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散戶眾志成城的力量,再次在台商發行的TDR身上見識到。受限籌碼不足,TDR紛紛出現高額溢價;證交所已準備增加公開資訊、修改發行規定,避免不理性的過熱交易持續延燒。
TDR之所以受人矚目的原因,是過去赴港上市的企業,近來陸續透過此模式回台交易,有意者多達數十家。由於投資人期待甚高,掛牌後股價紛紛「放沖天炮」,堪稱股市奇景。然而在飆漲背後,TDR溢價過高的情況,卻少有人關心。
十月八日,在香港上市的精熙國際正式發行TDR。生產數位相機的精熙,代號九一八八,股價表現果然如代號「就一發發」,以三根一價到底的跳空漲停,順利站上一○元價位。可觀的是,精熙連續兩日湧現百萬張漲停買單,這筆買盤除能完全吸納本次TDR發行額度,也占當日台股委買張數一成以上。高得罕見的比率,說明國內投資人鍾愛TDR,幾乎到失去理智的程度。
檔檔溢價 出手前應冷靜
實際上,國內掛牌的TDR每一檔均呈現溢價,並非只有精熙如此。例如在新加坡掛牌的醫材廠美德醫,TDR溢價就整整高出原股三倍,幅度令人咋舌。另一方面,引發股民轟動的中國旺旺,也較原股溢價二五%;至於掛牌首日吸引二○四萬張漲停買單的巨騰國際,溢價更近七成。
投資人對TDR滿懷期待,和二十年前股民熱炒封閉型基金,故事情節幾乎如出一轍。當年大盤一路直奔一萬兩千點,建弘福元、國際國民、中華成長及光華鴻運等四檔封閉型基金,溢價最高曾經超過二○○%。但台股泡沫瓦解之後,這四檔基金也隨之重挫,又回到折價狀態。
民國七十九年的封閉型基金,之所以被散戶當作炒作工具,原因在於籌碼有限、僧多粥少;目前的TDR,正好和當年的封閉型基金有些許相似。企業返台所掛牌的TDR,一單位多代表一股普通股,在標的相同的正常情況下,兩種投資工具價格應互相接近。如果落差太大,不是原本掛牌的股價過於委屈,就是存託憑證被本地資金過度拉抬。目前看來,以後者的可能性較高。
原股和TDR的價格差距,也會進一步影響投資人決策。對看好公司長期經營者來說,只要匯率維持平穩,低溢價將使買進TDR等於買進原股;如今兩者價差極為明顯,理性投資人若要進場,不如將本求利、考慮至原掛牌市場買進。也就是說,只有打算趁新股蜜月期撈一票的投機者,才會在本地市場爭搶價格高估的TDR。
平息狂熱 得研擬修法治本
證交所副總經理朱士廷指出,十月中旬開始,證交所網站將啟用TDR的溢價查詢功能;屆時,投資人只要上網點閱,就可比較TDR與原股的溢價幅度,估計將讓部分一心想追高的散戶收手。
但標示溢價幅度只是治標,想平息TDR狂熱,得由籌碼不足的根本問題下手。朱士廷指出,證交所正研擬修訂TDR發行規定,現行「逐次申報發行制」,未來將改為「總括申報分次發行制」,可減少逐次申報造成的時間差,讓籌碼充分流通;證交所還考慮放寬發行條件,朝「非參與型存託憑證」發展。
目前開放交易的TDR,都是採發行公司與存託行庫簽約、定期提供財務資訊給存託機構的「參與型」TDR。由於投資人看好買盤多於公司撥出的TDR額度,在逐次申報制的延宕下,造成股價接連跳空漲停。
若主管機關能進一步開放「非參與型」存託憑證,投資銀行、券商等外部機構,都可以從原上市地點提撥持股至國內保管機構,藉此發行TDR。有了外部籌碼挹注,TDR溢價預料將逐漸緩和。然而目前「非參與型」TDR仍停留在研議階段,何時通過仍是未知數。
散戶對TDR熱烈捧場,固然是活絡國內資本市場的一樁好事,但是,許多投資人並未發現,多檔TDR都是由大股東提撥持股,投資人繳款並非襄助公司營運,反而成就大股東個人的身家財產。
由此來看,投資人出手買進之前,實在應該多加觀察,避免被套在高點,造成另一次財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