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十顆肥美的文蛤就有八顆是來自雲林、彰化沿海,但,「文蛤之鄉」正遭逢嚴厲的考驗與挑戰。石化廠所釋放出來的有害物質,既影響人體健康,也影響附近水產的品質。這一切究竟是一場意外,還是預料中的後果?政府應負起調查的責任。
「雲林縣的文蛤產業大概只剩不到十年的壽命。」雲林縣台西養殖權益促進會理事長、也是文蛤養殖業者的林文新,面色凝重地說出駭人的預言。
盛產文蛤的雲林台西鄉濱海地區,與隔壁的彰化縣濱海地區加起來,兩地的文蛤產量,在最高峰期,每年生產約四萬三千公噸,占全台灣文蛤總量的八五%;換言之,每十顆肥美的文蛤就有八顆是來自雲、彰沿海。
但是,如今盛況不再。「現在的文蛤,養不大,養殖時間又變長」。林文新進一步解釋,「從十個月變成兩年,飼料等成本自然也就加倍。更慘的是,水質變差,死亡率高,以前一公頃可以收到八、九成,現在只剩四成,算一算,怎麼還可能有利潤。」
「現在還在養文蛤的人,都是在硬撐,想賭賭看下一局是否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坐在一旁,膚色黝黑、也是養文蛤的蘇福泰補充道。
▲點擊圖片放大
台西養殖促進會理事長林文新表示,他的養殖池的水質已經算是附近比較好的,但仍抵擋不住文蛤的死亡潮。
文蛤之鄉正點滴消失當中
最巔峰時期,雲林的文蛤池一公頃租金有十五萬元行情,現在則降了一半,只剩下七、八萬元。林文新認為,光是由租金的高低,就可以說明文蛤養殖的盛衰。「文蛤之鄉」,恐怕正在逐漸消失中。我們杞人憂天地擔心,將消失的,不只有文蛤,還有鮮甜可口、用來做蚵仔煎的蚵。
在雲林縣台西鄉,隨處可見蚵農在自家門口綁蚵條,十個蚵殼綁成一串。串好的蚵條,蚵農要駕著竹筏將它放到海裡去,海中的蚵苗就會附著到蚵殼上。台西外海上百公頃的蚵田,是台灣最重要的蚵養殖區,也是蚵苗最大的產銷地。台灣每十顆蚵就有四顆是來自雲彰沿海海域。
七十多歲、從二十幾歲就開始養蚵的丁傳,也發現蚵同樣「長不大、不肥美」的情況。「以前,台塑六輕還沒來之前,一串可以有兩三斤重,現在一串不到一斤。」「同樣一粒蚵,以前可以多一倍肥大。」
和文蛤遇到同樣的狀況,蚵的採收期也多出了一倍的時間。過去養殖的蚵只要六個月就能收成,現在至少要一年半。丁傳解釋可能的原因:「現在,水質比較差,水烏蒐蒐(閩南語,水很汙濁之意),根本看不清蚵串,哪一串是新插入,哪一串是舊插入的,分不出來。」
關於水質,雲林縣淺海養殖發展協會會長林進郎補充道,「養殖蚵的水質是海水、淡水各半來中和,然而濁水溪溪水被攔截之後,水質就會過鹹。」但是蚵的狀況比文蛤好一點,林進郎解釋,主要是因為,它是開放式的養殖環境,不像文蛤是封閉式圈養的水池,蚵每天有海水潮汐的兩次沖換水,有滌清的效果。
除了蚵之外,魚產的情況也非常不樂觀。「每天死近千尾」,木訥的漁民林義龍一尾一尾的從水池中撈出台灣鯛的屍體(即俗稱的吳郭魚),每一條幾乎都超過五十公分長。
早上才剛撈完一批死魚的林義龍,為了配合攝影師拍照,又重新下水,結果,絲毫不費力,不到五分鐘,立刻又撈起了十幾條死去的台灣鯛。
就在他一邊打撈的時候,偌大的魚池水面,仍不斷有翻白肚的死魚浮上水面。
「過去很好養,都不用放藥,現在放藥也不一定能活得了。」「以前養的時候,水質都非常正常,現在,水每一天都不一樣,水質很不穩定。」望著地上那一堆肥大的死魚,林義龍溫和的臉龐,看不出一點憤怒的情緒,說起話來輕聲細語的他,只是默默地承受這一打擊。
帶我們去一一拜訪漁民的林姓魚苗商,說出一個殘酷的事實:「現在只能養魚苗,然後賣到台南,因為魚在這邊養不大。」這句話,像山谷回聲似地,附和著林文新最開始的預言。
人稱「風頭水尾」的雲林縣濱海地區,「風頭」──面對台灣海峽強勁的海風,他們首當其衝;「水尾」──濁水溪的水,卻得等中上游的人灌溉完了才輪得到他們。由於地理環境與資源的貧乏,農作物收成不理想,雲林縣濱海地區的居民開始闢置魚塭,初期以養殖鰻魚為主,然後逐漸增加文蛤、吳郭魚等,後天的努力加上天然的海域條件,創造了傲人的成績。但是,這片養殖盛景,恐將像麥寮、台西海面上的落日餘暉,逐漸褪失光彩。
問題癥結出在哪裡?林文新直指,養殖魚業最怕水質不好,他以文蛤為例,水質不好會影響藻類的生長,而藻類壞死,文蛤就沒有東西可吃。「現在抽水井已經重新打到七、八十米深,四、五十米所抽的水,都是黃的。」蘇福泰說道,「不打深一點,水不夠清,文蛤就會不吃飼料,會變瘦,成長時間就變長,甚至死掉。」
蚵農丁傳老先生一邊剝蚵、一邊談起昔日養蚵的榮景,已一去不復返。
水質不好,肇因空中的汙染
「水質為什麼不好?」林文新解釋,下雨將空氣中的汙染物,挾帶落到水池當中,汙染了水質;換言之,水質不好,其實是來自空中的汙染。
