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金控經營績效評比結果」出爐,國泰金雖然繼續穩坐龍頭,但專家表示,明年就可能被第二名的富邦金超越;而吳家的台新金、新光金卻雙雙跌落後段班,金融海嘯大浪迎面襲來,讓台灣金融世家的實力有了微妙的變化。
國泰金再度蟬聯龍頭寶座,富邦金和去年一樣緊追在後;得分相同,排名並列第三的是華南金與中信金,二者整體排名都較去年明顯進步,尤其是中信金從雙卡風暴的泥濘中走出,逐漸恢復往日的獲利風采,名次一下子較去年前進七名;排名殿後的三家分別是新光金、國票金與日盛金,當中變化最大的是從去年探花跌落九個名次的新光金,並且與台新金控都落在十一名以後的後段班。
金融海嘯對各家金控最殘酷的打擊,就是全球股市的重挫,連帶的重創了各家金控的海外投資部位。二房債券、雷曼兄弟倒閉等事件導致海外資本損失與匯率損失的「雙殺」現象,因此檢視國內金控體質的第一件事,先從關鍵的獲利能力看起。
做投資的都賠錢,有存放款的穩下來
在合併考量資產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和每股盈餘後,發現第一金、華南金和富邦金位居前三名,敬陪末座的三家是台新金、新光金和日盛金。和去年評比相較,十四家金控中進步最大的是前進了六個名次的中信金(今年第四),新光金排名掉了六個名次;衰退最多的,則是從第三名跌落到第十名的開發金。但由於台新金連續三年都排在第十三名,使得吳家的兩家金控都名列末段班。
「這次調查則指出,在風暴下,做投資的都賠錢,有存放款的反而可以穩下來。」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沈中華表示,大環境趨勢還是主導了大部分金控的獲利狀況,例如○一年網路泡沫的時候,金控只要是做企業放款的都賠錢,到了○六年,以消費金融為主的金控受到雙卡風暴衝擊,也都賠了錢。
實踐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彭金隆指出,壽險公司海外投資部位很大,因此也受創最嚴重,再加上去年又是低利率,因此,即使為了呈現一家金控中、長期的財務績效而考量了各項指標過去三年的平均表現,但新光金的衰退仍非常明顯。
「相較於國泰金控,新光金控的雙引擎沒有發揮作用。」彭金隆分析說,兩家金控的結構類似,都是以壽險為主體,並加上銀行業務而成為集團成長的「雙引擎」,雖然國泰金的財務績效排名也較去年衰退四名,但國泰世華銀行的獲利挺住了國泰金,而新光銀行表現卻平平,金融界普遍認為新光金像一架飛機,「左引擎熄火,右引擎無力」。
針對這個現象,前紐約銀行中國區總經理龔天益表示,財務績效對一家金控而言具有關鍵指標:「可以看一家公司是不是生意做得很大,卻都不賺錢?」他以過去的日本銀行為例,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大而無當,等於做了一場白工」。
在國內,金融海嘯後也必定將各家金控打回原形。從這次評比看來,受損最大的是吳家,新光金遭到連動債、外匯損失拖累,台新金則是在去年九月存款大幅下滑,要不是當時行政院出面答應百分百存保,將面臨嚴重的提存危機。單從財務績效指標衡量,同屬蔡家的國泰、富邦就領先吳家的新光、台新許多。
元大金經營品質最佳,永豐金進步最多
獲利如攻擊,避險如防守,在納入逾放比、資本適足率等項目形成經營品質績效評比後,各家金控排名又略有不同,在這一回合,台新金排名勝過國泰金,富邦金三年來穩住第二,新光金則是吊車尾。
元大金因為在資本適足率排名拿下第一、在證券營業波動評比項目位居第二,使得整體指標得到最高分。由台灣銀行為主體的台灣金控則是承襲優異資產品質,在此項目拿下第三,緊追在後的是中信金。值得注意的是,金控規模只排名第九的玉山金卻在此項評比中打進前五強。最佳進步獎由永豐金獲得,由第十名擠到第六名,台新金則是進步三名次至第八,而衰退最多的是排名第十二的國票金和由去年第五名掉落到第十名的國泰金,二者均下滑了五個名次。
弔詭的是,國泰世華銀行在逾放比、資本適足率表現均優於台新銀行之下,為何台新金控的經營品質排名卻領先國泰金控兩個名次。彭金隆解釋說,因為去年國泰金控在壽險本業的表現普通,保單繼續率不高,因而拉低了整體分數。
若考量購併ING,富邦策略績效排名可能超越國泰
