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爆發大地震,對這個貧窮小國來說,地震摧毀的除了人命和建築物,恐怕還包括好不容易看到的經濟綠苗。
目前,海地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僅占全世界○.○一七%,但若與五年前相比,這個比率恐怕已經成長近一倍。
○四年,海地走出軍事政變,○六年十二月,美國國會通過《海地機會夥伴促進法案》,只要海地的成衣產品,原料有一半是來自當地、美國、北美自由貿易區,或其他該法案的受惠國,便能享有三年出口美國免關稅的優惠。
這項優惠,扭轉了外商對海地敬而遠之的態度;外商投資金額從○四年政變時的七百三十萬美元,一躍到○六年的一億六千萬美元。而海地的GDP也在○六年之後快速攀升,○九年GDP約七十億美元,與○五年相較成長六三%,與○三年相較更是成長一三一%。
如今,根據外電報導,大地震已讓不少有意投資海地的外資縮手;且根據海地開發基金預估,海地經濟將因此倒退二十年,多年的努力形同毀於一旦。
○九年曾造訪海地的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災後投書《時代》雜誌寫道:「海地沒有滅亡,海地人一定能扭轉宿命。」接下來,就看國際社會對海地的關注能有幾分鐘熱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