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溥聰曾四度「功成身退」,又在馬英九最需要幫助時「臨危受命」,回到他身邊。他被公認是對馬英九影響最大的人,卻因告了宋楚瑜,國親合作破局,讓馬英九連任出現危機。
國親兩黨的競合關係,在台灣政壇捲起狂風巨浪,其中,最關鍵角色就是泛藍人士咬牙切齒、語帶嘲諷說的「那個人」──國民黨前祕書長、「台灣加油讚」辦公室執行長金溥聰,所有泛藍對馬英九的不滿,矛頭全部指向他。
國親合作破局 成眾矢之的
因為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說金溥聰做假民調,金溥聰狀告宋楚瑜,任憑國民黨高層和立委前來說項,他都堅持「個人聲譽,與國親合作無關」。最後,他雖然撤告,但錯過最佳處理時機,親民黨已經不領情了。
這下子,金溥聰更成了眾矢之的。
「那個人」、「馬英九身邊強人」、「總統府夾層」變成他的代名詞,金溥聰不是毫無知覺。他了解強勢作為、扮黑臉一定會引起反彈。但為了幫馬英九分憂解勞,他更主動迎向爭議,擋下所有子彈。他多次表示:「我是心甘情願、無怨無悔,只能概括承受。」
一位國民黨立委分析,金溥聰左打立法院長王金平,在黨主席競選一役把王金平打成黑金代表;右抗前黨主席連戰,把連系人馬活動領域限縮在兩岸,即使留在黨中央當樣板的連勝文,也只負責組織青年軍。這兩大勢力占去國民黨大半。他努力為馬英九清出戰場,但也為馬英九樹敵太多,再加上國親決裂,「馬金體制」於是成為泛藍眼中「禍國殃民」的根源。
金溥聰曾經四度「功成身退」離開馬英九身邊,但又「臨危受命」回到他身邊。每一次離開,他都自知惹火太多人,想緩解外界施予馬英九的壓力,但外界卻質疑他是「不想站在台前接受政敵挑戰,只想躲在幕後操弄權力」。
金溥聰不計毀譽,一再為馬英九赴湯蹈火、兩肋插刀。他公開說,在台灣民主過渡時期,馬英九可以為人民設定基準,對未來國家發展最有利,「馬英九在中華民國這個平台上主張不統不獨,對台灣未來絕對是正面的!」
高調挺馬 被批壟斷建言權
很多國民黨人提出「要有共同接近權力核心的機會」,都是衝著金溥聰而來。但他自認沒有「壟斷」對馬英九的建言權,「是很多人把我當作假想敵。」他說馬英九執政三年多,他有一半的時間不在團隊中,團隊有不同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些人得到較多的信任,是因為他們建議正確的比率較高,犯錯比較少,又能達成目標,不是因為他是金溥聰。
身上流著滿族鑲黃旗人的血統,金溥聰在台南出生,小時候又不愛念書「攪和」過,高中念了五年才畢業,對台灣南部、底層社會其實並不陌生。
不過,「開竅」之後的他,考上政大、加入國民黨,拿中山獎學金出國深造,一帆風順。他和馬英九一樣,往來最多、最深的是學界精英,多數是外省籍、喝過洋墨水,同質性愈來愈高,離台灣中南部也愈來愈遙遠。
作為馬英九最重要的政治幕僚,金溥聰當然理解「省籍平衡」、「在地化」對馬團隊有必要,也明白「年輕化」對國民黨有多重要,教新聞傳播的他,更了解在媒體上能言善道的人有多討喜。他尋才的重要管道之一,是看政論節目發掘明日之星。當年「藍鷹戰將」一員的蘇俊賓,是台灣人,也是六年級生,更是政論節目常客,正是最經典的「鍍金」人馬。
金溥聰一心要為馬英九建立「正面改革形象」,爭取社會認同,而重用形象清新的後起之秀,得罪一缸子老國民黨人和派系中人。
但金溥聰一點也不怕。他操盤台北市市長、總統大選,僅靠強勢文宣就能贏得選戰,兩度打敗超級會選舉的陳水扁。這給了金溥聰滿滿的自信,也讓他深信:「馬英九是國民黨最好的品牌!」
不過,候選人是「馬英九」的選舉,金溥聰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但候選人不是馬英九、必須跟地方派系緊密合作時,他操盤就一敗塗地。像他接任國民黨祕書長後,幾次立委補選成績都不光彩,甚至連五都選舉,要不是連勝文硬生生吃了一槍,救回國民黨,恐怕金溥聰「敗投」的紀錄會更驚人。
金溥聰自認「無欲則剛」,一心只想把事做好。他更自剖,寧願把時間花在運動和家庭,而無法滿足台灣政壇期待他做更多的社交。但他的堅持、原則、理念,讓舊國民黨勢力恨得牙癢癢的,因為金溥聰的自命清高,形同是對他們汙濁、腐化的嚴厲指控。
「外界過分誇大了我的影響力」、「他們用形容詞批評我」,金溥聰親上電視頻頻為自己叫屈,「他(指馬英九)的個性比我柔軟,才會顯得我動輒拔劍而起;但我當老師時,沒有一個學生說過我『強勢』……」。當金溥聰念小四的兒子問媽媽什麼是「禍國殃民」時,這對半生忠黨愛國的他來說,真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金溥聰心思縝密,擅長民調分析和媒體操作,出手快、狠、準。這一次,他和親民黨的樑子結深了,深到可能分裂泛藍,讓綠營漁翁得利,但這危機也可能被他巧妙轉化為契機,激發深藍危機意識,團結對抗綠營。上電視細說分明、釋出善意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看金溥聰如何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