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經營永續電力,發展再生能源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而架構「智慧電網」則是不可或缺的基礎建設。什麼是「智慧電網」?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究竟遇上什麼困境?為什麼一度電只賣二.一元,會扼殺很多大學電機系畢業生的前途?
節能減碳是一種生活態度。像北歐的瑞典,全國有二分之一人口騎單車;餐廳菜單除了標示價格和熱量,更加註碳排放量;他們的沼氣、生質燃料等再生能源,占總能源的四分之一,是全世界使用再生能源最多的國家,也是其他歐洲國家平均的四倍;他們還努力要在二○二○年讓瑞典變成「零石油」國家。
而在台灣,再生能源的觀念並不普及,占總能源不到二%。政府思惟跟不上世界潮流,也欠缺先進輸配電設施,加上再生能源成本相對較高,政策補貼的「誘因」遠不如人,而讓有心人只能駐足觀望。
為了經營永續電力,發展再生能源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而架構「智慧電網」則是發展再生能源不可或缺的基礎建設。它可以聰明調度輸配電力,提升發電效能。
「智慧電網」是什麼? 幫家庭找出最省錢用電方式
「智慧電網」就像台電在家家戶戶都裝了一顆大腦,會自動幫大家搜尋哪個時段、哪個電力系統的電價比較便宜。而且不同的再生能源發電系統,因為成本、發電量、優惠補助都不一樣,在不同時段也會出現差異化電價,以尖峰時段用電最貴。「簡單說,智慧電網就是一種電力監測系統。」台灣智慧型電網產業協會副祕書長陳彥豪下了清楚的定義。
舉例來說,如果夜晚洗衣服、洗碗比較便宜,智慧電網就會幫你在晚上啟動洗衣機、洗碗機,錯開高電價時段,切換電力系統使用較便宜的電。白天日照充足,太陽能發電技術升級,高發電量降低單位成本,或許使用太陽能電力會比較便宜;在東北季風旺盛季節,風力發電源源不絕,或許使用風力系統的電力就比較划算。
但這前提是,台電發展智慧電網成熟到一定程度,而且再生能源與台電收購電力系統整併完成,再加上你我家中電器用品功能更精進,那就真的是「智慧電網」時代來臨。
「大部分老百姓對電力是陌生的,只要開開關關,就能輕易用電,並不知道電是如何傳輸到每一個家庭。」陳彥豪進一步表示,過去台電都用「經驗值」在做事,數十年如一日,欠缺對供電品質提升的自我要求,也不積極開發再生能源,多年來看不到研發過什麼電力效能改進的新科技,「對台電來說,與其蓋那麼多電塔,不如做好資訊、電力傳輸品質。」
正因智慧電網是一種監測系統,對資訊整合和傳輸品質要求極高,它對每一個把電力賣回給台電的「饋電系統」電壓監控要非常精準,否則大家同時把電賣回給台電,台電的輸配電系統電壓太高會承受不住,發生大跳電。而且一旦出現故障電流,也要有精準的資訊回報,才能讓輸配電系統自動跳脫,縮小事故範圍。
「智慧電網」的商機? 每年六百億規模、萬名職缺
此外,發展智慧電網也「有利可圖」,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根據台灣智慧型電網產業協會推估,智慧電網有龐大商機,從感測控制元件、網通模組、能源管理系統、晶片到智慧電表,每年約有六百億元市場規模,可創造一萬個以上的就業機會,士電、亞力、中興電、華城、正文、中磊、訊舟、康舒等公司都受惠。
這還不包括台電釋出的工程商機。以台電第五輸變電計畫、第六配電計畫改善工程為例,七年預算就高達二千億元,如果全面發展智慧電網,釋出的電機相關工程將更可觀。
建構智慧電網之外,發展再生能源對台灣更有迫切性,不僅可提供潔淨能源,取代核能發電,更可創造可觀的在地就業機會。
日本三一一福島核災後,各國開始積極尋找替代能源,相繼投入地熱發電。台灣國科會以宜蘭清水地熱為標的,探勘地底三到十公里的熱能,發現清水地熱區約占全台地熱的一八%,再加上蘊藏量最多的花東地區和大屯火山群,台灣地熱儲量高達二五四GW(億瓦),相當於九.七座的核四廠總發電量。
不過現在地熱發電成本高,技術和安全性也還不成熟,短時間內還是很難取代現有的電力來源。但國科會認為,台灣地熱資源豐富,清水也曾在一九八一年進行實驗性地熱發電,是全球第十四個成功案例,後因無法解決水垢卡機問題而停擺,但並非不能克服,非常值得研究、探勘。
