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靠火力發電供電,雨量不均又常缺水,民生用水高度仰賴海水淡化處理,非常耗電又不環保。但楊綏生家的「雨水收集系統」讓他一個月水費只要十九元。他認為馬祖很適合潮汐、風力發電,若家戶又能收集雨水,很有潛力變成「低碳島」。
為解決馬祖惱人的缺水問題,他拿自宅做實驗,光是一個小創意,就有非常顯著的效果。你可能很難相信,他家的自來水費一個月只要十九元!
馬祖年雨量平均一千多毫米,僅有台灣的一半,而且多集中在梅雨季節。因為雨量分布不均、過度集中,每年東北季風來臨時總是鬧水荒。沒有足夠的用水,不僅日常生活不便,也使農業、商業發展受到限制。
為解決缺水問題,馬祖人仰賴海水淡化廠把海水變淡水,但是成本極高,現在一度要六十七元,最貴時一度要價四百元。而且淡化海水是高耗電工程,馬祖現在主要靠火力發電,會消耗更多資源。
下一次雨可用上大半個月
八年前,楊綏生從自身做起,把崩塌的老家重新蓋成理想中的「節能屋」。沒受過建築專業訓練的他,自己畫節能屋的設計圖,並用硬紙板做成立體模型,請建築師為他量身訂作。其中,最關鍵的創意就是「雨水收集系統」。
楊綏生的節能屋為有效利用土地,沿山坡而建,兩層樓加閣樓約有一百坪,一共花了六百萬元,平均一坪六萬元。因為山坡是不規則形狀,他把房子設計成長方體,向外沿伸多出來的空間,他蓋了三個一樣大小,長、寬、高分別是一.六五、一.六五、五.五公尺的蓄水池,最多可儲存十五噸用水。
首先,他把屋簷加高十公分。下雨時,雨水經屋簷收集,再順著水管進入第一蓄水池裡沉澱。在接近滿水位的地方,另有管線通往第二蓄水池,水滿再到第三蓄水池。當雜物沉澱在第一蓄水池底時,他在池底另設計了出口,可以開啟讓雜物排出去。
在第二蓄水池上,他裝了馬達把水抽出,經過不織布及馬祖特有細沙做成的簡易過濾器,就是乾淨可用的家用水,供應洗澡、洗衣、拖地、沖馬桶、澆花等之用,若再經過逆滲透這一關,就是可以清洗食物、飲用的水。第三蓄水池因為出現細小裂縫,目前停用。
「下一次雨,我就可以用上大半個月。」楊綏生說,馬祖地無三里平,以前一大早挑水都要排隊,再登很多階梯回家。裝自來水後雖然方便,但水管末端處也常因水壓不足而沒水。「很多人笑我造雨水收集系統是瘋子,但我一個月自來水費只要十九元!」
風力、潮汐發電潛力十足
楊綏生還建了寬闊的露台,夏夜可當戶外客廳或睡床,讓不少單車族和背包客借住過,成為遠近馳名的免費「縣長民宿」。
為了找回馬祖「原味」,也面對離島發展欠缺資源的困窘,楊綏生一直有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的觀念,想要善用陽光、潮汐和風力,讓馬祖變成「低碳島」。
楊綏生曾想過用太陽能發電,但投資成本高,不易普及。而且馬祖建築物少,可用屋頂有限,加上霾害嚴重,日照不穩定,所以只在中央政府補助下,在縣政府屋頂上做了太陽能發電示範。「說來可笑,政策補助的太陽能發電,發電後只收集而沒有利用,這樣發電有什麼意義?」楊綏生不解地搖頭。
但楊綏生看好馬祖發展風力發電。「馬祖的東北季風一年大約吹四、五個月,如果能發展風力發電,足夠支應海水淡化廠所需,就不必火力發電了。」他舉例,政府興建馬祖珠山電廠花五億多元,還不包括燃料費,發電量是七千KW(瓩)。但一組風力發電機組只要一.五億元,發電量是二千KW,而且可以永續發電,燃料成本是零。
此外,他認為潮汐發電在馬祖也很有發展潛力,「一天兩次潮起潮落,二十四小時裡,海潮只有一小時是靜止的,其他時間都在動。如何利用這股動能和潮差來發電,我希望能與學術單位合作研發,縣政府一定全力配合。」
楊綏生身體力行節能減碳,努力使馬祖成為「低碳島」。對於發展再生能源,他很有使命感,也有創意和想法,更期待各界提供技術和資源。
「等了八年,終於有人認同我的節能屋!」楊綏生說,他一直知道這個趨勢是正確的,所以也樂意與大家分享這個簡單的創意。但令他感嘆的是,政府在這件事上做的努力,遠遠落後民間。
楊綏生
出生:1954年,馬祖南竿
現職:連江縣縣長
經歷:連江縣衛生院醫師、院長,二屆國代、連江縣政府代理建設局長、北竿衛生所主任兼醫師
學歷:馬祖高中、台北醫學院(改制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興趣:磯釣、攝影、騎自行車、社區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