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吹起綠能風的同時,商辦大樓也悄悄開始了一場節能競賽。在綠建築之父羅伯.華生的協助下,最快今年年底台北一○一就能取得LEED認證。這將會對它帶來什麼影響?
早在二○○九年十一月,台北一○一在外牆上打出「LEED」字樣,宣布將花上近兩年的時間,投資約六千萬元,開始申請美國綠建築協會認證的綠建築標章(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相隔不到半年,一○年三月初時,顧問團隊之一、羅瓦樓宇國際(EcoTech International)創辦人羅伯.華生(Robert Watson),造訪台北一○一,了解申請認證的最新進度。「在我看來,台北一○一已經完成五○%的進度了,現在只剩下一些文書建檔工作而已。」他樂觀估計,最快在今年年底,台北一○一就能取得LEED認證。
有「綠建築之父」稱號的華生,自己就是LEED認證制度的設計者,三年前,他離開自己一手建立、負責執行LEED認證的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轉而到世界各國,尤其是中國與印度,推廣綠建築概念。有趣的是,雖然工作內容與建築緊密相關,但他大學的主修,反而是八竿子也摸不著邊的能源與環境政策。「大學的時候,我修了一門能源與建築的課,發覺這兩者之間其實有很大的關聯。」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華生指出,正是因為這門課的影響,讓他在大學畢業後,投身節能建築的研究。
取得認證不僅節約 經濟效益為節約效益十倍
旁人覺得毫無關係的建築與節能,在他看來卻是「關係大了」。「建築物,尤其是辦公大樓,其實是地球上最大的資源消耗者!」他進一步分析,地球上六五%的電力、四○%的原物料、還有超過一半的水,都被辦公大樓的日常所需消耗掉了。「原因很簡單:我們每個人一天當中超過一半的時間,都是在辦公場所中度過,能源消耗自然降不下來。」
藉由取得綠建築認證,減少能源消耗的成本,成為辦公大樓加入這場綠能競賽的主要原因。華生估算,經過LEED認證的大樓,在用水、能源消耗上,平均減少了至少三五%的成本。談起爭取LEED認證的原因,台北金融大樓副總經理楊文琪也表示,「我們每個月的電費支出將近台幣兩億元,只要能減少一○%,就是兩千萬元,對我們來說是個非常大的誘因。」
除了可以減少浪費,取得LEED認證,也為辦公大樓帶來意料之外的好處。華生透露,「我們發現,在這三五%的節約以外,衍生出來的經濟效益,還高達節約效益的十倍!」
這麼大的效益從何而來?他進一步分析,LEED認證關心的除了節約能源,也同樣重視良好的辦公環境。「有好的工作環境,員工做事的時候就能更專注,生產力自然隨之增加,穩定度也會隨之提升,流動率更會因此降低,」他強調,雖然這些效益不明顯,卻都能為企業創造真實價值。「在舊金山,有LEED認證過的大樓,空置率比沒有LEED認證過的低了五成,證明企業也認同我們的想法。」
「而且,良好的工作環境與節能不會互斥!」他舉例,許多辦公室採光不足,企業主為了省錢或節能往往捨不得開燈,結果卻讓員工的生產力大打折扣;「其實只要換透光度好一點的玻璃,再搭配室內的燈光設計,或者裝個感測器,辦公室裡沒有人的時候,冷氣、電燈就自動關閉。這些作法,都可以達到節能與提高生產力的雙重目的。」
綠能競賽 領先群雄 比高競賽 雖敗猶榮
而相較於各地其他興建中、可以從設計就導入節能概念的摩天大樓,已經完工多年的台北一○一,只能夠在既有的基礎上下工夫。「我們的租戶大部分都是國際企業,再加上節能減碳也已經是國際潮流,我們自己當然不能落後,」楊文琪舉例,為了節約用水,台北一○一內的水龍頭已經全面改裝成花灑式,甚至還要發放問卷,調查辦公大樓內上班族群的平日交通方式,計算碳足跡。「的確有點麻煩,但與租戶溝通後,大家還是都願意配合。」
華生也透露,雖然在美國已經有多棟辦公大樓取得LEED認證,但是像台北一○一這樣具指標意義的摩天大樓要取得認證,還算是首開先例。「就我所知,其他幾個同樣有指標意義的辦公大樓,像美國紐約的帝國大廈、芝加哥的西爾斯大樓,都在密切注意台北一○一的進度。」但他也提醒,取得認證只是節能的開始,「未來我們每五年就會重新審核一次,而且標準只會越來越嚴格!」
也許在比高度的競賽中,台北一○一已經把世界第一高樓的稱號拱手讓人;但是在越來越受關注的綠能競賽裡,可預期的是,「全世界最高的綠建築」,短期內應該還是台北一○一的囊中物。
從去年11月開始,台北101就積極申請LEED綠建築認證。(圖片來源/台北金融大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