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產業大吹合併風,仁寶集團趁勢處理投資虧損的子公司,三個月內,仁寶總經理陳瑞聰左嫁統寶進群創、右送飛信入頎邦,一口氣把仁寶業外投資虧損的二、三名全處理掉。但在飛信併進頎邦消息公布後的隔日,卻不見仁寶股價反映「丟掉業外包袱」的利多,原因不難理解,雖然補了統寶、飛信這兩小洞,但即將正式購併的華映,卻始終被認為是仁寶未來的新錢坑。
攤開仁寶去年財報,在所有轉投資事業裡,虧損最嚴重的前三名,是威寶、統寶和飛信,去年共認列三家子公司二十六億元的投資虧損。雖然近來陳瑞聰順利處理掉統寶和飛信,但華映的大洞仍讓投資人心中烏雲密布。華映今年前三季稅後虧損二五八億元,若以仁寶計畫持股一九.七%的比重試算,假設華映未來營運仍無改善,三季時間,仁寶恐怕就要認列五十億元以上的虧損。
對比之下,威寶、統寶、飛信的「虧損貢獻度」實在是小巫見大巫,更不用說兩家已賣掉的統寶及飛信,前三季僅造成仁寶約六.四億元的投資損失。
儘管陳瑞聰希望透過「聚焦」策略,將事業核心聚集在NB和手機組裝,但只要威寶一天未見獲利,再加上華映這個新大洞,陳瑞聰恐怕還有不少的業外投資虧損要補。
對比之下,威寶、統寶、飛信的「虧損貢獻度」實在是小巫見大巫,更不用說兩家已賣掉的統寶及飛信,前三季僅造成仁寶約六.四億元的投資損失。
儘管陳瑞聰希望透過「聚焦」策略,將事業核心聚集在NB和手機組裝,但只要威寶一天未見獲利,再加上華映這個新大洞,陳瑞聰恐怕還有不少的業外投資虧損要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