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過年前,傳出了國華人壽出現潛在買家的消息,也讓保戶與接管的安定基金鬆了一口氣。然而,國華人壽的情況,非但沒有因為這些消息而趨於平靜,反而市場上各種議論聲四起。
安定基金幾乎掌控所有股權
如今,國華人壽這家擁有二百萬保戶的壽險公司到底歸誰管?眼看接管期限即將在兩個月後到期,未來如果安定基金退場,誰又會是它的新主人?
國華人壽被接管之後,金管會就委託「保險安定基金」接管國華人壽,換句話說,二百萬保戶的保單權益都能受到保障;而國華人壽也因為有了接管的保障,反而搖身一變成為同業口中的「國營壽險公司」。
安定基金接管國華人壽後,引發的最大爭議,就是去年十二月一日,安定基金對國華開第一刀,先減資三十億元(國華人壽原本資本額即三十億元),等於完全洗掉舊有股東,再增資六十億元對國華進行「補身」。
不過,這次增資對象除了少數員工之外,安定基金竟然是以洽特定人的方式,由安定基金自己直接認下所有股權;從此,安定基金的身分由原本的「接管人」成為「最大股東」,幾乎握有國華人壽全數的股權。這是國內過去中央存保公司接管多家商業銀行,從來都沒有發生過的方式,也讓外界對安定基金在國華人壽的角色另眼相看。
對此,國華人壽接管委員會主委、也是保險安定基金董事之一的葉啟洲表示,原本接管小組也曾請財顧公司詢問市場上的認購意願;但後來是考量如果第一步由安定基金先行認股,對內可安撫保戶與員工的心情,對外也可讓將來有意接手者更有意願,因此才在請示主管機關之後,決定由安定基金先行入股。
根據《保險法》一四三條規定,安定基金辦理的事項,除了法條明定的接管、清理、清算等,還包括「其他為安定保險市場或保障被保險人之權益,經主管機關核定之事項。」這也是日前安定基金入股國華人壽的法源依據。
此外,更令外界詫異的,就是接管的「保險安定基金」董事長江朝國,在國華人壽內扮演角色,也同樣有戲劇性的變化。
江朝國角色為何?
事實上,江朝國與國華人壽的淵源極深,早在國華被接管之前五年,也就是○五年時,江朝國就已應國華人壽已故的前董事長翁一銘之邀,在國華人壽內部擔任資產管理委員會的委員,監督國華人壽的投資與財務狀況,對國華的「病況」不僅知之甚詳,而且國華的一切功過,江朝國照理不能全然置身事外。
然而五年之後,國華病況加劇,最後等於壽終正寢,但江朝國竟然搖身一變,以安定基金董事長之姿,銜命接管國華人壽,難怪日前喪失經營權的翁大銘,要氣呼呼地跳出來表示,江朝國有「球員兼裁判」之嫌。
江朝國是早期保險界少數專攻保險法的大老級學者,二○○○年時,被當時的財政部長許嘉棟延攬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把原本是冷衙門的保發中心,改造成掌管費率制定、產品審查的強大智庫。此外,保險業界也流傳,○四年金管會成立後的第一任保險局局長魏寶生,就是江朝國舉薦而來,足見他與一般學者的不同之處。
「國華現在變成這樣,翁家自己當然得負最大責任!」一位資深國華內部員工批評,翁大銘不該把過錯都往外推;但他也質疑,「國華被接管前因為投資失利,造成最後淨值缺口急遽擴大,江朝國會不知道嗎?」
外界的質疑,江朝國也許心裡有數,因此安定基金內部成立一個「接管小組」專責接管事宜,由他的學生葉啟洲負責,再於安定基金董事會向江朝國報告。但江朝國為了與國華劃清界線,自己並不是小組成員。不過,外界也質疑,「目前安定基金手上就只有國華人壽一個案子,江朝國會不管嗎?」
而國華人壽淨值缺口雖高達六百多億元,但對買家來說,卻絕非毫無價值;相反地,二百萬張的保單、平均利率四%的保單品質,在潛在買家的眼裡還算姿色不差,這些潛在買家看到國華被接管後的處置,頗不認同。
葉啟洲坦承,從接管之初,就耳聞市場上有人對國華很有興趣,也證實國華人壽不是「賣不出去的貨」。而且自從去年年底安定基金正式委託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擔任財務顧問後,確實已經有數個買家向財務顧問公司表達入主的意願。
據了解,安定基金在農曆過年前已經把初步的標售程序送交金管會;因此,最快在三月初,金管會就能夠正式對外公開國華人壽的標售辦法,啟動安定基金的退場程序。然而,安定基金預定的接管期限就在五月四日,等於只剩下兩個月完成所有標售程序,「萬一真來不及,我們不排除延長接管時間」葉啟洲說。
然而,這也不免讓人產生疑問:如果真有那麼多買家對國華人壽有興趣,安定基金何苦需要在第一階段自己跳進來參與增資?而且安定基金從去年八月四日就開始接管,到去年底之前,其實有四個月的時間可以進行標售,為什麼會在接管期限只剩三個月不到才開始標售程序?