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詹長權教授接受雲林縣政府委託,所進行的「九十八年度沿海地區空氣汙染物及環境健康世代研究計畫」,報告指出,台塑六輕石化工業區生產具有潛在急性、慢性或致癌性健康危害的物質,高達一百三十種,這一百三十種有害物質,既會影響人體的健康,自然也會影響魚貨的品質。
首先是傳統汙染物二氧化硫與二氧化氮。詹教授的調查分析發現,根據雲林縣環保局的數據,台塑一年分別製造六一八三噸的硫氧化物與一四五一八噸的氮氧化物。他比較離六輕較近的台西鄉與距離較遠的崙背鄉,這兩個地方,較靠近六輕廠區且位於下風處的台西,其二氧化硫第八日最大小時平均值,從二○○○年以前的三○∼五○ppb(parts per billion,代表十億分之一公升氣體體積濃度)增加至六○∼一三○ppb,而崙背則反而下降為二○ppb。台西一地的二氧化硫濃度,在六輕設立前,低於較遙遠的崙背站,為崙背的○.八四倍,但自六輕設立後卻大幅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硫含量變成崙背的四.一倍。
二氧化氮方面,也是同樣的情況,在六輕設立前,台西低於崙背站(○.七三倍),六輕設立後,則變成是崙背站的一.四一倍。
成大化工系教授陳志勇解釋,二氧化硫與二氧化氮都具有強烈刺鼻的味道,易溶於水,也是一般所熟知的酸雨成因之一。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暴露於二氧化硫之中可能使氣喘惡化,或造成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氣喘患者、兒童與老年人特別容易受到二氧化硫影響。詹長權表示,過量的二氧化硫會導致酸雨,酸雨造成的魚池水質酸化,則直接影響魚類、文蛤等的生長。
處於酸水池的文蛤、蚵、吳郭魚等,可能說不出自己的感受,但是人卻能明顯地感受到空氣的異常。「冬天,在二、三樓,就算關起窗戶,也有一股瓦斯味、酸味,不斷竄進來。」坐在林文新旁,一位臉上包著傳統蒙面花布的阿婆說道。林文新也描述有一次在文蛤池裡,突然襲來的臭味,嗆得全部工人拔腿就跑的經驗。
環保署的資料指出,二氧化硫的濃度日平均值若超過○.一九ppm(parts per million,體積濃度百萬分之一),可使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疾病惡化;如果濃度達○.五ppm,就會聞到味道。
因此,味道如果嗆鼻到會讓人奪門而出的程度,究竟其二氧化硫濃度數值是否超量,有危害人體及魚類的疑慮?
根據雲林環保署的數據,台塑六輕○九年空氣汙染物排放量,分別為硫氧化物六一八三.四七噸、氮氧化物一四五一八.九三噸、總懸浮微粒一四○九.○四噸和揮發性有機物二四八七.六八噸。台塑六輕每年排放的危害氣體或物質統計數據,雖然都在規定標準內,但是人民、水產與生態的實際反應與感受,卻有巨大的落差。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吳焜裕認為,除了台塑六輕自身所提供的檢測資料外,政府等相關單位也應進行更進一步、具公信力的檢測調查。
漁民陳孟仙所養殖的高價魚七星鱸也接二連三的翻白肚,他希望政府能對台塑六輕的排放氣物體進行全面調查檢測。
六輕周遭鄉民罹癌率升高
除了製造酸雨的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外,詹長權的調查還發現可能的致癌物:九十七種揮發性有機物(VOCs)及半揮發性有機物,懸浮微粒中的十九種重金屬,以及十二種多環芳香烴(PAHs)。吳焜裕表示,其中高達九十七種的揮發性致癌物,「非常嚇人」。
詹長權的研究發現,台塑雲林六輕所在地麥寮鄉及周遭台西鄉、東勢鄉、崙背鄉、四湖鄉,五鄉的全癌症發生率,在六輕一九九九年開始排放揮發性有機物之後,顯著增高,例如台西鄉的肝癌和全癌症的發生率,就分別成長了三成和八成。
這些「毒物」對人體有害,那對文蛤、蚵、魚類的影響又為何呢?林進郎回答:「沒有人知道。」他分析背後複雜因素,因為養殖漁民擔心若進行檢測,結果會影響水產的銷售,因此,只能處於「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兩難境地。
自身也是蚵農的林進郎主張,人要到絕處才能逢生,否則只是每下愈況。雲林的養殖魚業所面臨進退兩難,隨著國光石化的興建,在可預期的未來,恐怕也將在彰化沿海蚵田與文蛤池裡,重複上演。
從歡迎台塑六輕到反對的雲林麥寮鄉民,第一次站出來大 聲爭取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