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領域,巴菲特和索羅斯理念南轅北轍,操作手法也相當容易區分。例如在金融海嘯發生後半年內,巴菲特只買進十五種股票;但同一期間,索羅斯卻買進了一一四檔個股。
巴菲特習慣買進後長抱的價值型投資,往往等到股價被嚴重低估時才出手大買。由於機會難得,巴菲特的交易頻率並不高。截至今年第一季為止,波克夏.海瑟威公司名下仍維持四十一檔持股,沒有新增標的。
索羅斯則屬於「見縫插針」型的炒家,只要獲利機會較大,並不介意在高點冒險追逐標的。同樣在今年第一季時,索羅斯的投資公司就有九十二檔持股,整整比巴老的標的多一倍。
但性格迥異的兩人,也有英雄所見略同的時候。根據追蹤兩人動態的財經網站分析,巴菲特和索羅斯的投資組合中,共有五檔個股,康菲石油(Conoco Phillips)、美國能源大廠NRG、家用建材商家得寶(Home Depot)、家飾公司Lowe's以及零售龍頭沃爾瑪(Wal-Mart)重疊。從產業區分,可以看出其中有三檔零售股及二檔能源股。
從兩人的選股邏輯看,巴菲特偏愛基本面穩健成長的企業,而索羅斯只對「炒得起來」的公司懷抱興趣,零售和能源產業是否真的「能放能炒、長短相宜」,值得投資人多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