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價格漲不停,從交通運輸業、紡織業到石化相關產業都感受到十足壓力,尤其是愈下游的產業愈無轉嫁能力,紡織下游的染整業與石化下游的塑膠加工業,已有數百家廠商面臨關廠危機。
石油價格往上衝,交通運輸業自是首當其衝,以航空業來說,燃料費占營運成本已從過去的三○%往上漲到五○%,即使兩岸開放直航帶來新商機,但高油價讓航空業今年將面臨最嚴峻的考驗。
長榮、華航兩大航空公司皆積極評估每個航班的效率,檢討最經濟的航路,以減班或併班作為因應方式,而華航更是精打細算,評估每個航點的油價,如果比台灣便宜,則只加足單程燃油,到當地降落後再加油,若是油價比台灣貴的地區,則盡量多載一些油,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新車市場再創歷年新低
而新車市場則是再創歷年新低,今年五月的新車掛牌數不到兩萬輛,比去年同期少了將近三成左右,車商寒心地表示,若石油價格不降,消費者買新車的意願將更低,今年車市恐怕更加寒氣逼人。
原油價格維持高檔,在紡織業中受傷最嚴重的就屬中下游的染整業。業者分析,原本台灣的印染業是具有高附加價值的產業,所有的布料都須經過染整處理後再製成成衣,台灣在這一塊的產業能力,向來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但是染整業的鍋爐需要用大量的燃料重油,占成本比重約三○%左右。
成本巨幅上漲 染整廠咬牙苦撐
染整業在石油價格持續往上飆的影響下,又面臨電費即將調漲,燃料油與電費支出已占總成本的五成以上,再加上染整業屬高汙染產業,汙水淨化相關成本也非常高,處理一噸布所需的用水要一百噸至一百五十噸左右,而且染料原料九五%來自中國,目前染料價格也漲了數倍之多。整體染整業成本大幅墊高,卻因為市場需求緊縮,業者本來就只能賺微薄的工錢,無法轉嫁到下游成衣業,因此目前已有許多廠商反映,打算收廠或關廠。
國內紡織業大廠力鵬總經理林文仲就表示,原本旗下有兩家染整廠,因為不敷成本,且訂單多跑到中國與南亞的印度等地,去年已經關掉一座染整廠。
大廠都無法獲利,小廠更是無力生存,目前台灣約還有五百多家染整廠,若石油繼續維持在高檔價格,業者估計,今年下半年開始,就會有小廠不支倒地。
紡織業今年產量將減少三至四成
紡織業中上游的廠商也苦不堪言,業者表示,石油價格漲這麼多,化纖原料也漲不停,愈是下游的紡織廠,愈沒有轉嫁的能力,因為消費端需求不旺,漲價的空間趨近於零。
紡織業中受到影響的不只是成衣、服飾業,業者舉例說,因汽車產業也冷颼颼,許多供應汽車內裝的布料也滯銷,而美國次貸危機影響波及,相對室內裝潢所需的紡織產品也無處可賣,因此有業者大膽估計,今年全球紡織業的產量恐怕會減少三至四成,對紡織業造成極大衝擊。
不過,紡拓會專委陳進來表示,這一波衝擊受害影響最深的應是中國大陸的紡織業者,去年,中國地區的紡織業產能利用率只有六成,今年恐怕還會再往下降。
反觀台灣的紡織業,因十幾年前已經過一次市場的大洗牌效應,留下來的紡織廠體質較為健全,且幾乎都往上下游整合的一貫廠發展,並開發生產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受傷會較全球其他地區稍輕。但力鵬總經理林文仲仍表示,台灣紡織業今年整體營收與獲利仍有可能減少兩成左右。
因此,不少上、中游紡織業者如遠紡、南亞、中纖乾脆從七月開始大幅減產,趁此時機進行歲修,也有如力鵬等業者投入廢衣物回收,並開發出寶特瓶回收,並從中萃取原料,以減輕原料成本負擔。林文仲表示,雖然從廢棄物回收原料的再生成本很高,但為了因應世界環保潮流,這是必然得走的一條路,也是未來紡織業能否在世界市場生存的關鍵。
一百多家塑膠業者面臨關廠邊緣
在石化業部分,中下游石化業者感受到的壓力特別嚴重,除了原油價格上揚外,去年國際石化大廠意外頻傳,再加上台灣中油三輕、四輕停爐、五輕歲修,以及中國為了提高柴油供給,並減低今年奧運期間的空氣汙染,導致中國三大煉油廠如中石等,皆降低石化業的原料供應,讓包括聚氯乙烯(PVC)等五大泛用塑膠原料供貨雪上加霜,最近現貨報價甚至超過二千美元,創歷史新高,連台塑董事長李志村都說,「這個價格實在太離譜了。」
去年未上市獲利王的大連石化總經理陳顯彰,也覺得原料價格已讓人吃不消,大連石化今年很難再出現高達EPS(每股稅後盈餘)三十六元的盛況。
連鎖反應下來,最慘的是下游的塑膠加工業者,塑膠製品公會就表示,若再持續下去,目前台灣七百多家塑膠業者中,恐怕會有一百多家面臨關廠邊緣。
至於石化上游的台塑石化,總經理室主任林克彥則表示,其實台塑石化從去年第二季石化相關產品就已經由原本的二六%降低至十一%,台塑石化依舊保持高營收與高獲利,主要是來自油品外銷帶來的利潤。因此對石化產業來說,也是愈上游愈能持盈保泰,愈下游因無法轉嫁成本,受傷最深。