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深圳廠在五個月之內發生十二宗員工跳樓事件,聞者心驚,集團老闆郭台銘頻頻巡訪廠區,除了祭出加薪二二%的政策,並且布下了天網、地網及無形網,全力防堵自殺事件再發生。郭台銘也為自殺事件四度出面鞠躬道歉,這是鴻海集團建廠以來所面臨的最嚴厲挑戰。
各大媒體廣泛報導
事件爆發後,香港《經濟日報》以「富士康困境,中國發展困境」為題發表評論。台灣的政大商學院教授周行一也說:「富士康的困境,也是台灣的困境」。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David Pilling也說:「中國繁華夢,跳出黑暗面」。中國民間智庫安邦諮詢公司高級研究員賀軍也發表專文指出,富士康的「連跳」終結低薪代工的時代。他認為富士康問題已不再是一個企業的個案,而是一個嚴重的公共事件。賀軍說:「在一個文明國家,任何一家有頭有臉的企業,如果連續出現類似事件,都會受到嚴重警告和對待。」他認為富士康事件與山西煤礦安全事件,在本質上並無二致。
除了這些之外,西方各大媒體也廣泛報導這個事件,例如,美國《華爾街日報》就刊登了一篇題為「富士康悲劇背後的悲劇」的評論文章,認為將矛頭完全指向富士康是草率和無力的。富士康的悲劇,只是中國現階段依靠外資、廉價勞動力和加工貿易出口,此一經濟模式的悲劇縮影。這是中國透過發揮勞動力比較優勢融入全球化的途徑,但是帶來的後果是對勞動力權利和保障的漠視,把勞動力物化為機器,和企業追求效率的工具。《華爾街日報》的評論認為:「如果中國政府不能拋棄以加工貿易出口為主導的經濟模式,如果企業家沒有一定的自覺,富士康悲劇就不會僅僅止於富士康。」
同時間,英國倫敦《金融時報》也有一篇題為「富士康悲劇」的文章,指出富士康絕不是一家血汗工廠,但工人們仍然沒有時間和精力用來娛樂、放鬆;最近的事件中存在明顯的盲目模仿因素。同一時間把產品交給鴻海、富士康代工,郭台銘眼中「一流客戶」也都跳出來立即反應。
被批評是「血染的iPhone」的蘋果電腦由發言人史蒂夫·道林(Steve Dowling)發表聲明指出:「蘋果公司堅定致力於保障整個供應鏈上的工作環境安全,並確保工人得到尊重和有尊嚴的對待。」蘋果正與富士康高層直接聯繫,確信他們正嚴肅處理這個問題。戴爾電腦也呼應說,他們要求供應商採用與自己設施相同的高標準。他們也會調查供應鏈中不良的工作環境,如有必要會採取適當的措施。其後HP、諾基亞也都發表類似的聲明。
採取強力滅火措施
對郭台銘來說,這當然是大事,怪不得他必須採取最強力的滅火措施。因為這事若處置不當,郭台銘幾十年來創下的心血將毀於一旦,整個鴻海集團將大受影響。不過在危機背後,他也得到很多雪中送炭的鼓勵。像是台灣的行政院長吳敦義與立法院長王金平都給他打氣,他們都認為富士康的處境,也是台灣的困境。
聚鼎科技董事長張忠本第一時間跳出來直言:「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廠」。張忠本認為美國科技領先,掌握IT產業核心技術。但是台灣擅長製程管理、效率高、品質優、交期快、加上完整供應鏈,才能成為世界上的代工王國。如果沒有台灣優勢製造業效率,IT產品不會如此平價、普及化。而郭台銘正是實現這個普及化的最大推手。連香港首富李嘉誠也跳出來表示,他非常佩服郭台銘。
一樁員工連續跳樓事件引來全世界關注,恐怕只有郭台銘才有此一高度,接連員工跳樓事件,也讓郭台銘評價更加正反兩極化。但是誰也不能諱言,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成績斐然,郭台銘是很重要的開路者與貢獻者。
