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廖惠卿是外籍配偶融入台灣社會的典範!一路走來,雖然在台灣土地上被不平等對待,但她從不喪志,最近還申請進入台大法律系法學組成了總統的學妹,積極圓了大學美夢。
從越南胡志明市家鄉,到台大椰林大道,二十五歲的越南媽媽李廖惠卿,人生一步步,走出驚奇。
台大法律系外籍生申請入學剛剛放榜,榜單上出現了李廖惠卿的名字,一下子讓整個大台北外籍配偶社群,氣氛為之沸騰。「惠卿真是外籍配偶融入台灣社會的典範!」賽珍珠基金會執行長柯宇玲高興地說。
丈夫支持加上自己的努力
暑假過後,即將與全台灣精英中的精英競爭,惠卿心裡有著狂喜與不安。「我很愛念書,可以兩、三天不睡覺!」惠卿微笑著說,她從小功課就很好,在越南雖然只念完高中,但是想考大學的企圖心,從來沒有熄滅
惠卿能夠考進人人稱羨的台大,最重要的是,老公林龍志的支持與鼓勵。「她能讀書,不讀也是可惜!」回應親友對他的寬容大加讚賞,林龍志淡淡地說,兩個人在婚前就有協議,有機會一定讓惠卿繼續念大學。
在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中,娶外籍配偶的台灣男人,學歷低、社經地位不高,把老婆當作生小孩的工具、照顧家庭的幫傭,甚至還強迫她們到工廠當女工,乃至於下海賺皮肉錢。
李廖惠卿二十歲遠嫁來台灣,丈夫整整大她十六歲,但其實兩人是林龍志在越南做生意時,自由戀愛而結婚的,並不是一般常見的仲介婚姻關係。
但儘管如此,夫妻倆回台定居後,一連串的挫折與歧視,依然讓惠卿想逃離這塊傷心地。
她回憶說,有一次在公車站排隊,一名中年太太,搶在一位抱著小孩的越南媽媽前插隊,兩人發生輕微口角,她看不過去,見義勇為跑到前面去,好聲好氣地請那名太太跟大家一塊排隊,結果被大罵,還語帶嘲諷地說:「你們這些越南妹!」
還有一次,惠卿到郵局匯款,一名老職員衝著她直說:「妳是外勞喔!」這跟匯款完全沒有關係,加上對方口氣、態度非常差,個性很強的惠卿,當下氣不過回嘴說,「我不是外勞,請問你是台勞嗎?」
在惠卿口中,很多台灣人是不把人當人看的。甚至去應徵服飾店店員,老闆開出跟台灣人同工,卻不同酬的惡質條件,也讓她非常灰心。
在台灣待不到兩年,惠卿一度想不開要尋短,要求老公帶著當時僅四個月大的小孩,回越南找另一片天。林龍志於是準備了一筆錢,回胡志明市開海鮮餐廳;沒想到,管理上出現困難,加上每晚都要與客人拚酒,身體撐不下去,胰臟出了大毛病。
曾經逃離台灣回越南
回越南不到一年,林龍志大病一場後,兩人決定回台。「我當時逃避台灣,現在想起來,真的是很自私,一點都不勇敢!」惠卿加重語氣說,老公可以為了我重返越南做生意,自己為什麼不可以為了家人,好好適應台灣?
重返台灣後,惠卿變得積極起來。她參加台北市政府主辦的「台北新故鄉」新移民徵文比賽,奪得冠軍的好成績,也曾獲得外籍媽媽說寫比賽作文組第一名,讓她慢慢有了正面思考的力量。
惠卿也決定重拾書本,每天從土城坐捷運到師大圖書館,苦讀準備考試。這時候,支持她的關鍵力量也報到,回台後從事古物拍賣的老公,也答應為她照顧兒子。
惠卿直說,一直想要念書,生了小孩後卻耽擱了好幾年,但是,「沒有時間理小朋友,我也覺得很抱歉!」
除了念書、當業務助理,惠卿還在台北市新移民會館擔任通譯,初衷很簡單,就是想要幫助更多的同鄉融入台灣社會。只不過,外頭忙碌得很,在家裡的時間就少了許多。
「我不容許自己錯過任何一個機會,一定要做到完美,把每一個角落都做好!」惠卿語氣堅定地說,自己是台灣弱勢團體,但為了下一代,除了自己努力,也常告訴生活百般辛苦的外籍配偶們,「絕不能放棄自己,要懂得爭取機會,好好站出來!」
「過去常用的外籍新娘一詞,雖然熟悉,但其實充滿台灣人排斥第三世界婦女的心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夏曉鵑指出,在通俗媒體的報導中,她們就是未受高等教育、來自貧困家庭、透過買賣婚姻出現在台灣社會的「麻煩製造者」。
曾經有一份民調指出,六成台灣民眾認為應該限制外籍女性配偶來台人數;另外還有兩成受訪者認為,台灣社會對待東南亞和大陸女性配偶「不平等,但是適當的」。
望著在一旁玩鬧的四歲獨生子,惠卿心中小小的祈願是:當以後兒子被問到「你母親是哪裡人」時,能引以為傲地大聲說:「我媽媽是越南人!」
外配在台生活4問題
夫家態度:不願外配與外界過多接觸,加上須負擔過多家務,外配很難活出自我。
語言問題:中文能力不足,溝通困難,獲得資訊也有限。
經濟能力:外配家庭社經地位較低,沒有資源與餘錢,擴展生活眼界。
地理環境:不論住在城市或鄉村,外配出入多半都局限在住家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