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企業競爭力將受二代健保影響

企業競爭力將受二代健保影響
二代健保的計費法,可能影響企業任用高階人力的意願。

2010-05-27 16:13

二代健保對高分紅的高科技產業以及高獎金的壽險、房仲、直銷業衝擊較大,這些企業的健保費用,最多可能要增加二倍,但最令人擔心的還是,企業為了降低健保費而減少任用高階人力,長遠將影響產業發展與國家競爭力!

「現在,我聘請一位月薪十八萬元的職員(單身無眷口),跟月薪五十萬元高階人力,每月所負擔的健保費都是九千五百九十八元;但若是二代健保施行,月薪五十萬元員工的健保費就狂飆到每月二.三五萬元(五十萬元×四.七一%),一年負擔近二十八.二萬元的健保費,這樣公平嗎?誰還敢聘用高階人力?」這是一位上市公司許姓負責人,在看了二代健保草案中,雇主負擔健保費用計算方式後最直接的反應!

翻開五月二十日立院才剛初審通過的二代健保法草案,第十八條雇主負擔健保費的計算方式有重大變革,新法廢除以投保薪資的計費方式,將改採實付薪資總額乘上雇主負擔的健保費率四.七一%(衛生署試算暫定費率)。

 

薪資總額

 

中央健保局前總經理、景文科技大學財稅系教授朱澤民就說,二代健保中雇主負擔健保費用的計算方式,把非經常性薪資如業績獎金、分紅、年終獎金全都列入計算,因此未來企業健保費支出高低,將會隨著企業總薪資成長率變動。

也就是說,未來企業主在原來未包含在薪資內的獎金、分紅部分,每增列一百元,就要多繳四.七一元給政府當健保費。

首當其衝的,就是高分紅的高科技產業。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舉國內一家上市科技公司為例,員工月薪只占總薪資比率的五○.三%,非經常性薪資(含獎金、分紅等)則占四九.七%,目前全年負擔健保費約在九千六百多萬元;將來二代健保若以實付薪資總額估算,全年要繳一.七億元,比現行增加七七%的健保費。

以人人稱羨的高科技大廠聯發科為例,依照聯發科提供資料顯示,目前聯發科總薪資結構中,月薪薪資占三成,分紅、獎金約占七成。衛生署健保小組分析,如果聯發科過去是以總薪資的三成作為投保薪資,那未來新制上路,獎金、分紅這薪資的七成部分,也都要納入繳交健保費範圍,保守估計健保費可能增加近兩倍。

聯發科發言人喻銘鐸則表示,內部還沒試算二代健保可能增加的比率,公司也不願針對二代健保議題發表意見或評論。

此外,本薪較低,但擁有高額獎金的業務型產業如壽險、房仲、直銷、證券,也備受二代健保衝擊。據知名房仲企業指出,二代健保把企業核發的業績獎金都納入計算,對房仲業雇主影響大,房仲業薪水結構中基本薪資與非經常性薪資比是三比七,保守估算將會增加一.五到二倍的健保費。

該業者分析,房仲業獎金制度多元化,業務起薪低但獎金高,尤其加盟店可抽成的獎金高達四○%到五○%,有人光是一個月就可以領到五十萬元,若依照實付薪資總額計算健保費,很多房仲業者應該會跳腳。

不過,也有企業負擔健保費會因二代健保新制上路而下降。衛生署分析,勞力密集傳統產業或服務業,因為沒有高額分紅股利或是年終獎金,企業實付總薪資與投保薪資差距本來較小,加上雇主負擔健保費率可能從現行的五.一七%降到四.七一%,因此健保費就會少。

健保局在規畫二代健保初期就曾評估,保費減少比較多的產業有機械、運輸倉儲、木材皮革工廠、工商服務業等企業。

有趣的是,外商企業也是二代健保的受惠者。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以一家國內知名外商企業為例,該企業的經常性薪資占總薪資比率約在八一%,現行每年健保費約為八千五百多萬元,二代健保則只須負擔八千三百多萬元,每年就省下二百萬元的保費。