一九七八年中國走上改革開放之路,必須為中國廣大的農民工找出路,郭台銘的代工模式,並且把效率化發揮到極致,更是中國崛起的一個範本與代表作。因為只有郭台銘可以解決中國的就業問題,因此,中國需要富士康。
單以富士康深圳龍華廠來看,富士康單在深圳市就雇用超過四十八萬工人,富士康產品的出口量占深圳市出口總量的二二%,每年為深圳市創造超過人民幣百億元的稅收。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靠的是廣大農民工與肯拚、能拚的企業家共同創造出來的。
但是過去三十年的成功模式,並不保證是未來三十年的成功模式,中國作為卓越生產基地的角色正在質變與量變。首先是,過去二、三十年的農民工是吃苦耐勞、耐操,只一心賺錢出人頭地的文革後青年男女,工作環境再艱辛,大家都沒有怨言。但是現在是八○年後、九○年後的一胎化政策出生的農民工,他們原本就是家中的天之驕子或驕女,生下來就受到保護,他們夢想一步登天,快速出人頭地,可是到了異鄉的現實環境,受不了工作乏味,又缺少溫情照料,於是走上了絕路。
中國的一胎化政策從一九八○年一月一日起實施,如今在一胎化政策下成長的人已經三十歲,換句話說,中國目前的工業生產大軍都是一胎化後的新一代。他們幼時生活已不再那麼苦,對工作內容與收入期待較高,也較難以忍耐刻板苦悶的工作,於是,在面對冷漠的工作環境下,稍不適應即走上絕路。
富士康過去成功經營的生產模式,現在正面臨轉型的壓力。(圖片來源:Top Photo)
台商需要新的創業機制
香港《經濟日報》專欄作家張翠容就稱,中國到處都是富士康,因為環顧中國各省各地、各大城市,類似富士康的工業園區四處林立,「一群又一群從農村湧來的農民工,他們帶著黑實的身軀,迷惘的眼神,失落的靈魂,密麻麻地塞滿工地,遠遠望去,活像一批批機器被運到生產前線去工作。」
其實廣大的中國生產基地,大多數工廠的工作環境都比富士康更接近血汗工廠,而中國平均自殺率十萬分之十二,也遠高於富士康,但是半年來十二宗跳樓事件,終於使富士康成為全球焦點。這是眼前的大事件,但如果十年後再回頭來看富士康的跳樓事件,很可能這是中國經濟很重大的一個轉捩點。例如,二十年前懂得把工廠遷到中國各地,利用廉價勞工崛起的台商都是贏家;但往後再用同一模式,很可能是輸家,未來的台商必須在富士康事件後,找到新的創業機制。
富士康事件代表珠三角廉價勞工已邁向終結時代,也是全中國作為世界工廠角色的一個終結。為了平息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郭台銘決定全面加薪二二%,目前平均薪資約人民幣九百多元,將調升到人民幣一千一百元左右。這個方案會讓富士康每年增加約人民幣四‧二億元的支出,若加上加班費,估計成本將增加人民幣八億到九億元,而這是中國全面加薪的一個訊號。
富士康事件發生之後,日資本田汽車在廣東佛山的零件廠,因為員工抱怨薪水過低,中國員工與日籍勞工薪水相差五十倍,發動全面罷工,也造成本田全中國四座組裝廠全面停工,員工要求最低工資從人民幣兩千元起跳。這一連串事件發生後,加薪已蔚為風潮。
事實上,從二○○八年中國實施《勞動合同法》後,中國就開始厲行胡錦濤總書記所提出的「體面勞動」,要讓員工體面,工資是最基本一環,也是中央要落實和諧社會的第一步。其實,從○六年起,中國最低工資幾乎每年都調升一成。單是今年五月,就有十一座城市宣布再把最低工資調高一成,個別城市如廣州則調高兩成,這回富士康加薪,正是中國廉價勞力時代走到盡頭的最強烈訊號。
