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江陳會,尚未進入實質談判的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意外成了焦點,更成為台灣金融股一大利多;但是,這次隨海協會長陳雲林來台的大陸金融高層,其實都有明確的階段性任務,而兩岸金融交流目前也僅處於「逐步創造條件」的階段。
台語俗諺:「看一個影子,生一個兒子。」描述街坊鄰居愛八卦,看到人家窗戶裡面的一個影子,就以為媳婦偷生了一個兒子。拿這句話來形容兩岸金融交流的現狀,再貼切不過。
兩岸金融交流是二次江陳會突然出現的焦點議題,在媒體大量報導下,「明年年初簽訂金融監理備忘錄MOU」似乎已經成了既定的時程,尤其是台灣金融股在過去三個月腰斬,大股東與投資人損失慘重,社會大眾順理成章地「寄希望於大陸政府」,想像北京藉此時機大舉進軍,入股台灣金融機構,拉抬金融股價,兩岸金融交流突然成為二次江陳會最大的夢,而且似乎就要立刻實現。
抱持這種樂觀想法的投資人,最好趕緊沖個冷水澡,冷靜一下。兩岸金融交流離大家所期望的金融機構相互入股,還有著非常遙遠的距離,台灣的金管會與大陸的金融監理單位,在二次江陳會只是做了第一次的接觸,只能算是開了起身炮而已。
媒體幻想出來的金融高層
台灣媒體堪稱是捕風捉影的慣犯,這次江陳會,幾家大媒體連手編造「金融高層訪問團」又是一次經典之作,各大報都說大陸各大銀行行長將組成史無前例的高層訪問團,隨著陳雲林一起來台灣。報紙寫了之後,電視媒體跟著新聞轟炸,沒有人去查證,不只社會大眾信以為真,連金融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們也以為真有其事。
實務上,大陸這些大型銀行的行長,在北京的官階圖上,位階高過陳雲林的比比皆是,集體接受陳雲林的指揮來台的機率,可以說是零,過去連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帶著主管金融的副總理王岐山赴美訪問,也沒有那麼多銀行行長隨團,這次江陳會只是大陸海協會長首度訪台,主要目的是簽訂通航協定,怎麼可能一次動員十大銀行行長?
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所釋放出來的訊息是「有大陸的金融高層、行長級的官員隨行」,這的確是兩岸金融交流的新進展,也代表著兩岸政府推動金融交流的正面意義。但是,大陸的金融代表成員是非常具體、具有清楚任務的,核心分子有三組,第一組是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國際部的主任或是副主任,主要的任務就是與台灣金管會建立對話窗口;第二組是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的司長,任務是了解台灣的中央銀行外匯存底的使用;第三組才是媒體所說的銀行高層,包括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以及招商銀行行長秦曉。李禮輝的任務是討論貨幣清算機制,楊凱生與秦曉則分別代表中央既定的對台金融執行對口。
大陸對台灣的金融交流政策非常明確,按部就班,而且不會有太多戲劇化的發展。這次陳雲林訪台雖然高調,但是金融交流的任務卻非常務實,不存在太多幻想空間。
今年九月七日,陳雲林的老闆、國務院台灣辦公室主任王毅,在參加「第三屆海峽兩岸經濟區論壇」時的致詞,可以清楚看到北京對兩岸金融交流的政策核心,也可以看到明確的階段性目標。王毅說:「我們願與台灣方面就建立兩岸銀行業、證券業監管合作機制,盡快展開協商。繼續鼓勵和支持台資企業在大陸資本市場上市,推動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為台灣地區的銀行和券商到大陸設立經營機構逐步創造條件。」
兩岸只在展開協商的階段
也就是說,「展開協商」、「建立監管合作機制」是目前首要的任務,鼓勵台商在大陸上市、推動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是次要任務,而銀行設立分行,則是中期的目標,目前仍處於「逐步創造條件」的階段。
所以,陳雲林帶著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國際部的官員,來台灣「展開協商」,開始為兩岸金融監理機制啟動對話窗口,目標是簽訂兩岸金融監理機制備忘錄,也就是媒體天天宣傳的MOU,但是除了台灣媒體之外,沒有一位官員敢說明年年初就能簽訂MOU。
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的任務,是要擔任貨幣清算機制的銀行,這是具有政治意義的機制,李禮輝來台灣代表了大陸積極的態度,但是台灣這邊擔心被矮化,所以還在想方設法把貨幣清算機制搞成國際事務。
至於銀行設立分行,北京既定的政策是指定工商銀行,加上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東發展銀行以及深圳發展銀行作為先頭部隊,也就是政治圈內盛傳的「一加四」銀行對口。
工商銀行的香港高層已經來台多次,而且積極與台灣的銀行會面,招商銀行與興業的董事會已通過提案,準備來台設立辦事處,但是進度也僅止於此。而證券公司,大陸的管制還非常嚴格,進度表上根本連影子都還沒有。
對於即將推動的MOU談判,有許多基礎工作必須啟動,例如台灣政府必須成立跨部會的工作小組,把金管會、中央銀行、陸委會,以及海基會等單位整合起來;大陸那邊,金融政策也牽涉到不同的單位與政治派系,他們也必須整合出一個決策的模式,這些過程都需要時間,不是一蹴可幾。
兩岸的金融交流還在打地基的階段,不會一夜間就在沙漠中蓋出皇宮。能夠按部就班、穩健前進已經萬幸,最大的利多,就是不要出現意外的利空。
(作者為紐約大學NYU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