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八八水災,台灣人很難相信五年前電影《明天過後》的情節,會活生生的上演,被世界銀行視為水災、旱災和地震等三大災害交替發生率最高的台灣,世紀巨變恐未畫上休止符,明天過後,我們該如何與水和平共處、降低老天爺的懲罰……?
人不能勝天 而要服天
「人定不能勝天,惟有和平共處!」參與二十多年台灣水患治理的水利署副署長吳約西語重心長地說,人類締造了文明,但遭逢大自然的反撲。
吳約西以在二十世紀治水防洪傲視全球的荷蘭為例,這個原本相信人定勝天、而與海爭地的國度,近年來竟也無法抵擋氣候巨變下的連年水患,致使政策大轉彎,決定「還地於天」,開始撤守填海造陸的土地。
「從荷蘭人的投降,等於宣示了人類無力回天。」吳約西沉重地說,治水就像人和大自然共組家庭,要杜絕水患,就得先了解「老天爺有多生氣!」
根據水利署長陳伸賢指出,國際媒體列舉去年全球十大災害,其中竟然就有七項與水旱災相關,顯見治水已成為全世界不可忽略的難題。然而,水患最明顯的源頭,即是「極端氣候」的形成,而最讓台灣備受威脅的則是「降雨極致化」。
以八八水災來說,當時在南部山區每小時降下逾二百毫米的雨量,足足是氣象局大雨標準四十毫米的五倍。
而除了量的極致,還有時間的極致,攤開台北氣象站近一○三年的觀測,整個大台北地區年均雨量大增兩百六十八毫米,但平均降雨天數卻減少二十七.八天。影響所及,不但導致枯水期延長,水庫、攔沙壩集水時間少,水資源運用效能降低;而大雨來臨時,河道的疏洪空間不足以容納突如其來的流量,以往治水工程年限縮減、不堪負荷。
因此,年年在雨季飽受水患之苦的台灣人,卻得在枯水時期擔心旱災,「台灣年總降雨量是全球二.五倍,每人平均分得雨量卻只有全球的五分之一。」
根據世界銀行評估,台灣是全球水災、旱災、地震交替發生率最頻繁的區域,「台灣其實擁有世界級的治水水準,卻因為處在世界級的險惡環境,而使得水利工程難上加難。」陳伸賢一語道出台灣水患問題癥結。
以目前台灣治水工程最完善的淡水河流域來看,當初設計的防洪最高保護標準為二百年,也就是足以防範二百年才發生一次的水患標準;但偏偏目前洪水衝擊程度,早已突破先前的定律,過去千年一次的大洪水,現在則是兩百年就會發生一次。
「因此,台灣要治水,就得改變傳統以工程手段為主的心態!」吳約西認為,台灣治水多是災害導向,也就是依個案解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以日本為例,吳約西舉出先進國家都採流域綜合治水,治河川也治流域,採工程和非工程並行的綜合治水,甚至非工程手段還重於工程手段,對此,他提出治水三部曲:
步驟一 避災
此外,由於治水為流域綜合治水,跨足部門眾多,因此得要結合流域上下游各機關權責,統籌辦理。如上游的國土利用開發與治山防洪、林地的開發管制就需要農委會辦理,而水利署則負責中游的河川築堤排水,至於下游各縣市管轄河川的治理,和都市排水則需各地方政府配合。
因此,建議可設置如國科會般專職專責單位的流域管理局,藉由單一窗口、統籌協調以加速河川復育。
節流亦是治水之道,為此,得做到用水量的總量管制,計畫由未來每年用水總量管控在二百億噸以內,且由以往的「以需訂供」開發模式,改為「以供訂需」,同時區域間和產業間得有完善的用水配置計畫。
步驟二 減災
「最重要的就是水量配置。」吳約西指出,這指的是滯洪、蓄洪、疏洪、分洪的概念,也就是在集水區運用人為滯洪涵養分配,減少水患,進行下水道分配、滯洪調節分配及河道分配等;而在枯水期時,運用河川疏浚工程整理河道,以免雨季來造成堵塞。
以日本為例,為了治理水患連年的東京都,就在城市裡設置了三千多個滯洪池。其中不乏將原本與地面齊平的網球場、操場挖地,平時為運動場,水患來時就成為排解洪水的蓄水池;甚至也將公園地下的停車場當成洪患時的滯洪池。以位於橫濱市的世界杯足球場主場館為例,其地下停車場就是蓄洪的戰備地。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目前已著手建置五十個大型滯洪池,未來可望紓解水患的危害。
步驟三 防災
「防災如作戰,防水、防土石演習已刻不容緩。」吳約西指出,近年的地震、水患、土石流已奪走無數台灣人性命;地震、水災的逃生教育,已和年年舉辦的防空演習一樣重要了。因此,政府應盡速研擬正確的水患或土石流襲擊時逃生法,教育民眾。
另外,根據日本的經驗,當土石流來臨時,完善的保全計畫才是減少傷亡的最佳良方。因此吳約西依據日方的經驗建議,土石流高危險區應列冊編號控管,平常就得做好任務編組,負責警報以及災民撤離疏散。
總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類依水而生已超過千年,但如何能讓山水不成為猛獸,不禍延子孫,端看聰明的人類,如何「人定『服』天」了!
