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馬英九總統上任之初曾提到,面對險惡的國際經濟局勢,他希望像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爐邊談話」,帶給國人希望與溫暖,但如今執政已百日,國人卻只聽到馬總統雪上加霜的「誠實話」。
日前,馬英九總統在接受國際媒體訪問時說,台灣、中國不是國與國的關係,而是兩岸關係。在台灣經濟險峻時刻,馬總統無端去碰觸敏感的統獨議題,加深島內政治的緊張,不少人問:「馬總統出了什麼問題?」
總統出包 行政院只得善後
無獨有偶,九月四日總統府公布一份新聞稿,內容指出馬總統日前接受墨西哥《太陽報》專訪提到,他的「六三三」執政目標要到二○一六年才能做到,這則新聞稿讓台股在當天盤中跌破十年線。
遇上股市大跌,話題被引爆,總統府到行政院所有的官員,從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政務委員朱雲鵬,到經建會主委陳添枝等,當天都忙著「躲」媒體,沒有人知道馬總統為什麼要如此說。總統府壓根沒想到,原本只是照平日規矩,把馬總統受訪內容整理發了新聞稿,沒想到一則如常的新聞稿會引發這麼大的後遺症。
但最離譜的莫過於馬總統的老班底、財政部長李述德。
面對股災,當一名投資人在鴻海總部附近燒炭自殺,鴻海發言人丁祈安說:「任何一個生命的殞落都是很令人感到惋惜的。」李述德四日被媒體問到,股市連續重挫,融資斷頭,有投資人因此自殺,卻回應投資股市是個人抉擇,不賣就沒有虧損,還呵呵乾笑兩聲!李述德的冷酷,加上馬總統的「實話」,讓人吃驚地發現馬政府原來不懂得「苦民所苦」,沒有「同理心」。
馬總統「失言」,要負責「善後」的當然是行政院,劉兆玄於是下令經建會要趕緊找出「對策」,九月六日、七日兩天在主委陳添枝與副主委胡仲英的領軍下,放棄周末連夜加班,想要找出「自圓其說」的說法。
九月六日,馬總統在南部和鄉親對談時,有人反映史亞平的「專業」不足,他簡單地回應「該有專業的年輕人當發言人」,馬上就被引導出「不滿」史亞平的結論。當天在台北的劉兆玄,被電視台的記者頻頻追問,「總統不滿意史亞平在新聞局長的專業,院長有什麼看法?」
為了這件事,劉兆玄辦公室忙著找跟馬總統一起下鄉的閣員,了解發生了什麼事?問題是,這種小事怎會發生?以馬總統和劉兆玄的過往互動,不是一通電話就可解決?
就算馬和劉都在忙,也考慮到總統和閣揆的互動不能太草率,總統府的幕僚與行政院的幕僚,或者是兩位大祕書長詹春柏與薛香川,不就能立刻溝通,不要造成混亂嗎?問題就在於沒有人居中扮演溝通和連絡的角色。
不思考政治效應的好好先生
從馬政府就任以來,台灣的政壇已盛傳著「府三寶」的無奈感嘆。
「府三寶」指的是總統府祕書長詹春柏、兩位副祕書長葉金川與高朗。這三寶最大的優點,他們都是「老好人」,在總統府內做「好好先生」,每天戰戰兢兢地簽公文、客客氣氣地對下屬,卻只會「等奉因此」像個老吏罷了,沒有人替馬總統「把關」、「思考政治效應」,一切,馬總統都得自己承擔。結果,新政府上任一百多天了,馬車胡亂跑、螺絲掉滿地。
馬政府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答案其實是「一個政府,兩個世界」,所有的人都在忙忙忙,結果卻是盲盲盲。
同樣現象也發生在行政院,行政院各組組長和各部會局處長們,稱劉兆玄接任後的行政院的會議是「高階英語學測」。
這場面通常是劉內閣高官開會,外圍的「列席官員」們,聚精會神聽著大桌邊的數十位博士部長在開會,生怕一個失神就跟不上了。談著談著,就是一堆英文的學術專有名詞,講著講著,就談起某某年之某某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宏旨巨論……。
聽了半天,開會的結果是「那些趨勢要多加注意」、「對於弱勢者的適時補助要準備好方案」、「聯絡溝通需要更綿密規畫」……,他們對劉內閣評價是「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果」。
這落差,劉兆玄漸漸有察覺,六月二十日起,劉兆玄和院內幾位核心閣員會商了幾次,決定調整內閣步調,改用「目標管理」模式。劉兆玄希望各部會鎖定兩大方向,提出各部會「立刻可以做」的政策。
這兩大方向就是「鬆綁」與「濟貧」,各部會在權責範圍之內,不需要新編預算,也不需要等待立法,只要行政命令就可以推動的,就加快腳步,密集推出,以展現新內閣「銳意革新、苦民所苦」的施政方向。
劉兆玄責成政務委員朱雲鵬和蔡勳雄,負責協調各部會。問題是,兩位政務委員辦公室,就只有兩位祕書,面對這麼多的各部會政策與法令,光憑朱、蔡兩人,哪有可能忙得過來?
朱、蔡兩人都出身國民黨智庫,他們就去找國民黨智庫幫忙,卻因此招來「智庫」領導政府的批評。更糟的是,「十位經濟學家有十一種藥方」;光為了「救濟近貧」方案,馬市府時代的社會局長薛承泰、朱雲鵬、和蔡勳雄往往就著學理激辯起來,聲音傳出會議室,「不合」的流言紛飛。
各部門類似這種「溝而不通」的現象,最後只好由劉兆玄裁決;偏偏這種問題特別多,這位「校長閣揆」,往往就讓閣員在他面前再各自表述一次,他再協調裁示。
公文積整桌 怎麼拚經濟
而在行政院會上,劉兆玄有時把「院長裁示稿」擱在一旁,脫稿發言,又鼓勵各閣員「充分討論」,結果就是院會更加冗長,各級文官在旁鴨子聽雷。
九月一日記者節,研考會主委江宜樺和跑政院記者茶敘時透露,目前在研考會手中,劉揆下鄉裁示和接受陳情的「列管案件」超過二五○件,目前大約處理三成;一般這樣的案件需二到三個月處理時間。
以此推算,劉兆玄既要善後馬英九的「臨時考題」、還要處理閣員的學理爭辯,加上各地陳情,累積的案件越來越多,幾百份不分輕重大小的案子堆滿辦公桌,怎能好整以暇處理台灣的經濟挑戰?從這點來看,就任已過百日的馬政府,從閣揆以降,都在瞎忙,馬政府想要奔馳,恐怕還要等一大段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