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德國不情願地對希臘提供金援,但是這波歐元貶值潮,確實對德國帶來好處。
成本降低造成德國產品的競爭力提升,就讓機械、汽車業在東亞市場大放異彩,將引導德國經濟在今年加速復甦。
「Nicht, Nicht, Nicht(德文:不)」,近三個月來,這是德國總理梅克爾最常在媒體面前說的話,一再地否認將提供希臘緊急金援,說話的神情嚴肅又果決,看來毫無退讓空間。但抵擋不住歐洲各國施加的壓力,德國還是屈服了。在歐盟和IMF(國際貨幣基金會)聯手提出的七五○○億歐元(約新台幣三十兆元)「歐元穩定基金」中,德國必須承擔一二三○億歐元的開支,這筆「不樂之捐」,實在讓德國民眾氣壞了,但德國納稅人其實不必太生氣,德國人感到憤怒,是有原因的。自從二十年前宣布東西德統一以來,德國平均每年耗資一千億歐元,用來改善各項硬體建設及修訂政策,只為了平衡東西德的建設差距;如今又要德國人額外花錢為鄰國消災,自然會在訴諸民意時遇到強大反彈。
高度倚賴出口 貶值成優勢 反映外銷強勁
「從前幫自家人的忙,怎樣都還說得過去」,政大國關中心美歐所副研究員湯紹成說,「現在要德國人援助『好吃懶做』的希臘人,他們當然不願意。」相較於勤奮的德國人,希臘人被貼上懶散標籤,可說其來有自,相較於年領十二個月薪水、法定退休年齡六十七歲的德國勞工,希臘勞工不僅可以年領十四個月薪水,還能在五十五歲的壯年合法退休,兩者待遇相差一大截;而德國付出比建設內政更高的成本,只為了換取「穩定歐元」這個紙上代價,也難怪德國民眾感到怒不可遏。
然而,禍福相倚,這次歐洲債信危機是否為德國帶來任何正面意義?答案是有,而且實際收穫可能很大。箇中關鍵,就是歐元。
今年以來,歐元對美元匯率最低來到一比一.二三美元,距離一月初的高點,整整貶值了一五%。對經濟成長高度倚賴出口的德國來說,這是非常巨大的利多。
「利多於弊」,湯紹成直接地說,在這波歐元貶值潮當中,德國企業和整體經濟受到的好處,將大過為歐元區域穩定付出的救援成本。他分析,雖然在德國的對外貿易中,有三分之二是與其他歐盟國往來,在歐元貶值情況下,德國受益並不明顯;但相對地,德國向美國、中國、日本出口的產品,將會因成本降低而提高銷路,讓德國企業充分感受到貨幣貶值的威力。
湯紹成解釋,德國對美國出口占整體貿易額六%、對中國出口占五%,這次歐元貶值,讓德國貨在中國、日本等東亞地區變得更有競爭力;這將使機械、汽車、醫藥、化工等德國產業,進一步在歐洲以外市場攻城掠地。
「中國汽車消費需求非常旺盛,這次北京車展,福斯集團(VW)旗下七個品牌就聯手包下整座展館,」富邦金控總經研究部主管羅瑋用另一個現象,詮釋了德國產品在海外受歡迎的情況。今年第一季,福斯汽車在中國累計賣出四十五萬輛車,數量比去年整整多出六○%,成長非常驚人。
成績如此亮眼,原因當然不只是中國正處於汽車熱潮而已。羅瑋解釋,由於人民幣匯率目前仍釘住美元,近來美元對歐元大幅升值,意義等同於人民幣對歐元升值,這使得德國貨在中國變得更物美價廉。
恐懼通貨膨脹 景氣回溫 不買股票愛黃金
羅瑋預期,由於中國推出的人民幣四兆元救市政策,含有大批獎勵建設方案,今年開始,完工的新廠已陸續進入裝機試轉階段,在價格更具競爭力之後,本來就以品質聞名的德國機械業,將更受中國企業青睞。而機械和汽車業,也將因此成為今年德國工業最亮眼的一群明星。
儘管產品在海外銷路大好,回到國內,德國企業還是得為了內需不振傷腦筋。甚至可以說,正是德國人節儉、不愛消費的民族性格影響,迫使德國企業必須走出國境,向全世界找生意。
德國人的理財習慣有多傳統?從儲蓄率一路攀升的趨勢可以略知一二。自千禧年的九.二%起,德國家庭儲蓄率一路攀升,到去年的一○.九%,已經是連續三年處於一○%以上的超高水準。另一方面,經常作為比較對象的日本,家庭儲蓄率卻在同一期間由一○%降至二.六%,由此可以看出,德國人的勤儉態度實在是十年如一日。
德國人的保守心態,表現在投資行為上,就是偏愛黃金。一家南非金幣業者發現,過去每次收到的金幣訂單,數量總在二千枚上下,但近期來自德國銀行的訂單,一次就要供貨三萬枚。幾乎可以說,德國人對黃金的強烈需求,是這波金價大漲的幕後推手。
羅瑋解釋,德國人熱愛黃金,原因除了擔憂歐元債信問題之外,恐懼通膨的歷史因素也是一大考量。在一九二○年代,德國經歷過貨幣價值減少九七%的惡性通貨膨脹,這段夢魘太過沉重,導致德國人見到景氣重新回溫,第一個反應不是感到欣喜,反而是搶購金幣藉以保值。
儘管德國人常因太過勤奮簡約遭歐洲人揶揄,但換個角度想,寧願買黃金也不買股票的德國人,見到西班牙、希臘等國過度擴張信用、嚴重超支的下場,應該會覺得自己的謹慎小心,才是正確的理財態度。
相對於歐盟其他國家深陷於債務的泥淖中,德國人愛儲蓄、勤勞的民族性與亞洲人相同,這才是德國真正打敗金融危機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