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選部部長楊朝祥關切下,「波蘭習醫台生不得直接參加國考」的政策出現變數,一星期後,考選部政策大翻盤,其中過程被外界質疑黑箱作業、祕密決策、包庇護航,箇中內情啟人疑竇。
然而,這項兼具法源基礎、輿論支持的合理決策,卻在一周之內翻盤逆轉。七月十五日,考選部召開審議委員會,由政務次長董保城擔任主席,推翻了一周前的決議,事隔一日,火速寄出准考證給三十五名波蘭習醫台生,開放參加醫師國考,並得事後再補實習學分。
暫不論波蘭醫學教育完整與否,單就決策反覆的過程,其草率與不透明的程度,已足令人提出「考選部放水」的質疑。
決策不透明引發「放水」說
此外,在七月十五日的會議中,考選部審議會對於先前決策的翻盤,並非經由投票表決,而是採取通常慣用於低度爭議事項的「共識決」,這意味一切決議幾乎交由主席自由心證。對此質疑,董保城表示,過去考選部審議會一向都是採取共識決。
據與會教授匿名向醫學生聯合會揭發,部分委員不贊同簽訂行政契約,讓波蘭台生先國考再實習,但這些反對意見,僅被寫入會議紀錄。而「會議紀錄從來沒有公開過!」董保誠說。
在一連串給人「黑箱作業」觀感的過程後,考選部又未主動對外發布決策轉彎的消息,相較七月九日以新聞稿形式將「不准報考」的決策昭告國人,七月十五日決策翻盤後卻默不作聲,這種低調讓外界形容「真的像賊一樣,偷偷摸摸幹了壞事,幹完了,當然怕被發現。」對此,董保誠表示不公開消息是「怕影響學生考試情緒」。
標準不一引發台灣生反彈
但這guts一字,聽在台灣醫學生聯合會副主席柳林瑋的耳中更覺諷刺。他表示,一位陽明醫科的實習醫生,日前因車禍中斷實習兩個月,必須到今年八月十五日才能補滿學分,實習時數僅差兩星期,考選部就要求他明年再考,與從沒實習的波蘭台生相較,兩者際遇簡直是天壤之別。
波蘭台生未經實習是事實,未實習者不得參與國考是《醫師法》的規定,這條規定猶如一道保護國人醫療品質的重要防線。考選部疑似放水,恐怕也鬆動了這道攸關國人健康的重要防線。
■一分鐘看懂「波蘭醫生」爭議
1.為何台灣學子選擇到波蘭習醫?
2002年起,台灣《醫師法》允許歐、美、日、加拿大、南非、澳洲、紐西蘭、新加坡及香港等地的醫科留學生,不必經過平均錄取率3%的學歷甄試,即可參加錄取率超過90%的醫師資格國考。
由於《醫師法》將歐盟視同歐洲,東歐醫科國際班學制較短,所以光是波蘭一地,就有600餘名台生在此習醫。
2.波蘭學生是否有實習?
見習屬於觀摩教學,實習則是實際動手,而東歐醫科國際班將臨床見習(clinical practice),安排在一、二、三年級,台生因不諳波蘭語,通常在暑假會申請回國見習,但本質上並沒有實習。
3.波蘭醫學生考試資格的爭議點?
東歐醫科國際班並不包含實習課程,根據《醫師法》第四條,不能參與醫師國考;但2005年以來,考選部已經放行許多波蘭台生參加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