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的「德政」,讓最近許多會計師大嘆苦惱!因為從去年十二月初以來,央行每天在匯率市場拉尾盤的作法,導致每天新台幣的收盤價與盤中交易價格都有三到五角不等的差距,這個被許多會計師私下戲稱為「彭五角」的距離,很可能給去年的財報帶來不小的「可操作空間」,也給有心美化財報的企業主帶來機會,讓投資人看不清財報的真實性。
台灣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的「德政」,讓最近許多會計師大嘆苦惱!因為從去年十二月初以來,央行每天在匯率市場拉尾盤的作法,導致每天新台幣的收盤價與盤中交易價格都有三到五角不等的差距,這個被許多會計師私下戲稱為「彭五角」的距離,很可能給去年的財報帶來不小的「可操作空間」,也給有心美化財報的企業主帶來機會,讓投資人看不清財報的真實性。
在中央銀行的記載上,去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也就是新台幣匯市在去年度最後一天的收盤價是一美元兌換三十.三六八元的台幣,但如果當天民眾到台灣銀行等行庫實地可換匯的價格,卻是二十九.一八元;換句話說,實際價格與央行的收盤價之間,存在高達一.一八八元的落差,就是這個差距,給會計師們帶來許多無謂的煩惱。
央行版有美化帳面效果
▲點擊圖片放大
舉例來說,如果企業年底帳上原本存有一億美元的外幣存款,在用台幣編列的財務報表上,如果是採用央行的收盤價計算,資產就會憑空多了一一八八萬元出來,但投資人不用高興得太早,因為這「憑空」增加的資產,現實世界裡根本不存在。
這個落差對財報可能造成的直接影響是:資產負債表的美元應收帳款(資產)虛增,以及損益表上的匯兌損失低估。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薛明玲表示,假設出口業選擇用讓財報比較好看的「央行版」,因此表面上出現一億元的盈餘,但實際藏有二億元的匯兌損失沒有認列,等於真實的帳上應該是虧損一億元;但如今新台幣無論是央行版還是台銀版,都已經升破三十元大關,在台幣走升的趨勢不變下,這個隱藏的匯兌損失到了今年第一季,終究要浮上台面,如果為了一時的財報數字而堅持選用央行版,「會計師可視情況在財報上出具意見註明。」
事實上,如何讓財報能夠真實呈現新台幣匯率的實際價格,早就是今年以來國內會計師界討論最熱烈的話題。
「我們最近接到許多客戶的詢問,同業間也不斷在討論,連事務所內例行的會議上都討論過了,大家其實有共識。」一位資歷超過十年的上市公司簽證會計師表示,因為這種落差前所未見,沒有前例可循,台灣的會計公報上也沒有明載,「但不要忘了!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第二十一號,有關『匯率變動的影響』裡,應以『公允價格當日之匯率計算』。」換句話說,應該是用公司自己可以交易到的價格作為標準,一般公司或個人並無法與央行進行換匯。因此,會計師界的共識是:央行版不可行,應以台銀版為準!
薛明玲則表示,財務報表講求「允當性」與「穩健性」,央行脫離現實的操作,如果情節重大到讓企業財報偏離這兩大特性,就會失去財報的真實價值。
有趣的是,據外匯銀行表示,儘管央行去年十二月以來,每天刻意拉尾盤的作法,已經在業內見怪不怪,但過去每天頂多拉個三角、五角,十二月三十一日當天卻一口氣拉了一元多,「是有史以來差距最大的一天!」
「當天央行版的收盤價大貶一角多,是彭總裁想送給出口商一個大禮。」原本業內一直流傳有這樣戲謔式的說法,但如今因為台幣貶值,出口商可能出現的帳上利益,在會計師跳出來澄清說明之後,證實可能只是空歡喜一場。財報的編製,還是應該在兼顧允當性與穩健性的前提下,以公司實際上可以交易得到的價格,作為編製報表時的基準。
央行是台幣貶值的大贏家
那麼,央行當天突然比平常更大力摜殺台幣收盤價,究竟為了什麼?
事實上,全台灣擁有美元資產最多的法人,不是金融機構,也不是以出口為主的電子業,而是中央銀行自己。截至去年十二月止,台灣外匯存底高達三八二○億美元,其中假設美元占比重七成,那麼就代表台幣每升值一元,央行的帳上就要出現將近二千六百億元的匯兌損失,對過去每年盈餘都百分百達成的彭總裁而言,這個巨大的損失缺口,恐怕形成莫大的精神壓力。因此,這一波台幣升值,承受壓力最大的不是電子業的財務長,而是彭總裁自己。
「企業財報必須用台銀版編製,但央行自己的財報當然是用央行版的收盤價。」一位財務長表示。因此,十二月三十一日當天央行突然大力摜殺,似乎就可以理解。
央行版的新台幣匯價在當天突然貶值,和實際交易價格出現一.一八八元的落差,等於去年全年度的央行盈餘,可以憑空多出將近三千億元的獲利,多少可以減輕彭總裁的精神壓力。
只是,這種作帳方式似乎不太符合一般的會計原則,究竟這個獲利數字是真實存在,還是只是虛幻地存在行政院對央行年度的考績評量表上,全體國民應該都要睜大眼睛仔細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