此外,依照能源局委託工研院進行的台灣再生能源潛力調查,台灣陸上風力發電可裝設四千五百台風力發電機,若有生態敏感區及國安上的考量,只要能達成預估值的三分之二,也可有三千台裝置容量為二MW(百萬瓦)的風力發電機,總裝置容量高達六千MW;而在離岸風力發電上,官方也規畫可裝置二千MW的離岸風力發電機。兩相加總,到二○二五年時,風力發電可達八千MW,遠比官方規畫的二五一六MW多很多,甚至直逼政府規畫的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八九六八MW。
在太陽能發電上,針對住宅式太陽能光電板的設置潛力,工研院估算可達三四六七MW,而在平地型太陽能光電板設置,若依屏東「養水種電」專案計畫,在地層下陷區可發電
達三百MW。
如果把日照豐富、有地層下陷威脅的雲嘉南高屏一併計入,在二○二五年時,台灣太陽能發電可達五千MW,是官方目標二千MW的兩倍半。屏東縣長曹啟鴻指出,太陽能發電每一百MW的產值,需要七百名專業人力,以及一百名維護人力,可以為南台灣帶來很多在地就業的機會,對國土復育、災區重建、輔導非法養殖業和農民轉業有莫大幫助。
而根據CTimes光電科技報導,台灣的太陽能電池發電產能占世界第二位,僅次於中國。一○年全球裝置十八.二GW太陽能發電,台灣產品占了兩成多,主要供應商為茂迪、昱晶、新日光、益通及昇陽科,產品是平板式矽晶太陽能電池;另外,屬於電廠級的聚光型太陽能電池,在台灣也已經有完整的產業鏈,年產能在一百MW以上。
「智慧電網」的阻礙? 政策欠缺誘因 不如民間積極
台灣風力發電每度收購價才2.2元,對業者而言,欠缺「誘因」。(攝影/吳東岳)
晶泰國際科技董事長林瑞陽分析,太陽能發電每度成本是新台幣三.九元,而且還會繼續下降,「值得我們思考的是,雖然台灣是世界第二大的再生能源設備輸出大國,台灣自己的能源仍然有九九%仰賴進口,這中間的矛盾,耐人尋味。」
對於再生能源發展,政策欠缺誘因,政府的決心和企圖心遠遠落後民間;而對智慧電網的建構又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台電不夠積極,急死民間業者。但就如曹啟鴻所說:「全世界各國推動再生能源,沒有政府是推不動的。」
以德國為例,二○二二年廢核政策已定,發展再生能源勢在必行,於是德國公銀以四%利率(一般放款利率三%)貸款給再生能源業者,解決他們募資的難題,再由政府補貼電價的一成,鼓勵再生能源產業。
但這種由全民補貼再生能源業者的作法,政府官員有「圖利特定人」的心理、法律壓力,要付諸實行有不小難度。
不過,台電在電網經營上「球員兼裁判」的角色,也讓台灣電業缺乏競爭力。目前,台電收購風力發電每度二.二元,收購太陽能發電每度八到十元,與德國風力約四.四二元、太陽能約二十元相比,相去甚遠,難怪民間發展再生能源意願不高,個個叫苦連天。但他們向立委陳情,要求修改《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提高收購價格,也要求修改《電業法》,放寬民間電廠設置規定,真正落實「電業自由化」,卻一直得不到正面回應,只在今年年初修正電費收費相關規定。
而且台灣還有一個僵固的「低電價政策」被政治綁架,民生用電一度才賣二.一元,若要根據成本提高電價,台灣選舉頻仍,又有立法院民粹當道,調漲電價很難。在這種情況下,台電又是台灣唯一的「國營電廠」兼「全區電網」經營者,自然不願意提高再生能源收購價格,做賠本生意。
若政府官員又欠缺前瞻遠見,也樂得維持現狀,省下麻煩。陳彥豪認為,「電價討論優先於能源政策的制定,因為這個過度便宜的電價,不知扼殺了多少電機系畢業生的前途。」
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出現極大瓶頸,如果苦等政府修《電業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不成,民間只能自力救濟,靜待科學技術更精進後,或者再生能源比台電賣的電還便宜時,大家一窩蜂搶先自己發電自己用,再生能源的春天才算真正到來。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