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六四噩夢,讓李祿必須在極權政府的追殺陰影下,逃往西方世界;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努力,當年無力將西方普世價值帶入中國的他,現在,要用西方社會的資金,協助祖國成就另一種進步。
二十年能有多少改變?在中國擁抱資本主義、經濟實力大增後,二十年前在天安門點燃的民主火苗,熱力日漸薄弱;不過,一些當年民運人士,卻因為全力投靠市場,已非吳下阿蒙。當年的學生領袖——李祿,就是其中一個重要代表。
一九八九年時的李祿,是手無寸鐵對抗極權政府的窮學生;二十個寒暑,這位現年四十三歲的前學運領袖,已經「脫胎換骨」成為縱橫好萊塢及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甚至在去年九月,領著中國新一代創業家——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進入了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家族懷抱。
在中國政府的文件上,從南京大學北上的李祿與柴玲、王丹及吾爾開希,同列「天安門學運」的首惡分子。
中國政府鎮壓學運之後,李祿與其他學生領袖一樣,在眾多勢力的營救下,輾轉到了美國名校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在諸多民運人士中,他的學業表現相當亮眼,不僅順利拿到了經濟系學士學位,還一口氣念完了法律系及企業管理研究所(MBA),成為哥大有史以來,連拿三種學位的第一人。
工讀時找到進創投的敲門磚
李祿不只是學業,在事業經營上,也完全不落人後。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期間,李祿利用暑假進入了美國最頂尖的律師事務所Simpson, Thacher & Bartlett工讀。這家有百年歷史的律師事務所,與華爾街一些大型私募基金,如KKR及黑石(Blackstone)關係密切,透過這層關係及過人的社交能力,李祿找到進入金融投資的敲門磚。
更重要的是,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期間,李祿花了四個月協助大客戶Allen & Company的法律諮詢工作。Allen & Company在美國媒體產業的購併活動中相當活躍,李祿因為這層關係一腳跨入了電影產業,也同時架起了好萊塢的人際網絡。
畢業後,李祿進入華爾街投資銀行Donaldson, Lufkin & Jenrette,在企業金融部門任職。台灣讀者對這家銀行可能不熟悉,但它早在一九五九年就已成立,在美國金融圈就頗為活躍;尤其是在高利率債券市場操作及承銷,更執華爾街牛耳。二○○○年底,瑞士信貸砸下一一五億美元,買下這家公司。
不過,李祿在這家公司過得並不愉快。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碰到了一位曾聽過他演講六四民運的紐約地產開發商,了解他在投資銀行碰到的困境及想法之後,索性拿出二百萬美元,鼓勵李祿自行創業。
有了金援,李祿的喜馬拉雅創投(Himalaya Capital Ventures, L.P),在一九九七年成立。當時正值網路狂潮,李祿在創投界頗為活躍,投了幾個還算受到矚目的案子,並在○二年應邀到美東玉山科技協會演講。
喜馬拉雅投資公司股東名單,不乏美國投資界赫赫有名之士:像是澳洲媒體大亨梅鐸的重要投資助手Stanley Schuman、全球前三大私募基金KKR的創辦人Jerome Kohlberg、美國主要出版公司藍燈書屋前執行長Robert Bernstein,甚至還有著名搖滾歌手史汀。
Jerome Kohlberg在接受《New York Observer》雜誌訪問時曾說,投資李祿的喜馬拉雅基金,「違背以往自己小心謹慎的投資性格……可能是久仰〈民主運動〉,希望李祿能有一個成功的事業,為中國帶來民主,把中國帶向新世紀!」
李祿開朗大方的性格,似乎頗能融入西方社會;在接受媒體訪問談投資時,還不避諱以「女性性高潮」比喻西方資本市場的魅力。他在網路狂潮時正式進入資本市場,正當市場相信網路科技將讓「衰退」這個字眼走入歷史時,他卻認為市場總有起落,就像女人對性的態度一樣,「總是會有冷卻的一天!」
除了新創產業,李祿同時在紐約以自己的英文縮寫為名,成立L L Investment,從事避險基金操作。不過據了解,這個避險基金在○四年左右轉型為以長期投資為主的投資公司,並在隨後看中比亞迪及其創辦人王傳福的發展潛力,成為比亞迪的重要股東之一,持股比重達二%。
讓股神投資比亞迪的關鍵人
在投資界打滾多年,李祿深知要長久經營投資公司,除了投資眼光,找到實力雄厚的金主也一樣重要。在LL Investment 轉型同時,李祿引進了一位重量級的股東——股神巴菲特最重要的事業夥伴曼格(Charlie Munger)。就是因為早先建立的關係,曼格才會力薦波克夏集團投資比亞迪,讓王傳福在今年的波克夏股東會上出盡鋒頭。而李祿不僅在股東會現場充當翻譯,介紹人,還不斷穿梭引介美國知名人士讓王傳福認識。
對於民運往事,李祿不願再提,確實,民主在中國,一直是最難落實的終極理想,中國國民在中國政府的影響下,對於這些站在歷史轉折點的天安門學運領袖,夾雜太多複雜的期待、不解,甚至怨恨。
而這些當年勇敢的年輕學生們,在歷史巨浪前,不過也是一介凡人。也許,對於李祿來說,向西方社會推銷中國電動車,比對同胞闡揚民主,掙扎少些,也來得更容易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