■台灣史上雨量最大的莫拉克颱風
——各地區觀測站單日降雨量排行榜 (單位:毫米)
1 屏東縣三地門鄉尾寮村 1403 2009.8.8 莫拉克
2 高雄縣桃源鄉溪南 1301 2009.8.8 莫拉克
3 高雄縣桃源鄉御油山 1283 2009.8.8 莫拉克
4 花蓮縣秀林鄉布洛灣 1223 1997.8.29 安珀
5 嘉義縣大埔鄉馬頭山 1212 2009.8.8 莫拉克
6 高雄縣六龜鄉新發 1190 2009.8.8 莫拉克
7 嘉義縣竹崎鄉奮起湖 1185 2009.8.8 莫拉克
8 嘉義縣竹崎鄉石磐龍 1181 2009.8.8 莫拉克
9 屏東縣瑪家鄉 1181 2009.8.8 莫拉克
10 高雄縣桃源鄉小關山 1177 2009.8.8 莫拉克
■「河水不會忘記曾經走過的路」
——面對88水災的智慧與勇氣
50年最嚴重的水災為台灣帶來世紀大浩劫,山崩、橋斷、家毀、人亡;猶如50年前的87水災重現,儘管科技昌明,仍抵擋不住老天無情摧殘,造成難以估計的傷害。面對這次災難,台灣除了應該檢討救災的效率外,似乎更有必要重新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讓「明天過後」的台灣,能以新的姿態重新站起來。
從一條河流看莫拉克災情
災情1
原住民老人經常告誡年輕族人的一句箴言;「河水不會忘記曾經走過的路」。當莫拉克颱風降下超大雨量之後,奔騰的惡水從山巔下竄,幾乎是無堅不摧,沿溪盡見山崩、路毀、斷橋、潰堤、毀村、奪命。水是生命的要素、最柔軟的物質,但也是最無情、最強大的摧毀力量,讓出水路,似乎也是保命的必然。
災情2
新中橫公路自開通之後,道路大小崩塌情形就持續不斷發生,當1986年賀伯颱風首次重創新中橫公路之後,從此就被冠上災難公路的封號。當921大地震、桃芝颱風、敏督利颱風相繼肆虐新中橫沿線聚落之後,更成為台灣的明星災區。
災情3
隆華國小是台灣少數同時遭遇土石流、地震、洪水衝擊後,仍能夠快速整建,並越蓋越完善的學校,但豪雨對它顯然不曾手軟,而且力道越下越重,使它不得不向大自然低頭。
災情4
日治時期,新豐村北邊的濁口溪是沿著山腳向南流的,日本人卻幫它轉個大彎,轉向西匯入荖濃溪,導致二股大水擠在一條水路,雨量過大時,河水當然會沖破堤防,走回老路,致使家園難逃惡水吞噬。
災情5
旗山溪上游的高雄甲仙鄉小林村,遭到堰塞湖與山坡地滑的衝擊,導致幾近滅村的災難。倖存的村民,到目前還無法相信,這一片先民世居了幾百年的福地,怎會在轉眼之間就被土石吞噬,這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災情6
林邊鄉竹林村的老人說,河川水利單位把周邊水系的排水大量匯入林邊溪,加上林邊鄉的地層早已嚴重下陷,以及堤防工程未隨著集水區環境的改變及時加固,導致堤防潰堤,溪水沖進村莊。當積水慢慢消退之後,人們的憤怒與口水,可能越積越高。
災情7
道路變水路、二樓變一樓,裝甲運兵車、成為發放物資的救難車,莫拉克颱風所帶來的「水」,改變了我們的世界與認知常識。
災情8
豪雨重創南台灣ㄧ周後,佳冬鄉焰溫村積水仍超過70公分,水面漂浮著的大大小小魚屍,經過太陽曝晒腥臭沖天,公共衛生環境相當惡劣,如果未能及時清理,可能導致其他疫病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