排名第三的是台灣金控,而三年前評比還在第十名的兆豐金,今年打進到第六名;台新金去年第八,今年第十;永豐金自去年第六名退步到今年第九名;中信金從去年的第三名跌到第八名,也是衰退最大的金控。沈中華指出,有策略的金控會越來越靠近榜首,投資在錯誤產品的金控則痛失市場與利潤,評比排名也會往下掉。
值得一提的是,富邦金雖然在策略績效指標評比中排名只有第七,但此評比尚未考慮去年購併ING安泰人壽的效應。彭金隆表示,若將富邦金購併後在壽險業務上市場排名第四,總保費收入及初年度保費收入(FYP)的市占率直接躍升至第二的效應加入評比,今年內富邦金有可能會超越國泰金。
龔天益指出,對於富邦金的急起直追,國泰人壽反應最敏感,自副董蔡鎮宇喊出市占率目標重回三成之後,還選擇和中國信託結盟讓全國一百多家分行及網路銀行銷售國壽的保險商品,企圖阻斷富邦金在壽險市場上的蠶食鯨吞,兩個蔡家在壽險市場上的廝殺,特別引人關注。
「過去十年,富邦金一直是有策略的銀行。」龔天益認為,一家金控最怕就是沒有明確策略,和稀泥的結果會導致做這個賠、做那個也賠。富邦金也曾在一九九八年的本土金融風暴受過傷,但自從購併台北銀行開始,陸續以香港富邦進軍中國大陸、入主廈門銀行、購併ING安泰人壽,現在又進軍有線電視頻道,明顯看出富邦是一步步踏穩,向前邁進。
最後一回合的公司治理項目評比中,在考量了董監事持股質押比率、外資持股比率及獨立董監設置比率等項目之後,國泰金、富邦金穩居一、二,新光金由去年的第八名跌落到十一名,台新金則維持和去年相同排名,落在十二。蔡家和吳家的金控在此項目差距大幅拉開,主要是新光金、台新金董監質押比率過高,以及獨立董監設置比率不如國泰、富邦。中信金雖然在公司治理項目排名第八,但在董監事持股質押比率評比項目殿後,這也是中信金惟一吊車尾的項目,而中信金在外資持股比重評比,則得到第一。
考量大陸效應後,排名可能會和今年大不同
整體排名來看,具有官股的華南金、第一金也進了前五名,彭金隆指出,這是因為銀行賺錢、公司治理得分高,以及規模大、資本適足率夠穩,使得整體表現穩健,「不一定比別家好,但沒有其他家摔得慘。」
令人感觸較深的是,三年前,雖然台新金因為現金卡風暴而表現黯淡,可是新光金控排名連年進步達到巔峰的第二名,去年還排名第三,沒想到一場金融海嘯下來,卻大幅衰退,見證了金融市場無情的洗牌,然而市場亦期待見到新光金、台新金經營團隊的振作。
明年,金融界擁有兩岸題材的想像空間,各家金控面對不同的機會與風險,有些金控已繞道入主大陸銀行,有些才剛拿到辦事處資格,因此考量大陸效應後,排名可能會和今年的表現大不同。沈中華認為,過去幾年金控經歷了企金、消金、財富管理的循環,能做的市場好像越來越少,現在有了「新大陸」在眼前,總是有新機會,但未來應注意政治風險。
彭金隆表示,即使兩岸政府簽下了MOU(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但來自大陸的效應不會那麼快浮現,分行數也不會一夕之間暴增,說不定有些金控公司剛去還會虧錢,因此後續效應還有待觀察。
金控公司整體經營績效評比(FOCAS)
本次年度評比是由台灣金融管理學會第四年舉行,由台灣大學財金系教授沈中華、陳業寧,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黃河泉、實踐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彭金龍,針對國內15家金控進行FOCAS系統評比。FOCAS是一種排名評比(ranking)而非評等(rating)的觀念,同時考量財務獲利指標及非財務指標,考量各金控擁有不同子公司之經營特性。
評比主要從四大指標進行分析,首先從財務報表著手,以財務績效指標評估過去財務績效,再用資本適足率等經營品質指標衡量現行經營品質,從策略績效指標評估未來長期潛力,最後考量董監事質押股票比重等公司治理指標。四大指標選取具有涵蓋過去、現在與未來績效的概念,得分愈高者排名愈前。
評比一家金控並不是規模越大就越好,以經營品質指標為例,許多金控業務廣泛,卻沒有一樣做得好;而策略績效指標主要是看金控是否將資源投入在具有成長動能的市場,以及在該市場的市占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