的私募股權基金,政府更顯保守,私募股權基金是帶些神祕色彩與負面印象,但不能因此就拒絕他們來台投資,只要併購案牽涉到私募股權基金審查就特別嚴格。
在政府持保留態度情況下,企業併購當然很難活絡。黃齊元表示,從過去五年來的併購數據就可窺見一二,根據經濟部商業司統計,過去十年來的企業併購金額,在○八年達到近一千五百億元的最高峰,但最近三年卻快速滑落。
黃齊元解釋,政府不支持是主因,過去私募股權基金在台灣積極併購金融、科技及有線電視,如隆力集團入主安泰商銀、凱雷併購東森電視等,政府認為外資併購案夠多,近幾年外資想要再投資台灣,都被主管機關勸阻。
站在浪頭上的台灣,若不想在此波併購大潮中缺席,政府明確表態支持,將是最重要關鍵。
▲點擊圖片放大
▲點擊圖片放大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