二代健保對個別產業有著不同的影響,獲利高、分紅多的科技產業盡點社會義務,多繳點健保費,一般人應該不會反對;但從產業長期發展的觀點來看,有產業界就擔心可能影響高階人才晉用。

一位前上櫃科技公司董事長便表示,從企業主角度來看,薪水成長健保費才會成長,只要控制薪水就能控制保費支出。但他憂心,企業主也可能因此減少任用高階人力,對這些原本想留在台灣的高階人力,最後將被迫到國外工作。若從比較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這將會影響產業的發展與競爭力。

工業總會祕書長蔡練生則表示,目前每一位企業員工的勞保、健保及勞退三項法定勞動成本,占薪資成本為一六.七九%,假如因為人力成本不斷增加,企業或許會開始轉向發展無人工廠,用自動化取代勞力,就業機會最終將因此減少,還是民眾受害。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辛炳隆分析,高科技產業獲利高,享有不少免稅優惠,多負擔一些健保費用短期不會有太大影響;他最擔心是,未來中小企業因為健保費用負擔增加,反而會轉嫁到員工身上。

他分析,未來晉用新進員工,可能就壓低起薪,對於老員工則可能不加薪,或是重新調整薪資結構。他舉當年勞退新制上路,那一年初次求職者的平均起薪,就從二萬四千零九十八元,下降到二萬三千七百四十二元。

 

科技新貴成為二代健保的受害族群

因為分紅豐厚,科技新貴也成為二代健保的受害族群。(攝影/吳東岳)

 

給獎金還要付健保費

▲點擊圖片放大

 

企業老闆還無從評估影響


「但是,一般企業只能含淚接受。」辛炳隆說,以薪資總額計算健保費,未來還可能出現「可課稅的所得」大幅度降低;有逃漏稅習性的公司,可能改採以紅包私下送給員工的方式,相對減少支出費用,政府反而課不到稅。

 

支持二代健保改革的全國產業總工會常務董事蔡登順則認為,未來隨所得徵健保費,最怕私人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以多報少」,導致逃漏稅問題,政府必須思考要用什麼機制去防止。

台大社會學系教授林萬億則是建議,政府不妨針對企業端設定「員工個人薪水上限」,超過一定金額以上就不再增加計算健保費,否則當企業給付給員工的薪資不斷上升,健保金額就會沒有限度地往上加,對企業來說不盡公平。

二代健保已經通過立法院的初審,未來在國會可能直接進入朝野協商,但多數企業主至今仍不清楚未來要負擔的健保費用及所受影響。

當本刊向鴻海、台塑、新光壽險等大型企業詢問二代健保議題,他們直言實在不明白二代健保的計費方式所以無從評論;也無法提供二代健保上路後,對公司健保成本的增加比率。

「現在企業界根本不了解新制怎麼算,對二代健保沒有半點聲音,這才是最危險的!」蔡練生相當憤慨地說,超過九成以上企業端至今可能都不清楚雇主應負擔的費率、數字,「你要我們怎麼評估影響?」

二代健保上路,針對企業雇主採實付薪資總額計費的模式,絕非如過去只單純調整費率般簡單,須有通盤且嚴謹的配套措施,嚴防企業以多報少,並與產業界溝通,廣納諫言,創造對企業、受雇員工與健保真正三贏的局面!

 

產業隊長張捷就表示,在績優成長股方面,他一向都會特別著重檢視公司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的增減變化,「這些指標是衡量一家公司產業地位、護城河、產品與技術競爭力的最佳體現,最好高於同業,並且呈現向上提升趨勢。」但除了這些基本要求之外,張捷特別強調,在現階段的盤勢中若要抱得安心,則會多加一條新標準:每年穩健「配息率達七成以上」。

 

獵豹財務長郭恭克也有新招,「現階段不能單方面只信CEO(執行長)編織的美夢,還得客觀檢視財務數據才行。」他在受訪時一再強調,今年看待象徵獲利指標的「三率」(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淨利率)的年成長率與季成長率方面,會要求「愈高愈好」,而相關數據的成長要求門檻也必須更拉高。「以往營業利益年增率只要求一成的成長,現在會要求超過三、四成的年增率。」

 