▲保險安定基金董事葉啟洲(左) 與副總經理謝良瑾(右)是國華人壽接管小組的主要成員。
標售時機是否太晚?
葉啟洲解釋,當初會把接管期限定在九個月,是參考過去銀行業被接管的經驗,「畢竟過去從來沒有壽險公司被接管過」;而在接管的這段時間內,安定基金也更換了新的會計師,把國華人壽所有的帳目整理清楚,為日後的出售做準備。
「接管委員會已經考慮過所有可能的解決方法,而其中的最佳方案,就是讓國華人壽能繼續經營下去,一定要弄清楚國華的財務狀況,買家才曉得自己究竟會買到什麼。」不過葉啟洲也承認,「現在看來,九個月要做完所有事情,的確是趕了點。」
葉啟洲表示,過年之前,金管會就已經向安定基金表達過,希望把國華標售辦法中,安定基金的「補助金額」再調高以減少潛在買家的負擔,甚至要把剩下一百億元的基金額度都投入增資國華;但安定基金卻堅持自己保留至少十億元,以防不時之需,這也是國華標售辦法遲遲未定案公布的主要原因。
實踐大學風管系主任彭金隆則觀察到,從去年十二月以後,安定基金正式成為國華人壽的大股東,整頓標售的動作才轉趨積極。「之前他們只是接管人,就算有人有興趣接手,也得考慮原有的大股東(指翁家);要等減增資完成,潛在買家才願意認真談。」
一位資深的保險人士表示,國華人壽一路走來命途多舛,先有翁家的經營不善,被接管之後,又遭到各方不同算計的覬覦,如果金管會真的念及二百萬張保單的權益,當務之急就是趕緊替國華在市場上找個有保險經營經驗的好婆家,才算是為保戶權益作最好的把關。
安定基金董事長現身說法 自稱不會是林華德第二
江朝國:三年到我就走人
陳樹2008年底任金管會主委、金融海嘯剛發生時,問我願不願去安定基金。我起初不願意,是他說要我幫忙建立保險業的預警制度,才說服我。沒想到安定基金才剛成立,連辦公室都還沒裝修好,就要接管國華;我自己也是當天才知道,完全沒有準備。
我曾在國華資產管理委員會當過委員,前後總共一年半的時間。那比較像是總經理的幕僚,剛開始是每周開一次會,後來慢慢變成每兩周一次,我們的工作也就是去開會,談不上做決策。這跟安定基金現在去接管國華,一點關係都沒有;國華現在也是由接管委員會負責,我就是在董事會的時候聽他們的報告,我自己沒有參與。
有人說我可能是第二個林華德,還說我以後會結合財團去買下國華人壽?我可以告訴你,過去幾年,的確有一個外國的資金操盤人跟我談過。他們希望等買下一家保險公司以後,請我去當董事長,我沒有答應,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所以,如果我真的要做,當年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等到現在?
安定基金當時增資國華其實不是增資,比較像是補助。以後國華如果有買家,我們可能就先減資再增資,讓新的投資人進來,不一定要用股權買賣的方式。換句話說,這些增資的錢,我們也不打算再拿回來,就是純粹幫助國華再站起來。
現在我的想法是,好好做完這三年的任期,然後就離開安定基金,回到學校去,更不可能去業界。我當年去當保發中心的董事長時,上任第一天就跟同事說過,三年後的今天,不管有沒有人接我的位置,我事情做完絕對走人;現在的想法也跟當年一樣。
(口述/江朝國 整理/蔣士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