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惠的再生能源屋,就從德國進口兩台風力發電機和四片太陽能板開始。她在新北市三芝、宜蘭縣礁溪的兩棟房子,靠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已足夠自用。現在,她全心推動再生能源發電,要用潔淨能源取代核能發電。
日本核災引爆民眾對核能發電的恐懼,也讓只要有風、有太陽就能發電的再生能源,成為關注焦點。
談起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現年七十一歲、人稱「陽光阿嬤」,也是前大法官戴東雄夫人的周美惠可謂先驅者。
早在十多年前,許多人連再生能源是什麼都不清楚的年代,周美惠就已經自行從德國網站上,訂購了兩台英國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的風力發電機。「一片一一○瓦特(watt),才二萬五千元新台幣,含運費送到家。」她覺得非常划算地說道。
周美惠不只買了風力發電機,還買了四片太陽能板,統統裝設在自己三芝海邊兩層樓的房子。
捨棄水泥建築自製透水磚
雖然已年過從心所欲之年,但活動力比年輕人還旺盛的美惠阿嬤親切地解釋,晴天出太陽的時候,屋頂裝置的太陽能板,將光能轉換成直流電,經過直交流電轉換器,就可以變成家用電力。
陰天沒有太陽時,海風隨之吹起,於是,風力機葉扇轉動的動能,可轉成直流電,再透過同樣的路徑,變成家用電力。太陽能板與風力機,二十四小時互相搭配,陽光與風力,隨時都能發電。
美惠阿嬤以太陽能跟風力相互搭配發電的兩層樓住屋,每小時即可產生約二KW(瓩)的電力,足供屋內的電視、電腦、電風扇、電鍋、燈具等的電量。若有多餘的電力,還可以透過太陽能蓄電池儲存起來,甚至可以賣回電力公司。
陽光對美惠阿嬤來說,是珍貴的電力資源,但對於大部分台灣民眾來說,卻成為了電力不足的元凶。每到夏天,陽光愈熾烈,溫度屢創新高,民眾就更拚命開冷氣,最後導致限電的困擾。美惠阿嬤苦口婆心地說道,「如果以太陽能發電,夏季是陽光最充沛的季節,不但環保,又可以解決缺電問題。」
位在北回歸線的台灣,除了四季充沛的光電能源,是再生能源大國德國的六倍;海島型氣候的台灣,冬天強烈的東北季風與夏天旺盛的西南氣流所帶來的風力,更是歐美國家所歆羨的。
美惠阿嬤很感慨地說道,當初她千里迢迢地從德國把風力機、太陽能板產品帶回來的時候,發現這些產品竟然都是從台灣廠商製造外銷的,但在台灣本地卻乏人問津。
此外,她也不滿地指出,政府對於民眾購買太陽能板,雖然有經費補助,但相關配套措施如建構智慧電網,卻遲遲無成果,讓再生能源的推展幾乎是原地踏步。
指著一棟棟水泥房子,曾到日本學習室內設計的美惠阿嬤表示,水泥根本就是地球的頭號殺手,水泥建築物耗能率比汽車還高。「台灣習慣用鋼筋水泥蓋房子,缺乏特色不說,既不健康又耗能,夏天西曬,曬死人,下雨天又長壁癌,各種黴菌引發氣喘病及過敏,這根本就叫病態建築。」
美惠阿嬤的房子原本庭院也是水泥地面,她買來後將之剷除,改鋪來自石門水庫淤泥所製成的透水磚,可以透氣,又可以儲水、散熱。原本會讓土壤死亡的水泥地,改成透水磚後,就可以種植樹木,而綠樹又可進一步幫忙降溫。「知道嗎?一棵老樹抵得過四十噸冷氣,我們卻偏要捨綠樹而用水泥,熱島效應當然愈來愈明顯。」美惠阿嬤大聲疾呼。
種樹降溫頂樓鋪石子吸熱
原本的水泥圍牆,美惠阿嬤也改造成「立面植栽」,不但可以吸熱、降溫,「眼睛看了也很舒服。」
至於陽台外牆,原本是貼上瓷磚,會吸熱,美惠阿嬤則改用條狀木板,留有一定的間距,既美觀又具有散熱效果。
除了水泥屋降溫大作戰外,室內如何節能?美惠阿嬤也有一套妙方。首先,減少室內隔間,除了空間更顯寬敞,重點在於空氣流通,保持室內空氣對流,就可以減低冷氣使用頻率,節約用電。
「有窗戶,就會通風,但位置要擺對,要知道方向,才能讓空氣對流。」美惠阿嬤還特別採用德國「內倒」式三層氣密窗,「可以讓雨水排出去,又可讓新鮮空氣吹進來。」
美惠阿嬤還善用天然溫度調節器──石頭。她在頂樓鋪設小石頭,石頭能吸熱、降溫,調節溫溼度,還能減低落塵。最後,使用自然通風器,利用熱空氣往上對流原理,藉渦輪帶動空氣流動,就可以調節溫差三到五度,讓冷氣機幾乎派不上用場。
美惠阿嬤利用綠樹、石頭、自然通風器,讓室內溫度調節到舒適的狀態,再藉由太陽能、風力、雨水儲存裝置的幫忙,成功達到能源再生,自給自足。
陽光阿嬤在三芝白沙灣和宜蘭礁溪親自打造的兩棟「再生能源示範屋」,學習取經的人絡繹不絕。
「回去後,最好一個人蓋一棟。」美蕙阿嬤的夢想是希望台灣也能像德國一樣,推動十萬動太陽能屋頂計畫,讓每個人家的屋頂,都成為小小的再生能源中心。
周美惠
出生:1940年
現職:財團法人戴炎輝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實踐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講師
經歷:實踐家專家政科講師
學歷:日本東京設計學校室內設計師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