郭恭克舉例,就算是股本龐大的產業龍頭股如台積電、日月光等,二○二○年營業利益年增率分別約達五二%與四八%,在此之下,資本額較小的個股,獲利成長必須至少有相當的水準才能獲得資金青睞。再者,今年以來股價大漲一波的申豐、紘康、晶豪科、海韻電,二○年的營業利益年增率均超過一○○%,而這些個股的月營收也持續大幅成長,在這些個股的「示範效果」下,市場對「成長」兩字的標準勢必拉高。

 

郭恭克甚至強調,即使具有三成以上的營業利益年增率,在價位切入點方面,建議盡量挑本益比仍低於族群整體水準,或本益成長比小於一的公司。

 

至於轉機股方面,永誠國際投顧總監陳威良則強調,以往或許只需特別關注「營收成長率」,如月增率大於二○%,或年增率大於一○○%;而今年該進一步從財報中比較,財報所呈現的淨利成長率,是否更高於營收成長率。

 

價值型投資贏家陳飛龍也提醒,由於去年疫情影響全球市場第一季與第二季的營運狀況,使得今年上半年容易看到很多營收高成長的公司,因此,單月營收的「季增率」與「月增率」也要特別留意。

 

掌握前面提到的各種「檢驗」個股重點後,其實,也就不難理解利用財報挑選「漲相」出眾個股的門道了。

 

綜觀專家建議的選股五大重點,首先是鎖定產業趨勢與公司展望佳的族群,若是由谷底反彈、有報價上漲題材者最優;第二是觀察今年首季營收是否優於去年第四季,或單季成長性優於過去歷史水準;第三是從財報觀察去年下半年單季的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是否穩定上揚或大幅成長;第四是近期單月營收的月增率與年增率都有明顯成長者;第五是本益比相對於同業偏低,或者本益成長比小於一。

 

熱門指標股

▲點擊圖片放大

 

選股5大觀察重點

 

 

從Q1營收挑潛力股

本業超會賺  才是市場資金追捧焦點

 

簡單來說,達人的選股法則仍先鎖定「高認同度」個股,從題材故事與第一季營收成長力度挑出高人氣族群。事實上,台股前二月營收較去年成長的公司高達上千檔,趨勢成長股達人艾致富認為,投資人可從前二月營收成長率逾四成,且前二月累積營收達去年第四季七成以上的公司做檢視,這代表第一季財報亮眼的機率也大增;舉例來說,聯發科、聯詠、愛普都具備這樣的特色。

 

但用營收挑出「潛力股候選名單」後,財報所扮演的角色,是確保題材或營收成長不會只是「金玉其外」而已,若營業利益表現夠強,市場資金才會願意「把故事繼續看下去」。

 

陳威良以金麗科為例,該公司是少數可做到x86架構、5G運算相關伺服器CPU(中央處理器)的IC設計公司,在去美化政策下,中國將自主研發CPU使用在公家機關電腦的換機潮,估計將有八千萬至一億台的需求,金麗科搶占商機的想像空間自然可觀。以上這套故事十分甜美,重點是公司財報顯現的數字也算相得益彰,去年營業利益率從第三季由負轉正至二○.八%,第四季營業利益率四六.六%、毛利率八六.八%,加上今年前二月獲利成長十八倍、EPS達○.八九元,未來想像空間得以延續。

 

艾致富則以IC設計廠松翰為例。在產業題材方面,松翰受惠MCU(微控制器)需求供不應求,醞釀漲價效應,加上打入無線車用攝像領域,擁有IC漲價與車用趨勢「雙成長」題材。進一步檢視,其二○年營業利益年增率達二四一%,EPS達六.一一元,獲利成長性遠高於營收成長,代表其產品組合的確轉好;加上公司宣布配發五.七元現金股利,在IC設計股中殖利率名列前茅,本益比也相對較低,就是符合上述選股邏輯的黑馬股。

 

