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金融海嘯「洗禮」後,官員財產公報再次出爐。最受外界關注的資料,還是閣員名下的連動債。然而上一次在劉兆玄個人資料中的一八九○萬元連動債,這回卻銷聲匿跡。行政院指稱,這是因為法務部在去年底裁決,連動債商品由於性質特殊,為避免申報及審核發生困擾,因此不必申報,並非如外傳閣揆「賠很大」。
行政院把皮球踢給法務部,輕巧帶過眾所矚目的財產認定問題,但此舉可能引發更多爭議。主要原因是,無論金額或占總財產比率,連動債都是部分閣員主要的財產項目,如果「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似乎和當初設立申報制度的本意大相逕庭。
例如在前次公報,申報連動債等衍生性商品的官員就達十二人。除了劉揆之外,在內閣位居重要職務,且申報持有連動債達數百萬元者,還有行政院祕書長薛香川、政務委員張進福和農委會副主委黃有才。再如青輔會主委王昱婷,前次申報十六檔連動債,共計五四六三萬元,幾乎占有價證券總額五成,如果這項資料隱而不顯,財產全貌勢必嚴重失真。
在外界質疑聲中,法務部總算發出聲明,表示該裁決「仍有商榷餘地」。看來法務部雖然身處兩難,但也算是從善如流,政治神經頗為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