中國一面終結生產基地的角色,另一方面也從工資調升中,轉換中國作為世界大市場的角色,這是中國轉型的第一步。在這個轉折點上,未來會有幾個面向,一是使用廉價勞工的代工業者必須進一步逐水草而居,他們必須尋找更廉價的生產基地。因此,二次加工與代工產業,可能到東協各國尋找生產基地,例如,越南、緬甸、印尼、菲律賓等地;但是這些國家都有語言及行政效率不彰等諸多問題有待解決。
二是中國消費力大增,台商必須把握住中國成為大市場的新機會,未來如與吃有關的產業,在中國飲食衛生還未上正軌、黑心食品頻傳之際,是台商積極卡位的好時機,像康師傅、旺旺都有台商加持的效果,未來如八十五度C、兩岸咖啡、永和豆漿,甚至台灣特有的涮涮鍋、香腸等都有打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台商必須奮力爭取中國市場。
三是工資急速上升,將壓縮毛利,這也是壓迫產業轉型的契機。以世界大型的IT廠商來看,微軟與蘋果電腦都是雇用數萬名員工,但是蘋果首季純益三十‧七億美元,微軟首季淨利達四十億美元,蘋果今年全年獲利有挑戰一三○億美元的機會,微軟上看一六○億美元。也就是說,這兩家市值逾二千億美元的超級企業,它們一年可賺新台幣五千億元左右;但是全球雇用九十萬員工的鴻海,一年只賺新台幣七、八百億元,約二十幾億美元。
▲點擊圖片放大
■富士康的9項不足
- 工會形同虛設,工會程序不合法,未能得到全體員工的廣泛支持和認可
- 保安部屬非法組織,沒有執證上崗,存在非法打罵和限制人身自由等違法行為
- 違反《勞動法》,存在超時加班現象
- 與新入職員工簽訂霸王條款,變相限制員工
- 公司沒有建立系統有效的溝通
- 管理人員管理方法粗暴
- 等級分明,管理時對低層員工人格上存在歧視現象
- 法定工作時間工資偏低,與世界500強的形象產生反差
- 員工缺乏歸屬感,令流失率居高不下
■富士康的6項防範措施
- 準備在員工宿舍設救人防護網,所須安裝的面積達150萬平方米
- 目前已安排每50名員工組成1個相親相愛組,互相注意組員
- 公司至今已訓練了千名心理輔導師,以協助輔導
- 新進員工將要接受心理測驗
- 近期內底薪將加2成
- 已邀請兩岸心理及社會學家研究11個跳樓自殺個案,希望找出原因
必須重新思考出路
台灣的代工工廠受盡了所有風險,但是最大利潤卻是外國的IT大廠,即使是南韓三星,僅以幾萬員工,今年首季淨利也達三十五‧九億美元,這是台灣代工業者不得不思考的下一步路該如何走?過去二十年,台灣善用中國廉價勞工,創造了代工業傳奇,但是也因為將廉價勞力發揮到極致,卻失去了轉型的機會。如今,中國的工資不斷提升,把代工業者逼到牆角,淘汰的力量也愈來愈大,因為「cost down」已到了極限。郭台銘曾自豪說:「cost down」也是一種服務的策略,但是中國環境已不是二十年前的景況,很多人都在看郭台銘下一步怎麼走?
郭台銘曾自我剖析富士康高速成長的奧祕,在於「一流客戶、二流設備、三流管理、四流人才」。一流客戶指的是蘋果、諾基亞、HP、戴爾;但是四流人才的中國勞工,已不再是可隨意搾取的工人,未來這個順位必須修正,郭台銘必須用第一流人才去開拓下一個三十年的江山。
放眼鴻海未來的出路,有人說鴻海應走向品牌,但是品牌與代工向來無法並存,況且,郭台銘一向沒有品牌的思惟,難度很高。退而求其次,應把通路做好,未來中國是個大市場,廣宇的賽博已與德商麥德隆合作,希望與百腦匯在3C賣場一決高下。還有今年郭台銘BOT拿下台北秋葉原,各方都在看郭台銘如何打造它。
正當全球消費者瘋狂採購iPad,富士康員工卻頻傳跳樓,這是十分強烈的對比畫面,也代表富富士康、台灣與中國都得重新思考新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