張捷則看好高毛利率的PPTC(熱敏電阻)龍頭廠聚鼎,去年毛利率四八%左右,過去四年平均配息八○%以上,是配息績優生。聚鼎原為蘋果供應鏈,出貨以應用於手機與電腦產品居多,在二月併購德國漢高散熱事業部門(TCLAD)後,成功切入電動車相關IGBT(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產品發展,為公司注入新成長動能。聚鼎前二月營收累積年增率高達六六%,法人預估獲利七元以上,市場給予二十至二十五倍的本益比,國票投顧預估今、明兩年EPS有機會達六.八元與八元。

 

郭恭克

 

存股族留意三陷阱

別看高股息就買  恐只是打腫臉充胖子

 

其實從上述各種選股邏輯可看出,財報終究是「落後指標」,其意義在於檢視個股的題材、營收是否具有足夠「含金量」;但反過來思考,若財報表現優異,近期營收卻出現疑慮,專家普遍認為,此現象同樣值得警戒,投資人斷不宜執著於「財報亮眼」而堅守持股。

 

以去年綠能產業的大熱門股世紀鋼為例,雖然去年第三、四季營業利益率從二五.八%跳升至二七.七一%,毛利率也維持在三一.七九%的歷史高水位,但反觀營收年增率自九月達歷史高峰期的二一二%,十月開始收斂至一三六%,截至今年一、二月年增率已分別降至五四%、十八%。營收雖然持續成長,營收年增率卻是一路下滑,股價也從去年的盤中高點一四五元,至今跌到一○五元附近,跌幅近三成。

 

對於高配息、高殖利率的存股族來說,又該如何檢視手上的持股標的?陳威良建議,投資人最好必須留意三個投資陷阱,第一是高配息非來自本業穩健成長的貢獻,僅是一次性的拉高股息,如皇翔於二○二一年公布配息四.五元,殖利率高達一○%,就是屬於建案一次性認列入帳。

 

第二是高配息必須現金流量穩定,否則就有不利長期財務結構的疑慮。以佳必琪為例,去年EPS達二.一三元、配息二.九元,但財報顯示每股自由現金為負○.四五元,對於長期存股族來說,就得多加顧慮。

 

第三是回到前述的選股邏輯,即使配息大方,但若基本面已由高峰往下,市場認同度恐怕還是易消難漲。以防疫股熱映為例,雖然公布配發十元高股息,但營收月增率連續三個月下滑,就是投資警訊。

 

陳威良

 

張捷

 

 

要續抱或該退場? 

可逐季檢視財報  用三高 一低挑好股

 

換言之,對存股族來說,現階段更重要的,是觀察持股成長動能是否逐漸趨緩,如電信三雄因資本支出龐大,近幾年獲利水準每況愈下,甚至每股自由現金轉為負數,如果要維持高配息將會愈來愈吃力。另外,屬於景氣循環股的鋼鐵、塑化股,其獲利與配息起伏變化較大,建議搭配產業週期作價差操作,獲利會比死抱領配息更豐厚,具體操作可搭配運用月KD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

 

對熱中存金融股的投資人,陳威良建議,今年更須持續關心總體經濟與央行的利率、匯率政策。金融股嚴格來說不是成長型類股,所以股價長期都有「天花板限制」,存股族若不懂得靈活操作,股價通常漲上去又跌回起點附近,倒不如把握「四月買,除權息賣」的原則,每年賺一波,將獲利放口袋。

 

而今年因為殖利率彈升,有利於金融股上漲,除權息前可留意是否漲到近年相對高檔附近,若股價表態明確,就可以先獲利出場,如富邦金在六十元、國泰金在五十五元、中信金在二十三元、玉山金在二十七元以上,均可考慮伺機找賣點。

 

存股贏家股海老牛則建議,以「三高一低」原則挑選高獲利、高營收成長率、高殖利率與低本益比標的,如卜蜂、義隆、智易都是他的口袋名單。至於調節存股標的,以「買進原因消失」為原則,當買進一家公司時,已對其財務體質與獲利成長性做過一番評估,並逐季檢視財報表現,如營收放緩、獲利連兩季衰退、三率明顯下滑等,就建議考慮賣出。他認為,今年存股族更要積極追蹤財報變化,培養與時俱進的趨勢觀察,才不至於賺了股息,賠了價差。

 

艾致富

延伸閱讀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2017-10-12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2015-01-24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2017-08-28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2017-08-30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