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總統上任後,執政黨黨務系統和行政部門就因組閣問題互有心結,面對執政成績不良、立院問題不斷,黨、政系統的互相指責,更加深彼此矛盾。苗栗立委補選挫敗,是否成為執政黨內鬥的觸發劑?成為政界焦點。
正如同總統府祕書長詹春柏,在十六日面對媒體追問苗栗選舉結果時不耐煩地回應:苗栗的立委補選,「只是」地方的選舉。
沒錯,立委多一席,或少一席,都不影響國民黨在立法院裡絕對多數的優勢現狀,就算是台北市大安區的立委補選,國民黨提名的蔣乃辛要是也失利了,在立院的權力版圖上,也不是了不得的大事。
不許黨 「騎馬上京城」
只是,執政黨不能不緊張,因為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從去年五月就擔憂的事,至此算是出現了徵兆。牽動的,正是黨內最深沉的矛盾,山雨欲來。
在去年五月十五日,首途「吳(伯雄)胡(錦濤)會」前夕的一場私下餐會上,吳伯雄向一些媒體朋友透露他的憂愁。
吳伯雄淡淡地說,他曾當面告訴尚未就任的馬英九總統與新閣揆劉兆玄:立委八十一席,馬蕭得到七百六十五萬票,「恐怕是空前絕後的巔峰」了,國民黨將來的選戰,只會更難打。
吳伯雄的角度,當然希望國民黨能多些資源,確保選舉的優勢。不過,馬英九的想法卻不一樣。
去年三月二十四日,馬總統與蕭萬長和競選總部的核心幹部開會,一些曾擔任過政務官的幕僚建議馬,應該要和二○○○年第一次政黨輪替時的陳水扁一樣,在四月初就組好內閣,廣納各路泛藍人馬。且組好政府後,更要立刻組織新時代的府、院、黨與行政、立法及地方縣市長間的新互動關係,「六路人馬」儘早磨合。
然而,一些與馬長期合作的幕僚群,卻鼓吹:「組得巧」,這話打中了馬總統的心坎,他當場裁定基調是「巧」。
什麼是「巧」?
是對國民黨的許多積習不信任,不願意讓國民黨「騎馬上京城」。
是對於二○一二年大選的構想,希望能夠吸納更多的「綠」色素,讓更多泛綠的選票,讓馬成為名副其實的「超越藍綠」。
是對於「後馬時期爭奪戰」的擔憂,不願意讓「後馬卡位戰」提前引發,傾向於第一批新政府的特色是一群已有年紀,不可能參與二○一二與二○一六年卡位與選舉的「老驥」。
這樣的部署,當然讓國民黨與吳伯雄失望。當天,面對著已組好的「巧政府」,吳伯雄頗無奈,他問在座所有人,「立委和總統大選期間,舊國民黨許多被人詬病的惡息,是不是有顯著的進步?既然有,為什麼國民黨還總是被當成賊?」
會這麼感嘆,是吳伯雄對於馬英九當選後,社會各界(也包含馬英九的一些講話),總是好像在防範著國民黨,似有各種對國民黨的不信任心態。身為國民黨的掌舵者,吳伯雄心有委屈,認為受到了不公平的評價。
一方面想著「走自己的路」;另一方面則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馬吳體制就這樣若即若離地磨合前進著。
執政失利 黨、政離心
一年的磨合期間,經濟局勢的衝擊不斷、政府施政的運轉不順頻傳、國民黨多數的國會不但沒可供稱許的表現,從考、監院人事,到李慶安事件、到「陽光法案」近乎停擺與修改「排黑條款」等爭議,馬吳體制的隔閡持續蔓延。
出身官僚系統的馬總統較支持行政體系。這段日子裡,每每黨務與國會系統有機會和馬英九說上話時,總會有人提到內閣該改組,哪個人不適任等等。馬總會護行政體系說:「他們就是這樣的人啦,再給他們時間。」這讓政務和黨務系統與政府體系越來越疏離。
彼此的不信任感,讓去年十月,國會內一度傳出有意操作「倒劉」風潮,驚動了馬競選團隊中不少人,暗中動員滅火,矛頭指向國民黨黨部。
到了國會經過兩會期,許多政府法案都進展不順,慢慢地,在總統府與行政院的政務官中,竟然傳出了一句話:「如果馬總統能兼國民黨黨主席,施政至少能順暢五倍!」這已經是衝著吳伯雄而來了。
暗潮中,誰也不願意先犯錯,誰也不願意先得罪人。一切不出頭免得中暗槍。於是,出了李慶安國籍事件,大家觀望;補提名立委名單,以滿足派系山頭為優先;馬英九與政院要推ECFA,那是馬政府的事。
馬吳體制的疏離,造成了「不沾鍋」成了新時代精神!
選民看在眼中,也疏離了。前次立委選舉有五八.五七%投票率的苗栗第一選區,在這次補選,因疏離,只有四二.一一%的投票率;竹南因替自己人康世儒出口氣,人口最多的票倉,開出了高於平均值的四七.四九%,一地大贏一萬三千票,康世儒因此得利。
苗栗敗選,引動風暴,黨內批政府政績不好、馬團隊抱怨黨對李慶安事件不處理、黨的提名不當……,相互指摘與推諉,黨、政間矛盾再也遮不住了。
十個月前,吳伯雄的「預感」,竟可能成真。
若大安區立委補選落敗,到了五月,已經積壓一年的馬吳情結,將會更遮不住了。屆時彼此系統的相互指摘,馬總統該不該兼任黨主席?馬吳之間,仍是「肝膽相照」;還是「肝膽俱裂」?大戲正要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